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探讨

一、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性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青平[1](2021)在《构建新型农食系统 保障粮食与营养安全》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安全是关乎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2020 年全世界有7.20~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 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从食物营养的

王晓君,何亚萍,蒋和平[2](2020)在《“十四五”时期的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均衡格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海外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显着增加,国内粮食产业出现了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包括供需结构变化、大豆进口持续增加、粮食生产主体进入"老年化"、粮食绿色转型还不彻底等,未来破解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背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会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基于粮食安全新形势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应从注重国内保障、数量增长、生产收储环节及追求化学产量转向全球视角、食物营养与安全、全产业链及藏粮于技,并从生产、消费、储备、流通和风险防范五个层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和目标。建议未来从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各类粮食产业经济主体、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深化粮食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战略保障措施。

华清君[3](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黄翔宇[4](2020)在《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经济安全需要,坚持顶层设计,立足时代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经济安全的系统观念体系,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经济安全战略新意,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习近平经济安全观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论述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相关概念、思想资源及现实背景。习近平经济安全观是立足实践,着眼长远,坚守底线思维,主张通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防范和化解系统性经济安全风险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在理论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国外的经济安全理念;在实践上,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根据现实需要和时代特点,形成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念体系。第二部分:分析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形成过程。习近平经济安全观萌芽于青年时期和在地方工作时期对经济安全的早期关注,形成于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的探索积淀,发展于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现实需求。第三部分:阐述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立足于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相关概念,通过分析和研究习近平关于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讲话和政策文件,从战略地位、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途径等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阐明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理论特质。本部分基于对习近平经济安全观主要内容的论述分析,从逻辑主线、基本特征和价值诉求等方面阐明了其理论特质。第五部分:概括了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时代价值。其中,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在实践上为国家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引,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蒋和平,尧珏,杨敬华[5](2019)在《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隐患与解决建议》文中研究指明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从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的微观角度来看,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显着成就,但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也存在一些隐患,包括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种植结构与消费结构不适应,种粮收益逐年下降,粮食生产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现有的粮食补贴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以及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等。因此,需要从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粮食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体系,推进新产业新模式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粮食动态补贴机制,倡导全民节约等方面着手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吴梦[6](2019)在《粮食安全视角下期货价格保险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设计初衷是为了平抑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维护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这一当时的良方,在此时此地却日益成为国家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国家推出的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对提高农民收入、降低财政负担等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改善,但粮食目标价格厘定缺乏科学性与公正性、系统性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难以有效分散等,一直以来成为制约该制度深入推进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保险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壮大之际,期货价格保险作为一种将期货市场与保险市场的优势有机结合下设计出的金融产品,迅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15年以来,期货价格保险试点项目逐步推进,成效初显,人们对期货价格保险扶持农业生产的效果寄予厚望。期货价格保险与价格保险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优劣。期货价格保险与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相比,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系统性价格风险,可以相对科学厘定目标价格、有效的转移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扩大了承保范围,对农业现代化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加充分利用市场信息,选择经济效益更好、利润率更高的品种去种植。期货价格保险是由保险公司主导提供的保险服务。在现阶段的试点项目中,政府通过给予保费补贴、生产经营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期货价格保险产品的推广与完善。期货公司再利用期货市场分散风险,收取期权费,得到更多利润来源。本文从粮食供应链角度切入分析,采用文献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认为粮食期货价格保险业务可能达到增加粮食生产产量、改善粮食种植结构、稳定粮食价格、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多重效果。此后,笔者分析了三个层次的期货价格保险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与主体间的博弈行为,总结出各方参与进来的条件,虽然各主体利益诉求存在不同,但参与进期货价格保险业务的选择往往能提升各主体预期收益,进而增加社会整体的福利效用。案例分析选取了人保财险与新湖瑞丰的合作案例,该案例资料详实、模式具有代表性,项目开展情况与最终结果基本印证了本文对期货价格保险的开展可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推断,章节的结尾部分对案例与理论分析未能完全吻合的部分做出了解释。最终,笔者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对期货价格保险的推广方式、利益分配协调等提出了建议。

赵阳[7](2019)在《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文中指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当前农业农村总体形势、阶段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指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处理好战略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粮食总产量和品种结构、粮食数量和质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政府和市场、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8大关系,最后提出了稳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个方面的思路建议。

郭小峰[8](2018)在《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对"粮食安全"具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基于理论的分析,由于缺少统一认识,这对于实践中"粮食安全"问题的具体解决,形成了莫衷一是的政策组合。新时期,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的原则。这意味着无论从总量供求平衡还是结构优化来看,不同的粮食自给和对外依赖两大要素将存在多样化政策组合。对其粮食安全内涵演变的逻辑行进梳理,有助于我国粮食发展战略转型和政策制订的思路明确化。

孔杰[9](2018)在《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根本,事关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历来重视。当下,我国人口数量众多、高居世界第一,粮食安全问题倍受政府和全世界重视。在土地、水等资源条件日益有限的情况下,囿于粮食生长周期、生命周期和消费的刚性、需求的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当前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连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粮食流通对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引导粮食消费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粮食流通整个环节中,购销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一头连着农民,另一头连着市民,生产出的粮食正是通过它及其载体——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有序流动。目前,在这中间起主渠道作用的当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化大势下,不仅粮食购销实行了全面市场化,而且市场主体也全面实现了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相关主体在市场中通过竞争继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缺陷等因素,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体系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政策负效应日益显现,最低收购价引发了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增大,粮食补贴政策达效有限;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中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经营品种单一、适应市场能力不强;政企分开不彻底,“九龙治水”、多头管理,企业和职工激励机制不完善;国际大粮商利用优势加强渗透、挤压市场;等等。对此,有必要从界定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基本概念入手,综合运用国有资产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政策等理论,针对当前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现状和粮食流通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典型农业生产大国保护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利益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和现行做法加以总结,在追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理性分析历次变革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从推动粮改、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出发,努力寻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同时,着重围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实体、市场主体、宏调载体的定位,进一步制定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好、部门落实推进好、企业谋划发展好,促使其最终在市场化改革中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并发挥应有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有效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李维刚,韩铭[10](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重构及其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领域的改革深化实施,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广泛的,尤其是处在当前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展背景下,就要从各方面研究各领域发展的策略,其中粮食安全战略的重构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先阐述我国粮食生产特征和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阶段,然后就"一带一路"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对粮食安全战略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探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构措施,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为实际粮食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思路。

二、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性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性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十四五”时期的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受逆全球化思潮冲击,我国粮食海外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
    (二)“后疫情时代”粮食战略性功能强化,全球粮食贸易平衡格局或遭打破
    (三)国内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品种与区域之间的供需矛盾突出
    (四)粮食生产处于“高成本”时代,单产持续增产内生动力不足
    (五)农业资源约束趋紧,粮食生产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匹配
    (六)粮食支持保护政策压力加大,价格市场化改革迫切
二、新时代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一)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获取国际粮食资源能力增强,但缺乏国际话语权
    (三)粮食生产主体逐步进入“老年化”阶段,新型经营主体成长缓慢
    (四)粮食绿色发展成效显现,但依赖高投入的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三、“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观的战略转向
    (一)从“国内保障”转向“全球审视”,最大限度降低国外风险
    (二)从“数量增长”转向“食物营养与安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从“生产收储环节”转向“全产业链”延伸,增强粮食产业控制力
    (四)从“追求化学产量”转向“藏粮于技、绿色生产”,谋求粮食可持续发展
四、“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1. 建立稳产、高产、优质、绿色的新型粮食生产体系
        2. 建立健康、营养、品种丰富的新型粮食消费体系
        3. 建立合理、科学、先进的新型粮食储备体系
        4. 建立低碳、高效、现代的新型粮食流通体系
        5. 建立权威、系统、灵敏的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
五、“十四五”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
    (二)培育壮大各类粮食产业经济主体
    (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
    (四)持续深化粮食体制改革
    (五)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

(3)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4)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相关概念界定、思想资源及现实背景
    (一)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相关概念界定
        1. 经济安全
        2. 经济安全观
        3. 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确立的思想资源
        1.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安全理论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安全观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安全思想
        4. 国外经济安全观
    (三)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确立的现实背景
        1. 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面临经济安全挑战
        2.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
        3. 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经济安全面临风险因素增多
二、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确立
    (一)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萌芽阶段
    (二)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形成阶段
    (三)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发展阶段
三、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一) 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
        1.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经济安全是应对世界变局的根本前提
        3. 经济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4. 经济安全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
    (二) 维护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党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原则
        3.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使命原则
        4. 坚持经济全面安全的中心原则
        5.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法原则
    (三) 维护经济安全的主要任务
        1. 保持国家经济主权独立,保护国民经济命脉
        2. 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能源供给
        4. 调整经济结构,保护供需平衡
        5. 抵御国际经济动荡,保障企业经济安全
    (四) 维护经济安全的具体途径
        1. 坚持党对经济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2. 加强经济安全制度体制建设
        3. 采取系列改革措施维护经济安全
        4. 形成涵盖各领域系统全面的经济安全格局
四、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理论特质
    (一)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逻辑主线
    (二)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基本特征
        1.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2. 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
        3. 坚持全面规划和重点突出相协调
        4. 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相融合
    (三)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价值诉求
        1. 以经济安全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落实
        2. 以经济安全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
        3. 以经济安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构建
五、 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的时代价值
    (一)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安全观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安全观的基本内涵
        2.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3. 批判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安全观
    (二) 为国家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1. 为现代化经济支撑体系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2. 为现代化制度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三) 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1. 通过挖掘新的发展动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 通过国际合作消除经济不安全因素
        3. 通过共建实现经济发展的共赢共享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粮食安全视角下期货价格保险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框架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粮食安全
        2.1.2 粮食供应链
    2.2 理论基础
        2.2.1 粮食安全的评价标准
        2.2.2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运行原理
第三章 期货价格保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效果研究
    3.1 期货价格保险的保障之一:粮食生产安全
        3.1.1 保险分散农业生产者承担的市场风险,稳定粮食价格
        3.1.2 保险改善种植结构
        3.1.3 保险提高粮食产量
    3.2 期货价格保险的保障效果之二:优化粮食流通环节
        3.2.1 保险提升粮食流通效率
        3.2.2 保险提降低粮食存储成本
    3.3 期货价格保险的保障效果之三:提升粮食消费安全
第四章 期货价格保险参与主体利益诉求与博弈分析
    4.1 期货价格保险参与主体
    4.2 期货价格保险参与主体利益诉求
        4.2.1 政府的利益诉求与预期影响分析
        4.2.2 农业经营者的利益诉求与预期影响分析
        4.2.3 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的利益诉求与预期影响分析
    4.3 期货价格保险参与主体博弈分析
        4.3.1 模型假设
        4.3.2 保险公司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
        4.3.3 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
        4.3.4 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期货价格保险试点案例分析——以玉米品种为例
    5.1 试点项目背景
    5.2 试点项目运作详细情况
        5.2.1 项目主体介绍
        5.2.2 项目运作方案与执行情况
    5.3 案例总结
        5.3.1 各主体收益分析
        5.3.2 项目运行经验总结
        5.3.3 项目分析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期货市场方面
        6.2.2 保险公司方面
        6.2.3 农业生产者方面
        6.2.4 政府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当前农业农村的形势、阶段与挑战
二 准确把握农业主要矛盾转变, 着力处理好8大关系
    第一, 处理好战略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第二, 处理好粮食总产和品种结构的关系。
    第三, 处理好粮食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第四, 处理好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第五, 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
    第六,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七, 处理好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的关系。
    第八, 处理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关系。
三 把握新形势下粮食政策方向, 稳步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
    (一) 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基点不能动摇
    (二) 完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
    (三) 积极应对当前“去库存”难题
    (四) 重点改革粮食收储制度
    (五) 重点农产品的进出口调控
    (六) 把控我国粮食信息引导权
    (七) 总体设计粮食产销制度改革方案

(8)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认知
    (一)传统“粮食安全”认知的三个层次
    (二)新粮食安全观:食物可持续安全性
    (三)对我国“粮食安全理念”分辨
二、对我国粮食安全判断的视角
    (一)粮食安全问题的国际探索
    (二)粮食安全: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粮食安全含义的演变
三、对粮食安全相关研究认识的评价
四、基本结论

(9)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粮食
        二、粮食安全
        三、粮食流通
        四、粮食流通体系
        五、国有粮食购销体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国有资产管理理论
        二、宏观调控理论
        三、公共政策理论
第二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发展演变和组织架构
        一、发展演变
        二、当前组织架构
    第二节 现状
        一、粮食流通主渠道
        二、粮食储备载体
        三、国家粮食政策执行主体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的负效应羁绊了市场化
        二、激发整个体系活力的难度较大
        三、管理体系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
        四、国际大粮商先发优势带来冲击
第三章 国内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一、美国:世界粮食生产最发达国家
        二、欧盟: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和消费区
        三、日本:地少人多的发达国家
        四、巴西: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大国
    第二节 我国粮食政策历史沿革及主要成效
        一、我国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
        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及成效
        三、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四、后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第四章 完善市场化下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理顺粮食流通管理体系
        一、粮食须有工作部门管理
        二、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切入点
    第二节 科学制定粮食政策
        一、制定科学的粮食收购政策
        二、合理调整粮食信贷政策
    第三节 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
        一、更新观念,强化运用新技术,着力推广生态储粮
        二、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粮食储备管理,降低流通成本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化做好粮食储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节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二、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深入探索多种经营
        四、优化选人用才机制
    第五节 拓展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服务功能
        一、在“强身健体”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二、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三、在“多元服务”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第六节 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代化改造
        一、确立现代管理理念
        二、完善现代管理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10)“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重构及其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粮食生产特征及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阶段分析
    1.1 我国粮食生产特征
    1.2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阶段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2.1 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2 农业境外投资规模小, 经营管理缺少经验
3“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粮食安全战略的影响
    3.1“一带一路”下对粮食安全战略的积极影响
    3.2“一带一路”下对粮食安全战略的消极影响
4“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重构
    4.1 注重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4.2 农业走出去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4.3 粮食安全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
    4.4 粮食战略储备体系完善化发展
    4.5 加强重点品牌的培育
5 结语

四、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性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新型农食系统 保障粮食与营养安全[J]. 青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十四五”时期的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问题与对策[J]. 王晓君,何亚萍,蒋和平. 改革, 2020(09)
  • [3]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4]习近平经济安全观研究[D]. 黄翔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隐患与解决建议[J]. 蒋和平,尧珏,杨敬华. 中州学刊, 2019(12)
  • [6]粮食安全视角下期货价格保险的应用研究[D]. 吴梦.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 赵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8]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及评价[J]. 郭小峰. 生产力研究, 2018(12)
  • [9]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孔杰. 东南大学, 2018(12)
  • [10]“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重构及其实现路径[J]. 李维刚,韩铭. 中国商论, 2018(09)

标签:;  ;  ;  ;  ;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