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一、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治,郭丽,鲁晓梅,常文凯,李刚,乔虎云,贾英伟,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1](2020)在《miRNA-222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miRNA-222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组、失神经骨骼肌萎缩+miRNA-222注射组和失神经骨骼肌萎缩+anti-miRNA-222注射组。建立SD大鼠右下肢坐骨神经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动物模型。于术后4周行HE染色、腓肠肌肌湿重比和肌细胞直径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miRNA-222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腓肠肌细胞中miRNA-222靶基因MyOD和Rbm2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术后4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组miRNA-222表达量显着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组出现明显肌萎缩,外源性注射miRNA-222可使肌萎缩进一步加重,外源性注射anti-miRNA-222可有效减轻肌萎缩。与假手术组相比,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组MyOD和Rbm24 mRNA含量显着减少,外源性注射miRNA-222后MyOD和Rbm24 mRNA含量进一步减少,相反外源性注射anti-miRNA-222后MyOD和Rbm24 mRNA含量虽较假手术组低,但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组及miRNA-222注射组相比MyOD和Rbm24 mRNA含量均有显着增高。蛋白检测结果与mRNA结果一致。结论外源性miRNA-222可抑制MyOD和Rbm2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加重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程度;相反,外源性anti-miRNA-222可有效对抗miRNA-222的作用,减轻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程度。

刘洪文[2](2020)在《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对失神经大鼠骨骼肌纤维化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截断的方法建立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HD组、弥可保组,每组8只。各组采用相应干预连续21d后完整取下双侧腓肠肌计算湿重比,HE染色观察肌萎缩和纤维化情况并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RT-PCR检测腓肠肌组织中TGF-β1、Smad3、MyoD1、Pax7 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组织中TGF-β1、p-Smad3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yoD1、Pax7抗原阳性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TGF-β1、Smad3、MyoD1、Pax7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湿重比及横截面积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弥可保组、BHD组的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均明显降低,以模型组最为明显,弥可保组、BHD组的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弥可保组与BHD组间的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肌细胞圆润饱满、间隙较小,肌纤维萎缩及纤维化不明显;模型组大量肌细胞萎缩、扭曲、变性,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纤维束萎缩明显、排列结构紊乱,形态不规则,结构不清晰,横截面积缩小,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明显;BHD组与弥可保组肌细胞萎缩,但纤维束排列结构有序,形态规则,染色较均匀,结构清晰,结缔组织增生较少,纤维化较轻,肌细胞变性轻,细胞间隙、纤维束横截面积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优于模型组。3.RT-PCR结果:假手术组TGF-β1、Smad3、MyoD1、Pax7 mRNA表达最低;与模型组相比,弥可保组、BHD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MyoD1、Pax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弥可保组相比,BHD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更低(P<0.05),MyoD1、Pax7 mRNA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假手术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最低;与模型组相比,弥可保组、BHD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弥可保组相比,BHD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荧光结果:假手术组MyoD1、Pax7阳性表达率最低;与模型组相比,弥可保组、BHD组MyoD1、Pax7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但弥可保组与BHD组间MyoD1、Pax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TGF-β1、Smad3、MyoD1、Pax7之间紧密联系,呈流水线式的一一对应关系,环环相扣,TGF-β1首先直接作用于Smad3,Smad3再依次对MyoD1和Pax7进行调控。结论:1.BHD可有效减少失神经大鼠骨骼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下降的幅度,降低骨骼肌纤维化的程度,延缓骨骼肌萎缩的进程。2.BHD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降低骨骼肌纤维化程度,达到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活化、延缓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刘洪文,朱国涛,陈锦成,徐杰[3](2019)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经显微外科缝合术或自体神经移植术治疗后可以很好的恢复神经的连续性,但患肢功能的重建不仅取决于神经的再支配,同时还需要骨骼肌的支持;目前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过度集中于恢复神经的连续性,而忽视远端效应器的保护,临床上大多数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因此在修复损伤神经的同时应注意对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进行防治,但这尚未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注意。本文就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基础。

孔亚敏[4](2019)在《基于坐骨神经钳夹伤大鼠模型探讨不同频率振法对骨骼肌萎缩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SD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确定不同压力对坐骨神经造成的损伤程度,建立符合Sunderland V度分类法中III度坐骨神经度损伤模型。基于坐骨神经III度损伤模型,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不同频率振法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影响,功能恢复与行为学之间的关系,相关神经生长因子变化规律及肌卫星细胞的作用。方法:对JZ06Cr 14厘米止血钳进行压力测定,采用JZ06Cr 14厘米止血钳进行造模,将32只4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及止血钳1扣压力组(8只),2扣压力组(8只),3扣压力组(8只)分别于造模后30min测各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并取神经做HE染色进行观察,确定坐骨神经III度损伤模型。模型确定后,将144只体重约18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120)。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24),假干预组(n=24),3Hz频率组(n=24),8Hz频率组(n=24),13Hz频率组(n=24)。造模一周后给予不同干预方法进行治疗,行为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后7天、14天、21天、28天检测。生化指标分别于治疗后7天、14天、28天处死取材,观察指标:腓肠肌肌湿重比;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免疫组化(肌卫星细胞;IGF-1;Myo D)。结果:1.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定量化研究:(1)对JZ06Cr 14厘米止血钳进行压力测定可知止血钳1扣压力约16N,2扣压力约为31N,3扣压力约为46N。(2)使用16N的压力对坐骨神经进行钳夹,16N压力组(1扣压力组)显示神经传导速度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显示神经纤维平行排列,结构致密,轴突、髓鞘、神经内膜束模都完好无破裂。(3)使用31N的压力对坐骨神经进行钳夹,31N压力组(2扣压力组)显示神经传导速度与空白组、16N压力组之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显示轴突断裂,神经束膜完整,部分可见神经纤维断裂,神经内膜发生部分损害,结构紊乱。(4)使用46N的压力对坐骨神经进行钳夹,46N压力组(3扣压力组)显示部分神经传导速度无法测出,并与其他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可见神经纤维断裂,但是神经外膜与束模均保持完整。2.不同频率振法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行为学的影响(1)斜板实验结果表明,3、8、13Hz频率振法均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肌力的恢复,与假干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治疗时间点,3Hz频率组始终高于其他频率组,在治疗28天时与其他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FI实验统计表明,3、8、13Hz频率振法均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步态及坐骨神经功能恢复,与假干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天时8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并与3Hz频率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8次之后,3Hz频率组与8、13Hz频率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8Hz频率组与13Hz频率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频率振法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肌萎缩的影响(1)肌湿重比实验结果表明,3、8、13Hz频率组均高于假干预组,提示具有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的修复的作用;治疗14天时,13Hz频率组高于3、8Hz频率组,但相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8天时,3Hz频率组水平最高,并与8、13Hz频率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8Hz频率组与13Hz频率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IGF-1阳性表达结果表明,3、8、13Hz频率组均高于假干预组,提示具有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IGF-1表达的作用;治疗7天时,8Hz频率组高于3、13Hz频率组,并与13Hz频率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天时,3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且与8、13Hz频率组之间均有统计意义(P<0.05)。(3)Myo D阳性表达结果表明,3、8、13Hz频率组均高于假干预组,提示具有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Myo D表达的作用;治疗7天时,8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且与3Hz频率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时,13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且与8Hz频率组纯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天时,3Hz频率组水平最高,但与其他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肌卫星细胞阳性表达结果表明,3、8、13Hz频率组均高于假干预组,提示具有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肌卫星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治疗7天时,8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且各频率组之间相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时,13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且各频率组之间相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天时,3Hz频率组处于最高水平,且各频率组之间相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约16N压力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符合Sunderland I度损伤。2.约31N压力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符合Sunderland II或III度损伤。3.约46N压力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符合Sunderland III度损伤。4.3、8、13Hz频率振法均可增大大鼠斜板实验的角度,缓解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力下降,改善下肢肌力,3Hz频率振法更能促进肌力的恢复。5.3、8、13Hz频率振法均可增大SFI值,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后步态,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6.3、8、13Hz频率振法均可以有效减缓骨骼肌肌湿重比的下降,缓解骨骼肌肌萎缩状态,促进骨骼肌修复。7.3、8、13Hz频率振法均可以有效促进IGF-1、Myo D的表达,加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缓解骨骼肌肌萎缩状态。8.整体来看,3Hz频率组更能促进肌力的恢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后步态,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速IGF-1、Myo D的表达,加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缓解骨骼肌肌萎缩状态。分阶段观察发现3、8、13Hz频率频率振法对骨骼肌修复的速率在不同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应根据治疗时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陈玉佩[5](2019)在《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指出腰痛是全球范围内高发且复发率极高的一种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由此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且花费较少的腰痛治疗方法是目前医疗相关部门正在解决的问题。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物理治疗方式被广泛推荐为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位于竖脊肌深层的腰部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裂肌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紊乱都会诱发或加重腰痛。因此,维持多裂肌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是预防腰痛发生的关键。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干细胞,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是受损骨骼肌实现再生修复的关键。课题组前期对电针“委中”穴治疗多裂肌损伤所致腰痛模型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发现电针“委中”穴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肌酸激酶(CK)等,促进损伤多裂肌早期的再生修复,且以第4天的疗效最为明显。因此,本研究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电针“委中”穴对损伤多裂肌再生修复的影响,以及再生修复过程中Integrinβ 1/ERK途径对肌卫星细胞增殖相关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I(Collagen I)、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委中”穴促进腰多裂肌损伤后再生修复的部分作用机制。实验一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Collagen I、MMP2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与骨骼肌增殖相关的成肌分化抗原(MyoD)、配对核转录因子7(Pax7)和ECM中Collagen I、MMP2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委中”穴促进腰多裂肌损伤修复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双侧腰4、5节段多裂肌局部注射0.5%的布比卡因建立多裂肌损伤的腰痛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委中”穴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100Hz,电流强度1-2mA,20min/次,1次/天,共针刺3次,正常组与模型组不给予针刺干预。第4天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针刺血清;收集损伤部位多裂肌,观察HE染色后多裂肌的形态学变化和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的变化;WB检测MyoD、Pax7、Collagen I、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肌肉注射0.5%的布比卡因导致多裂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布比卡因注射后,多裂肌中胶原纤维数量增加;电针干预后胶原纤维数量减少。(3)Collagen Ⅰ、MMP2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ollagenⅠ、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ollagen Ⅰ蛋白表达降低(P<0.01)、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1)。(4)MyoD、Pax7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yoD蛋白表达升高(P<0.01)、Pax7蛋白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MyoD、Pax7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委中”穴可能通过良性调节ECM中Collagen Ⅰ、MMP2的蛋白表达,促进多裂肌增殖,实现损伤多裂肌早期的再生修复。实验二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目的:通过酶消化法建立一种多裂肌MSCs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只,分离获取腰4、5节段多裂肌,用I型胶原酶消化,使用差速贴壁法对腰多裂肌MSCs进行纯化处理,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ax7、MyoD、MyHC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1)形态学观察可见,分离、纯化得到的腰多裂肌MSCs形态为圆形,折光性强,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呈梭型。分离所得到的细胞具有一致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腰多裂肌MSCs在静止期表达Pax7、增殖期表达MyoD、分化早期表达MyHC。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多裂肌MSCs,其相关特异性标志物表达为阳性,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离、培养、鉴定多裂肌MSCs的方法。实验三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ERK关系的研究目的:观察ERK在电针血清促进多裂肌MSCs增殖和ECM重塑过程中Collagen Ⅰ、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作用与ERK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以实验一中所制备的正常血清、模型血清、电针血清,另加设ERK抑制剂血清(电针血清+PD98059)为干预手段,培养实验二中分离鉴定所得的MSCs。共培养24h后,CCK-8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能力;WB检测各组Collagen Ⅰ、MMP2、MyoD、Pax7、ERK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 Collagen Ⅰ、MMP2 的 mRNA 表达。结果:(1)WB结果显示,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2)MSCs增殖能力检测:①CCK-8: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上升(P<0.01),抑制剂血清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②WB检测MyoD、Pax7: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抑制剂血清组与模型血清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3)WB和RT-PCR检测ECM重塑: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Collagen I蛋白、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MMP2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Collagen I蛋白、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MMP2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Collagen Ⅰ蛋白、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MMP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结论:电针血清通过促进ECM的重塑——增加MMP2的表达降解过多的Collagen Ⅰ,促进多裂肌MSCs的增殖,实现损伤多裂肌的再生修复;ERK参与了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的过程。实验四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Integrinβ 1关系的研究目的:观察Integrinβ 1/ERK途径在电针血清促进多裂肌MSCs增殖和ECM重塑过程中Collagen Ⅰ、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作用与Integrinβ 1/ERK途径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同实验三,另设Integrinβ 1抑制剂血清组(电针血清+GRGDS)。干预24h后,采取 CCK-8 法检测 MSCs 的增殖能力;WB 检测 MyoD、Pax7、Collagen Ⅰ、MMP2、ERK、Integrinβ1 蛋白表达;RT-PCR 检测 Collagen Ⅰ和MMP2 mRNA 表达。结果:(1)WB结果显示,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Integrinβ 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Integrinβ 1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2)MSCs增殖能力检测:①CCK-8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MSCs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MSCs增殖能力显着上升(P<0.01),抑制剂血清组MSCs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②WB检测MyoD、Pax7: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抑制剂血清组与模型血清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3)WB和RT-PCR检测ECM的重塑: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Collagen Ⅰ蛋白、mRNA表达上升(P<0.01),MMP2蛋白表达上升(P<0.01)、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Collagen I蛋白、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MMP2蛋白、MMP2 mRNA表达增加(P<0.01);抑制剂血清组Collagen Ⅰ蛋白、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MMP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mRNA表达上升(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Collagen Ⅰ、MMP2 mRNA表达无差异,Collagen Ⅰ蛋白表达上升(P<0.01),MMP2蛋白表达下降(P<0.01)。(4)WB检测ERK: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抑制剂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电针血清通过促进ECM的重塑——增加MMP2的表达降解过多的Collagen Ⅰ,促进多裂肌MSCs的增殖,实现损伤多裂肌的再生修复;Integrinβ1/ERK途径参与了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的过程。

吴梦佳[6](2019)在《电针对大鼠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中蛋白质降解与合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中蛋白质降解相关因子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肌萎缩F-box蛋白(MAFbx)、成肌分化抗原(Myod1)及蛋白质合成相关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Ser2448)、70KD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磷酸化p70S6K(p-p70S6K Thr389)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调节肌肉蛋白质降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为出发点,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电针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钳夹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腓肠肌萎缩模型。造模后第2 d,电针组电针其右侧“足三里”,“环跳”穴,每次1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4 d后取材。电针天平称重并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及直径;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腓肠肌中FoxO3a、MAFbx、Myod1、mTOR、p-mTORSer2448、p70S6K、p-p70S6KThr389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腓肠肌中FoxO3a、MAFbx、Myod1、mTOR、p70S6K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肌萎缩指标主要表现为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及直径的减小。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及直径显着下降(P<0.01),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中蛋白质降解相关因子FoxO3a、MAFbx蛋白和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成肌分化抗原Myod1蛋白和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蛋白质合成相关因子mTOR、p-mTORSer2448、p70S6K、p-p70S6K Thr38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mTOR、p70S6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蛋白质降解相关因子FoxO3a、MAFbx蛋白和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成肌分化抗原Myod1蛋白和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蛋白质合成相关因子mTOR、p-mTORSer2448、p70S6K、p-p70S6K Thr38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mTOR、p70S6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萎缩腓肠肌中FoxO3a、MAFbx的表达,上调Myod1、mTOR、p-mTORSer2448、p70S6K、p-p70S6KThr389的表达,激活mTOR/p70S6K信号通路,减缓骨骼肌蛋白质降解速度,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影响蛋白质降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之间失衡的关系有关。

安荟羽,唐成林,黄思琴,赵丹丹,罗翱,吴梦佳,谭程方,邱丽,万小凤,马翔[7](2019)在《推拿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液泡分选蛋白34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推拿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机制。方法 77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模型组(n=35)和推拿组(n=35)。后两组通过暴露并切断胫神经的方法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推拿组术侧下肢进行推拿干预。分别在造模后0 d、7 d、14 d、21 d和28 d取材,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侧腓肠肌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液泡分选蛋白34 (Vps34)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的mRNA表达。结果三组0 d时,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以及Beclin-1、Vps34和LC3的mRNA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F <1.321, 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在不同时间下降(P <0.05),推拿组肌湿重比(除21 d)均高于模型组(P <0.05),推拿组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除21 d)均大于模型组(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术侧腓肠肌Beclin-1、 Vps34、 LC3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升高(P <0.05),推拿组各项mRNA表达(除14 d)均高于模型组(P <0.05)。组内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 <0.05);模型组Beclin-1、Vps34 mRNA表达在21 d后呈上升趋势(P <0.05),LC3 mRNA表达在21 d升高(P <0.05);推拿组Beclin-1 mRNA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 <0.05),Vps34和LC3 mRNA表达(除14 d)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 <0.05)。结论推拿可能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Vps34和LC3的mRNA表达,促进细胞自噬的激活,清除损伤细胞器和蛋白质,为肌纤维再生提供一定的合成底物和能量,从而减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程度。

吴梦佳,唐成林,黄思琴,赵丹丹,罗翱,张安宁,谭程方,安荟羽,邱丽[8](2018)在《针刺治疗骨骼肌萎缩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无论生理性或病理性的骨骼肌萎缩,都将导致骨骼肌的内分泌及运动功能受损。针刺防治骨骼肌萎缩的机制研究除了经典的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外,还涉及凋亡、自噬、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肌纤维类型转化、神经肌接头传导和细胞能量代谢转换等方面。

马颖,严隽陶[9](2018)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物理疗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疗难点。虽然显微外科手术能较好地恢复神经的连续性,但由于周围神经的修复过程非常缓慢(大约1 mm/d),在此过程中骨骼肌因缺少神经支配而发生骨骼肌失神经改变,造成骨骼肌萎缩[1]。尤其高位神经损伤,再生的神经轴突需要生长较长距离才能到达靶器官,损伤后即使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修复,长时间失神经后的靶肌肉萎缩也严重威胁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神经修复后有效延缓骨骼肌萎缩

吴佳佳,徐建光,马书杰[10](2017)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康复治疗》文中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萎缩,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使得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恢复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揭示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探索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周围神经领域内神经修复和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湿重及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取材
        2.6 测量腓肠肌湿重及横截面积
        2.7 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2.8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腓肠肌湿重比及横截面积
        3.2 纤维化及萎缩情况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组织中TGF-β1、Smad3、Myo D1、Pax#7表达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取材
        2.6 RT-PCR检测TGF-β1、Smad3、Myo D1、Pax7 m RNA表达情况
        2.7 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情况
        2.8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yo D1、Pax7抗原表达情况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GF-β1、Smad3、Myo D1、Pax7 m RNA表达
        3.2 TGF-β1、p-Smad3蛋白表达
        3.3 Myo D1、Pax7抗原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指标TGF-β1、Smad3、Myo D1、Pax7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利用数据库string分析TGF-β1、Smad3、Myo D1、Pax7蛋白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TGF-β1、Smad3、Myo D1、Pax7蛋白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
    1.1 运动终板退化
    1.2 骨骼肌卫星细胞耗竭
    1.3 相关蛋白代谢及酶活性的改变
    1.4 血管床重塑
    1.5 细胞凋亡
    1.6 成肌因子的调控
2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方法
    2.1 电刺激
    2.2 被动运动
    2.3 药物治疗
        2.3.1 各型生长因子
        2.3.2 β2受体激动剂
        2.3.3 中医药治疗
    2.4 植入神经元
    2.5 基因疗法
3 小结与展望

(4)基于坐骨神经钳夹伤大鼠模型探讨不同频率振法对骨骼肌萎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量化研究
    实验材料与设计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 实验设计
        2.1 止血钳压力测定
        2.2 实验分组
        2.3 动物模型制备及取材
        2.4 技术路线
        2.5 指标检验及方法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结果
        1 不同程度钳夹压力的测定
        2 电生理检测
        2.1 不同压力钳夹伤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3 HE染色结果分析
        3.1 正常组
        3.2 16N压力组(1扣压力组)
        3.3 31N压力组(2扣压力组)
        3.4 46N压力组(三扣压力组)
    分析讨论
        1 前期研究回顾
        2 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分析探讨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研究
    实验材料与设计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 实验设计
        2.1 振动参数及频率的设定
        2.2 研究设计类型
        2.3 实验分组
        2.4 动物模型制备
        2.5 技术路线
        2.6 干预设计和方法
        2.7 检测指标及方法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结果
        1 设计类型
        2 大体观察
        3 不同频率振法对SD大鼠腓肠肌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
        4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4.1 不同频率振法治疗后的斜板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4.2 不同频率振法治疗后SFI结果之间的关系
        5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腓肠肌肌萎缩的影响
        5.1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腓肠肌肌湿重比值的影响
        5.2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IGF-1的影响
        5.3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MyoD的影响
        5.4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肌卫星细胞的影响
    讨论分析
        1 选穴依据
        2 中医学对骨骼肌萎缩的认识
        3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论述
        4 不同频率振法对神经钳夹伤后大体观察的影响分析
        5 不同频率振法对斜板实验的影响分析
        6 振法对SFI的影响分析
        7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腓肠肌湿重比的影响
        8 振法对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8.1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IGF-1的影响
        8.2 不同频率振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MyoD的影响
        9 振法对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动物实验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一
    已发表论文二

(5)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细胞外基质的研究现状
        1 ECM的组成及其降解系统
        1.1 ECM的组成
        1.2 ECM的降解系统
        2 ECM作用的实现途径
        2.1 ECM硬度
        2.2 ECM硬度相关通路
        3 ECM的研究进展
        3.1 ECM与癌症的研究现状
        3.2 ECM与纤维化疾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细胞外基质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
        1 骨骼肌损伤的研究现状
        1.1 骨骼肌损伤的原因
        1.2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机制
        2 骨骼肌纤维化研究现状
        2.1 ECM调节骨骼肌纤维化的相关分子机制
        2.2 ECM力学传导通路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骨骼肌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 MSCs的概况
        2 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信号通路
        2.1 MAPK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3 Wnt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4 Notch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5 JAK/STAT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胶原蛋白Ⅰ、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ERK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Integrinβ1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各部分实验结果小结
    2 结论
    3 创新点
    4 不足和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6)电针对大鼠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中蛋白质降解与合成相关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7)推拿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液泡分选蛋白34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模型制备及分组
    1.4 干预方法
    1.5 标本采集
    1.6 指标检测
        1.6.1 腓肠肌湿重比
        1.6.2 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
        1.6.3 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检测腓肠肌Beclin-1、Vps34和LC3 mRNA表达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腓肠肌湿重比
    2.2 形态学
    2.3 RT-qPCR
3 讨论

(8)针刺治疗骨骼肌萎缩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防治肌萎缩发生的机制
    1.1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
    1.2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肌细胞的凋亡
    1.3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的自噬反应
    1.4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
    1.5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转换
    1.6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神经肌接头的传导
    1.7 调控萎缩骨骼肌中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转换
2 其他
3 总结与展望

(10)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
    1.1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形态学变化
    1.2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细胞凋亡与肌卫星细胞的改变
    1.3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蛋白表达变化
    1.4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基因表达变化
2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康复治疗
    2.1 运动治疗
    2.2 物理因子治疗
    2.3 其他现代康复治疗
    2.4 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3 小结

四、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miRNA-222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实验研究[J]. 陈治,郭丽,鲁晓梅,常文凯,李刚,乔虎云,贾英伟,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0(03)
  • [2]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D]. 刘洪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 刘洪文,朱国涛,陈锦成,徐杰. 中国临床研究, 2019(08)
  • [4]基于坐骨神经钳夹伤大鼠模型探讨不同频率振法对骨骼肌萎缩影响的研究[D]. 孔亚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D]. 陈玉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电针对大鼠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中蛋白质降解与合成相关因子的影响[D]. 吴梦佳. 重庆医科大学, 2019(12)
  • [7]推拿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液泡分选蛋白34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mRNA表达的影响[J]. 安荟羽,唐成林,黄思琴,赵丹丹,罗翱,吴梦佳,谭程方,邱丽,万小凤,马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2)
  • [8]针刺治疗骨骼肌萎缩实验研究进展[J]. 吴梦佳,唐成林,黄思琴,赵丹丹,罗翱,张安宁,谭程方,安荟羽,邱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11)
  • [9]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物理疗法的研究进展[J]. 马颖,严隽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03)
  • [10]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康复治疗[J]. 吴佳佳,徐建光,马书杰. 安徽医药, 2017(11)

标签:;  ;  ;  

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