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练习题(一)

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练习题(一)

一、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操练题(一)(论文文献综述)

田海琰[1](2021)在《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秋,西藏自治区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2019年8月笔者来到西藏昂仁县中学支教,发现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对当地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教材、亲近教材,如何使教学更适合农牧区学生,并着眼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笔者在支教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程标准的梳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实践的感悟中进行研究。在课标的梳理中,发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标的内容在内部之间有继承和发展,与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有趋同和差异;在教材的对比中,发现统编语文教材与西藏区编汉语教材的相同篇目存在差异性,不同篇目存在相通性。因此,统编本在西藏农牧区的教学实践中,可立足于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借鉴区编汉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发。本论文一共分为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绪论部分明确研究动机和选题依据,阐明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在相关文献的梳理上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一章从课程标准的研究入手,2014年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对2006年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有继承和发展,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4年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既有差异又有趋同,找出课程标准间的趋近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第二章从教材的研究入手,将统编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西藏区编教材进行对比,立足于两套教材范文的相同篇目和不同篇目。相同篇目的文题、所在位置、单元编排方式、注释、练习以及教学要求存在差异,不同篇目的主题、文体、作者、描写对象等又存在相通之处。通过教材的比较,找出两套教材内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让农牧区教师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找到突破口,克服畏难情绪。第三章从教学实践的研究入手,从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三个方面,指出昂仁县中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并在教学实践的感悟中给出建议。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西藏农牧区走进统编语文教材可以进一步努力的几个方面,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了说明。

袁彩华[2](2020)在《马达加斯加E.A.I学校儿童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字是外国儿童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研究外国儿童汉字习得过程、提高汉字学习效率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马达加斯加E.A.I学校儿童的汉字学习状况为研究对象,收集该校学生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一年间学生汉字书写的文本资料,对其中的书写偏误进行整理、统计并分类,分析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策略。研究发现,E.A.I学校儿童的汉字偏误可以分为笔画偏误、部件偏误和结构偏误三大类。从偏误数量来看,笔画偏误最多,包括笔画的增减、变形以及笔际关系偏误;其次是部件偏误,包括部件的增减和变形;数量最少的是结构偏误,包括整字的结构偏误和结构部件的分离。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特殊关系、缺少合适的儿童汉字教材、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够重视汉字教学、汉字教学方法不尽合理、学习态度不端或动机不足、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儿童学习者的特殊性、母语的负迁移以及当地学生的书写习惯等都是造成偏误的原因。通过对上面这些汉字习得偏误的原因分析,本文对儿童汉字教学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笔画笔顺教学,规范汉字书写用纸,运用课堂游戏,融入汉字背景文化,采用趣味汉字教学等改变枯燥的汉字学习方法。最后,笔者提供了一节趣味汉字课的教学案例,例释并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

周云[3](2020)在《效度视角下的SAT考试开发研究》文中提出考试机构的责任不仅仅是开发考试,还要证明对考试结果解释和使用的有效性,也就是效度。效度是评价考试开发质量的核心指标。论文以美国SAT考试作为研究对象,以SAT历次改革与效度的关系为基础展开研究。以2014年新一轮改革后的SAT考试为研究重点,通过凯恩(Kane)的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理论,对SAT考试开发进行效度验证。在总结SAT考试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思考对我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启示。效度理论的发展对教育心理测量标准和考试改革都有影响作用。通过对SAT历次改革分析发现,当SAT考试的效度验证模式没有及时跟上最新的效度理论时,SAT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就会引起质疑。2014年新一轮SAT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地高中毕业生没有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本研究介绍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和美国州际共同核心标准的形成路径和内涵,明确了对SAT考查目标的认识。然后通过介绍SAT考试的测量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论述SAT考什么和怎么考两个问题。并通过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理论的解释论证框架,梳理要实现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目标,SAT考试要收集的证据。最后根据效度论证框架和SAT考试开发的逻辑过程,验证新一轮改革的SAT考试开发能否真正收集到考试分数预期解释的证据,也就是SAT考试能否有效测量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这一目标。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改革后的SAT考试开发总体上是有效的。SAT考试的基于证据的目标确立,基于标准的考试开发和基于基准的分数报告,使得SAT考试从目标到结果呈现都有理有据,证据层层传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但是由于SAT是一个商业化的考试,成本—效益的追求导致其考查形式单一,能测量的学术能力相对有限。相比于SAT考试,我国的高考评价体系设计多了一层价值引导,考查内容更丰富,考查方式也更加多样,这同时也增加了我国高考开发的难度。但是,考试效度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必然会影响高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落实的有效性。因此我国高考评价体系应加大教育测量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提高教育考试实证研究水平,以此提高考试开发的效度。通过加强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提高考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李阳[4](2020)在《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初中生在解三角形题时会频繁出现大量的解题错误,即使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超负荷学习,这些错误也无法避免。尤其是刚升入初二,面对连着三章的三角形相关内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很多学生开始困扰,不知道频繁出错的原因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很多教师也有困扰,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都很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学生解三角形题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合理归类、科学析因,同时寻求避免或减少学生解三角形题出错的有效策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上述现象,确定本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是:(1)导致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针对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有哪些有效改进策略?为研究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EndNote和VOSviewer对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了解关于影响初中生解题因素和改进策略研究的热门区域和发展趋势,并阅读大量与解题错误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理论。接着,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天津市PJ中学现初二年级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为主要个案研究对象,全年级320名学生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天津市PJ中学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家长的配合度也都较高,在初一一年的引导下,每位学生都养成了总结错题本的习惯,并有较规范的书写格式。对全年级32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真实可靠,信效度良好;对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及其错题本进行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归纳影响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因素。最后通过对一线在职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访谈,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寻求避免或减少学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有效改进策略。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结论,导致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影响因素有:知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策略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其中知识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概念模糊、相近概念混乱、忽略定理存在条件;技术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解题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题意理解错误、计算错误、格式书写错误、思路错误或没有思路;策略性因素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心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心理能力、心理势态、情绪因素和动机因素。对避免或减少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提出的改进策略有:第一,加强知识的理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恰当设置导入环节;突出重难点、强调易混易错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深入例题讲解、列举典型案例。第二,提高解题的能力。重视审题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明晰解题思路;教授答题技巧。第三,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培养学习方法;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反思能力;合理利用资源。第四,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注重心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王卓[5](2019)在《艺术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信息网络化的惊人进程,都对各层次的英语学习者提出更大的挑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更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英语教学的艰巨任务,而从学生终身学习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关键。众所周知,由于需要同时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艺术类中职生面临着专业课学习与文化课学习的冲突,概括来讲,大部分艺术类中职生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动手能力强,在自我认知方面有较强的内在需求,但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英语学习能力比较差,接受力较弱,对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较低,对教师的课程意图也难于理解,因此,很多中职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也感到英语教学的挑战性。诚然,如何激励艺术类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其英语学习的动机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针对艺术类中职生的英语教学研究并不多见,艺术类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针对性研究更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调查研究艺术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分析与探讨存在的问题,进而探析如何有效地培养艺术类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艺术类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现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艺术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培养艺术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本研究依据相关动机理论及外语教学理论,以自我效能论,归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参考国内外动机理论研究者的相关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当前艺术类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参与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青岛某艺术学校16级美术班和16级音乐班的80名艺术类中职生。本研究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问卷全部有效。问卷共涉及学习兴趣、学习目的、自我效能感、归因特点四个大方面,共包含36个作答题目。本研究设计的艺术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主要参考王威(2015)的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借鉴了她问卷调查中的学习目的、归因、自我效能,增加了学习兴趣状况、教师的影响等问卷内容,以此来考察学生的动机情况。同时参照曹少卿(2013)的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并进行改编而成。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是来自上述两个班的20名学生,研究过程中,对16级音乐班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培养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对该班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通过对16级音乐和16级美术两个班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被访的艺术类中职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第二,部分同学把成绩低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而大部分学生把原因归结于外界的影响、英语的难度。许多学生把自我效能低归结于以往过多地失败经验和自身潜能的限制。因此,本研究认为,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归因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第三,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问题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影响。第四,前测数据表明,16级音乐班的学习动机水平比16级美术班的低,学生成绩明显不如美术班。通过对16级音乐班进行关于培养英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使得16级音乐班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总体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本研究认为,对艺术类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整合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目标;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学生客观公正地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认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能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艺术类中职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与成绩的教育目的。真诚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促进艺术类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叶晨晨[6](2019)在《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渐受到关注,智能教学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同时,随着教育科技产品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用户体验。在此背景下,进行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研究,可以从师生用户的视角了解现有智能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改进和教学应用策略提供借鉴,从而让智能教学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个性化教学,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围绕“教师和学生在应用智能教学系统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哪些功能?”“教师和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整体情况如何?”“不同个体特征的教师和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是否有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改进有什么意见建议?对智能教学系统应用于教学有什么策略建议?”这四个主要研究问题展开。在文献研究及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中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包含美观性、易学性、高效性、可靠性、吸引力和满意度共六个维度,覆盖表现层、架构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共五个层次。对应六个维度,研究在改编现有用户体验自我报告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调研问卷,选取“智学&智课”系统和“智通云”系统这两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智能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别使用这两个系统的Y高中和J初中面向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最终回收得到教师版问卷共96份和学生版问卷1303份。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在智能教学系统用户的18项常用功能中,教师和学生最为常用的功能是作业练习、考试测试、自动批阅、数据统计、错题整理、在线学习等,主要集中在“作业”和“评价”两个教学环节。(2)整体而言,教师和学生对现有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各个维度上的认同度水平都只是略高于中间值,可见现有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水平不高,有较大提升空间。(3)教师层面,性别、年龄、所教学科、教龄、所教年级、使用系统的时间等个体特征不同的教师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除个别维度外,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4)学生层面,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总体上呈现显着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在个别维度呈现显着性差异;年龄、年级、使用系统的时间等个体特征不同的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大多数维度上基本都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年级可以真正解释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5)在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优化上,主要可以从丰富学习资源库、提高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完善分类整理功能、增强互动反馈功能等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和学生使用智能教学系统进行教和学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6)在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策略上,主要可以从完善作业练习环节的系统使用、基于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巩固、利用系统加强互动并及时反馈、利用系统充分调用学习资源、基于学情分析及时调整教和学等方面着手,从而让智能教学系统能够辅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李柯卫[7](2019)在《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百词斩APP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词汇量不断地增加给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高中艺术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其英语水平普遍比较薄弱,英语词汇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移动学习的普及,现有的APP整合了各种数字化学习技术优势,也为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制定计划、行动实施、观察分析、问题反思”四个步骤为研究框架,立足于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现状,针对现存的实际教学问题,开展百词斩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与实践,旨在探索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施策略。在行动研究实施前后分别对艺术生的英语词汇知识进行测试,并对其词汇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详细了解有关艺术生词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每一轮教学实践中,由指导教师进行听课观察并填写课堂观察表,佐以迭代实践中大量的过程性数据,进而分析数据,不断优化APP应用策略,最终解决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本研究从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应用策略和课后巩固策略三个方面总结和阐释了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施策略,为一线教师开展移动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开展的教学实践效果表明,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与实践有利于激发艺术生背单词的兴趣,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英语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

王蔚[8](2018)在《基于数据库的汉语虚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病句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语言事实,不仅包括实词类语病还包括虚词类语病及句法类语病。虚词的数量虽远不及实词,但它是汉语语法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虚词类语病也值得大家重视。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进行第五步的工作,即分析描写汉语虚词类语病检测项,以期为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病句提供理论支持。本篇论文之所以能围绕第五步的工作展开主要得益于前面阶段性工作的顺利完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前人的模式;搜集大量研究材料,提出新的分类模式;根据新的分类模式,提出分类出现频率;依据语病频率分布,构建检测项目体系。本篇论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汉语虚词类语病检测项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对象、研究材料和方法及相关说明。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本篇论文的正文部分。这几章主要针对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在内的虚词类可检测项被误用的情况进行描写。第二章副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包括被误用的副词的频率、被误用的副词的错误类型及被误用的副词的正确使用格式。第三章介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包括被误用的介词的频率、被误用的介词的错误类型及被误用的介词的正确使用格式。第四章连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包括被误用的连词的频率、被误用的连词的错误类型及被误用的连词的正确使用格式。第五章助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包括被误用的助词的频率、被误用的助词的错误类型及被误用的助词的正确使用格式。第六章语气词类自动检测项,包括被误用的语气词的频率、被误用的语气词的错误类型及被误用的语气词的正确使用格式。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评析本篇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日后阶段性工作的开展进行展望。

后丽萍[9](2018)在《活化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一场空前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新的语文理念得到推广和运用,语文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完善。与此同时,作为语文教学基础组成部分的语文知识教学低效、呆板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即便是2011年新课标中也未能对语文知识的类别进行更加明确的诠释和划分,因此,中学语文知识教学仍然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盲区。本文针对语文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展开对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探究。本文共分部分大章节: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当前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分析。第一章主要对语文知识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引进了学术界对语文知识的几种分类。在此基础上,梳理江苏语文教材和中考中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基本走向。第二章回归教学层面,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的性质、原则和教学特点。重点论述了活化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和主要方法。第三章将基于认知学的知识分类理论,结合初中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重点提出活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总之,更灵活的教法和思维观念将是打开知识教学僵局的有益尝试。

张勇[10](2017)在《初中课堂教学失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改攻坚处,研究正当时。失衡表明事物或系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不稳定、不协调、失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领域,失衡问题频发,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课堂教学失衡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配置教学资源不当,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方面不稳定、不协调、失序的问题。本研究遵循“问题—实践”的研究思路。首先,言明研究问题来源和研究价值,对以往研究进行国内外的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厘清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研究的开展找准“方向”。其次,“问题从实践中来”,对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理性审视是研究的起点。通过深入初中课堂教学一线,基于课堂观察、听课记录、访谈等日常教学实然状态的凝练,课堂教学失衡问题凸显,即存在学教失衡、身心失衡、承创失衡、情智失衡、德知失衡、同异失衡。深就其因,是教学思维方式对立、教学实践能力薄弱、教学评价制度偏颇和家校联系配合虚化。第三,对课堂教学均衡理论问题进行梳理,以拓展研究的视野并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持为后续解决“失衡”的问题铺平道路。研究以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观、课堂生态作为课堂教学均衡的理论利器,揭示课堂教学失衡的本质,即课堂教学道德性缺失、感情性麻痹、创造性扼杀和实践性缺场。为直击问题,将核心策略进行聚焦,初步建构课堂教学失衡的调适策略,即从内部矫正与外部协调相向发力。第四,内部矫正策略在实验学校初步实践。一是情智相长互益师生。强调感情先行,以情富智,将“学”、“说”、“唱”、“做”四类行为赋予全新意义;二是循环学习贯通教学。提出“六疑”(即自学寻疑、互帮答疑、倾听解疑、群言辩疑、练习测疑、反思质疑)的课堂教学循环,并与课外学生自主循环“里应外合”相互贯通。三是核心建网举纲目张。研究提出以“基于核心知识结构”为纲,以“教师建网”作为备课的统领,以学生“自主建网”作为课堂产出的回应,形成知识的高阶思维。四是问题导向跟踪提高。采取“问题跟踪”与“变式提高”的方法,紧盯教学问题不留遗存死角,反复攻坚克难直至质量提升。第五,外部协调策略实践在强化教师自我理解、变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校园激励文化和协同家校育人合力等方面大做文章。在教学主体上,以教师自我理解激活师生主体间性,将学生视为伙伴,师生共赴生命前程;在教学形式上,变革组织方式使思维动与静状态和谐互生,网络上与下共鸣合振;在教学文化上,重视人本精神,挖掘学习动机,建构激励氛围;在教学合力上,回归本性良知,家校情感融通,促进学生成才。研究表明,以实践策略逐步调适课堂教学失衡,对初中教学有所助益。课堂教学要朝着均衡的方向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均衡地配置教学资源,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保持稳定与协调。研究课堂教学尚待进一步精准、专业视域与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扩展。建立课堂教学失衡或均衡的测量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是未来研究的路径。

二、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操练题(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操练题(一)(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动机
    二 选题依据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课程标准的趋近与差异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
        一 从课程性质分析
        二 从课程理念分析
        三 从课程目标分析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一 课程性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二 课程理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三 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变化和问题
        一 从教与学的理念来看
        二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
        三 从教材和教师素养来看
        四 从汉语学习环境来看
第二章 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选择
    第一节 《汉语》教材分析
        一 教材体系结构介绍
        二 教材范文分析
        三 两套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相同篇目比较
        一 相同篇目的差异性
        二 相同篇目中教学要求的异同
        三 相同篇目教材内容的选择
    第三节 不同篇目比较
        一 不同篇目的相似性
        二 不同篇目教材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 教学实践的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分析
        一 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二 口语交际现状原因分析
        三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第二节 阅读教学分析
        一 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二 阅读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三 阅读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第三节 写作教学分析
        一 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二 写作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三 写作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A 《汉语》教材目录一览表
附录B 相同篇目练习题梳理
致谢

(2)马达加斯加E.A.I学校儿童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儿童对外汉语教学
        0.2.2 本土儿童汉字教学
        0.2.3 儿童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0.2.4 中介语理论下的汉字教学
        0.2.5 小结
    0.3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0.3.1 研究对象
        0.3.2 语料来源
        0.3.3 收集及记录方法
1 E.A.I学校汉语和汉字教学概况
    1.1 汉语课程设置
    1.2 汉语教学情况
    1.3 汉字教学情况
2 E.A.I儿童汉字书写偏误统计与分析
    2.1 汉字书写偏误统计
        2.1.1 笔画偏误
        2.1.1.1 笔画的增减
        2.1.1.2 笔画的变形
        2.1.1.3 笔际关系偏误
        2.1.2 部件偏误
        2.1.2.1 部件的增减
        2.1.2.2 部件的变形
        2.1.3 结构偏误
        2.1.3.1 整字的结构偏误
        2.1.3.2 结构部件的分离
    2.2 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3 汉字偏误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3.1 汉字书写偏误产生的原因总结
        3.1.1 汉字本体因素
        3.1.2 教材因素
        3.1.3 教师教学因素
        3.1.4 学习者自身因素
    3.2 对外汉字教学中采取的教学对策
        3.2.1 加强笔画笔顺教学
        3.2.2 规范汉字书写用纸
        3.2.3 改变枯燥的汉字学习方法
        3.2.3.1 课堂游戏的运用
        3.2.3.2 融入汉字背景文化
        3.2.3.3 趣味汉字教学
4 趣味汉字教学案例分析
    4.1 教学案例
        4.1.1 趣味汉字课堂教学设计
        4.1.2 趣味汉字课件
        4.1.3 趣味汉字教学课后测试卷
    4.2 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自编教材
    附录二 汉字偏误统计表
    附录三 偏误举例
    附录四 E.A.I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3)效度视角下的SAT考试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拓展高考研究者的国际视野
        1.1.2.2 了解SAT考试开发的流程和质量
        1.1.2.3 关照本土实践,为我国高考评价提供借鉴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何为SAT
        1.2.2 考试开发
        1.2.2.1 考试开发的定义和流程
        1.2.2.2 考试开发的测量学指标
    1.3 文献综述
        1.3.1 文献检索说明
        1.3.2 国内高考效度研究现状
        1.3.3 国内对SAT考试的研究现状
        1.3.4 国外对SAT考试发展及效度验证研究的现状
        1.3.4.1 SAT考试发展研究
        1.3.4.2 不同模式下的SAT效度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
    1.5 研究价值
        1.5.1 学术价值
        1.5.2 应用价值
第2章 效度理论的发展及对SAT改革的影响
    2.1 效度及效度验证
        2.1.1 效度验证对象
        2.1.2 效度验证模式
    2.2 效度概念的演化
        2.2.1 效标效度发展时期
        2.2.2 分类效度发展时期
        2.2.2.1 内容效度
        2.2.2.2 构念效度
        2.2.3 整体效度发展时期
        2.2.4 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时期
    2.3 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中的效度思想
        2.3.1 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2.3.2 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中效度概念的发展
    2.4 效度理论的发展对SAT改革的影响
        2.4.1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和考试机构的诞生
        2.4.2 SAT考试诞生:天资可以测量
        2.4.2.1 SAT考试的诞生
        2.4.2.2 哈佛大学奖学金项目的证据
        2.4.2.3 有效的大学预测补充工具
        2.4.3 SAT第一次改革:增加学业测试作为补充
        2.4.3.1 SAT考试的发展和完善
        2.4.3.2 触发事件:哈佛评论的质疑
        2.4.3.3 改革举措:考试一分为二
        2.4.4 SAT第二次改革:增强内容一致性
        2.4.4.1 分类效度理论的出现
        2.4.4.2 触发事件:阿特金森的发难
        2.4.4.3 改革举措:考试、课程和教学相一致
        2.4.5 SAT第三次改革:重新设计满足升学和就业准备的考试
        2.4.5.1 与新的教育目标相匹配
        2.4.5.2 关键人物:科尔曼
        2.4.5.3 改革举措:证据收集
    2.5 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框架
        2.5.1 新一轮SAT的效度检验模式
        2.5.2 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框架
第3章 SAT考查目标: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
    3.1 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的定义
    3.2 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形成的路径
        3.2.1 成功标准项目:大学学习准备标准
        3.2.2 文凭项目:高中毕业基准
        3.2.2.1 文凭项目发起的背景
        3.2.2.2 高中毕业基准的研制过程
        3.2.2.3 文凭项目发起的行动议程
        3.2.3 美国州际共同核心标准
        3.2.3.1 州际共同核心标准行动的背景
        3.2.3.2 州际共同核心标准的开发采用
        3.2.3.3 州际共同核心标准的特点和内容
        3.2.3.4 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锚标准
    3.3 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提升为国家教育目标
    3.4 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的内涵
    3.5 构成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的四个“关键”维度
第4章 SAT收集的证据:考试内容和形式
    4.1 SAT的测量目标
    4.2 SAT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4.2.1 SAT考试内容结构
        4.2.2 SAT各部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4.2.2.1 SAT阅读考试
        4.2.2.2 SAT语法考试
        4.2.2.3 作文考试(可选)
        4.2.2.4 SAT数学考试
        4.2.3 SAT考试的总体框架
    4.3 SAT考试的分数报告
        4.3.1 SAT考试分数报告构成
        4.3.2 SAT考试分数合成方式
        4.3.3 SAT分数报告的呈现方式
        4.3.4 SAT考试分数的解释和预期用途
        4.3.4.1 评估学生的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情况
        4.3.4.2 大学入学决定和大学课程安排
    4.4 SAT收集的证据
        4.4.1 SAT考试分数解释的逻辑过程
        4.4.2 SAT考试分数的解释论证框架
        4.4.3 SAT考试分数的解释论证
        4.4.3.1 设计推断证据
        4.4.3.2 评分推断证据
        4.4.3.3 概化推断证据
        4.4.3.4 外延推断证据
        4.4.3.5 内涵推断证据
        4.4.4 SAT效度论证框架:SAT要收集的证据
第5章 SAT证据收集的有效性:考试开发效度验证
    5.1 SAT考试开发过程
        5.1.1 SAT考试开发指导原则
        5.1.2 SAT考试开发流程
    5.2 设计推断的效度论证
        5.2.1 假设1:考试内容规范与考试测量目标一致
        5.2.1.1 SAT考试设计关键特征与考试测量目标的一致性分析
        5.2.1.2 考试内容规范与SAT考试测量目标的一致性分析
        5.2.2 假设2:考试内容领域与课程标准一致
        5.2.2.1 阅读考试内容领域与CCSS的一致性分析
        5.2.2.2 语法考试内容领域与CCSS的一致性分析
        5.2.2.3 数学考试内容领域与CCSS的一致性分析
        5.2.3 假设3:试题内容规范与考试内容规范一致
        5.2.3.1 SAT考试试题开发
        5.2.3.2 SAT考试内容评审
        5.2.4 假设4:试题质量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
    5.3 评分推断的效度论证
        5.3.1 假设5:评分规则是适当的
        5.3.1.1 SAT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方式
        5.3.1.2 SAT考试的评分方式
        5.3.2 假设6:原始分转化为量表分数的模型与观察数据是拟合的
        5.3.2.1 量表的设计
        5.3.2.2 量表的研究
    5.4 概化推断的效度论证
        5.4.1 假设7:试题是样本的有效单元
        5.4.1.1 SAT考试试题编码
        5.4.1.2 试题考查的内容领域属于考试内容规范的范围
        5.4.1.3 试题考查的关键特征属于考试内容规范的范围
    5.5 外延推断的效度论证
        5.5.1 假设8:概化全域覆盖的内容领域与目标领域相一致
        5.5.1.1 概化全域的内容种类与目标领域一致
        5.5.1.2 概化全域的内容覆盖范围与目标领域一致
    5.6 内涵推断的效度论证
        5.6.1 假设9:考生分数结构能够反映考试要求考查的结构内涵
        5.6.1.1 考试考查的子维度分数结构与考试内容规范结构一致
        5.6.1.2 考试考查的跨学科主题结构与考试内容规范结构一致
第6章 结论及启示
    6.1 SAT考试开发效度验证结论
    6.2 SAT考试主要特征
        6.2.1 基于证据的考试目标的确立
        6.2.1.1 美国的证据文化
        6.2.1.2 SAT考试目标确立的证据基础
        6.2.2 基于标准的考试开发
        6.2.2.1 标准指导考试开发的程序
        6.2.2.2 标准指导考试开发的规范
        6.2.3 基于基准的分数报告方式
    6.3 SAT考试与我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比较
        6.3.1 为什么考:“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和“一核”
        6.3.2 考什么:“七个子维度”和“四层”
        6.3.3 怎么考:“一级”和“四翼”
        6.3.4 考查载体:情境确定和不确定
        6.3.5 比较结论
    6.4 SAT考试改革和开发对我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启示
        6.4.1 加大教育测量理论和技术的应用
        6.4.2 提高教育考试实证研究水平
        6.4.3 加强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SAT阅读考试内容规范表
    附录 B SAT阅读考试内容领域
    附录 C SAT语法考试内容规范表
    附录 D SAT语法考试的内容领域
    附录 E SAT数学考试内容规范表
    附录 F SAT数学内容领域
    附录 G 分测验分数转换量表
    附录 H 子维度分数转换量表
    附录 I 主题分数转换量表
    附录 J SAT样卷
致谢

(4)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2.3 核心概念界定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思路
    3.6 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4章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
    4.1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现状分析
    4.2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
    4.3 信效度检验
第5章 对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改进策略
    5.1 加强知识的理解
    5.2 提高解题的能力
    5.3 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5.4 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与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解三角形问题的错误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生考试分析总结样例
致谢

(5)艺术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论文结构与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有关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1.1.1 国外有关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1.1.2 国内有关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1.2 艺术类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述评
    1.4 本研究视角
第二章 研究理论依据
    2.1 学习动机及英语学习动机
        2.1.1 动机与学习动机
        2.1.2 动机的分类
        2.1.3 英语学习动机
    2.2 学习动机相关理论
        2.2.1 自我效能论
        2.2.2 归因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3.3.1 问卷调查法
        3.3.2 访谈法
        3.3.3 小结
    3.4 教学实验
        3.4.1 实验设计
        3.4.2 实验过程
        3.4.3 教学案例展示
        3.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分析和讨论
    4.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均值分析
    4.2 访谈结果与分析
        4.2.1 关于学习现状的分析
        4.2.2 关于英语归因方面的分析
        4.2.3 关于自我效能评价的分析
    4.3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启示和结论
    5.1 研究发现
        5.1.1 为学生量身定制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
        5.1.2 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增强信心
        5.1.3 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
    5.2 研究启示
        5.2.1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5.2.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5.2.3 帮助学生合理归因
        5.2.4 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5.3 研究意义
    5.4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5.4.1 更加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
        5.4.2 更多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调查与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6)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智能教学系统
        1.2.2 用户体验及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
    1.3 研究思路
2 研究综述
    2.1 智能教学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2.1.1 智能教学系统的构成与特征
        2.1.2 智能教学系统与智慧学习环境
        2.1.3 国外智能教学系统发展及研究现状
        2.1.4 国内智能教学系统发展及研究现状
    2.2 用户体验及其相关研究现状
        2.2.1 用户体验的要素模型
        2.2.2 用户体验的度量方法
        2.2.3 教育领域用户体验相关研究现状
        2.2.4 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相关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被试选取
    3.2 问卷编制
    3.3 数据收集与处理
4 师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调查结果分析
    4.1 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
        4.1.1 使用“智学&智课”系统的教师被试基本情况
        4.1.2 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功能使用情况
        4.1.3 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情况
        4.1.4 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优缺点评价与应用策略建议
    4.2 学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
        4.2.1 使用“智学&智课”系统的学生被试基本情况
        4.2.2 学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功能使用情况
        4.2.3 学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情况
        4.2.4 学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优缺点评价与应用策略建议
5 师生对“智通云”系统的用户体验调查结果分析
    5.1 教师对“智通云”系统的用户体验
        5.1.1 使用“智通云”系统的教师被试基本情况
        5.1.2 教师对“智通云”系统的功能使用情况
        5.1.3 教师对“智通云”系统的用户体验情况
        5.1.4 教师对“智通云”系统的优缺点评价与应用策略建议
    5.2 学生对“智通云”系统的用户体验
        5.2.1 使用“智通云”系统的学生被试基本情况
        5.2.2 学生对“智通云”系统的功能使用情况
        5.2.3 学生对“智通云”系统的用户体验情况
        5.2.4 学生对“智通云”系统的优缺点评价与应用策略建议
6 讨论与启示
    6.1 智能教学系统功能使用集中于“作业”和“评价”两大环节
    6.2 师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整体呈中等偏上水平
    6.3 不同个体特征教师智能教学系统用户体验总体无显着差异
    6.4 不同个体特征学生智能教学系统用户体验总体有显着差异
    6.5 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优化重在助力教与学效率提升
    6.6 智能教学系统应用于教学重在针对性加强知识巩固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果总结
    7.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学&智课”系统用户体验问卷(教师版)
    附录2: “智学&智课”系统用户体验问卷(学生版)
    附录3: “智通云”系统用户体验问卷(教师版)
    附录4: “智通云”系统用户体验问卷(学生版)
作者简介

(7)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百词斩APP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1.1.2 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
        1.1.3 APP的广泛应用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能支持
    1.2 研究内容
        1.2.1 APP支持的英语学习研究
        1.2.2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的设计研究
        1.2.3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APP
        2.1.2 教育APP
        2.1.3 词汇教学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教育APP的研究现状
        2.2.2 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现状
        2.2.3 APP英语教学应用的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2.3.1 多模态话语理论
        2.3.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3.3 二语习得理论
3.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3.1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依据
        3.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分析
    3.2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内容分析
    3.3 高中艺术生特征分析
    3.4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的资源工具分析
    3.5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3.5.1 教学设计思想
        3.5.2 教学目标设计
        3.5.3 教学实施条件
        3.5.4 教学活动设计
        3.5.5 教学评价设计
4.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实践
    4.1 教学实践概述
        4.1.1 实践场地
        4.1.2 教学现状
        4.1.3 研究团队
        4.1.4 实践进程
        4.1.5 数据收集及工具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How to be a good friend?
        4.2.1 制定计划
        4.2.2 行动实施
        4.2.3 观察分析
        4.2.4 问题反思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Say NO to Chinglish
        4.3.1 制定计划
        4.3.2 行动实施
        4.3.3 观察分析
        4.3.4 问题反思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My Travel journal
        4.4.1 制定计划
        4.4.2 行动实施
        4.4.3 观察分析
        4.4.4 问题反思
    4.5 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4.5.1 课前准备策略
        4.5.2 课堂应用策略
        4.5.3 课后巩固策略
5.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5.1 对照班与实验班的词汇知识测验
    5.2 APP支持的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的调查
    5.3 师生对APP支持的英语词汇教学的评价
    5.4 研究结论
6.研究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数据库的汉语虚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病句检测软件开发工作阶段性研究现状
        1.2.2 汉语虚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材料
        1.4.3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2 副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
    2.1 副词错用检测项研究
        2.1.1 被错用的副词情况统计
        2.1.2 被错用的副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2.1.3 副词被错用的类型
    2.2 副词滥用检测项研究
        2.2.1 被滥用的副词情况统计
        2.2.2 被滥用的副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2.2.3 副词被滥用的类型
    2.3 副词欠缺检测项研究
        2.3.1 被漏用的副词情况统计
        2.3.2 漏用副词的句子的正确形式
        2.3.3 副词被漏用的类型
    2.4 副词词性误用检测项研究
        2.4.1 被误用词性的副词情况统计
        2.4.2 被误用词性的副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2.4.3 副词词性被误用的类型
    2.5 小结
3 介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
    3.1 介词错用检测项
        3.1.1 被错用的介词情况统计
        3.1.2 被错用的介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3.1.3 介词被错用的类型
    3.2 介词滥用检测项研究
        3.2.1 被滥用的介词情况统计
        3.2.2 被滥用的介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3.2.3 介词被滥用的类型
    3.3 介词欠缺检测项
        3.3.1 被漏用的介词情况统计
        3.3.2 漏用介词的句子的正确形式
        3.3.3 介词被漏用的类型
    3.4 小结
4 连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
    4.1 连词错用检测项
        4.1.1 被错用的连词情况统计
        4.1.2 被错用的连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4.1.3 连词被错用的类型
    4.2 连词滥用检测项
        4.2.1 被滥用的连词情况统计
        4.2.2 被滥用的连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4.2.3 连词被滥用的类型
    4.3 连词欠缺检测项
        4.3.1 被漏用的连词情况统计
        4.3.2 漏用连词的句子的正确形式
        4.3.3 连词被漏用的类型
    4.4 小结
5 助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
    5.1 助词错用检测项
        5.1.1 被错用的助词情况统计
        5.1.2 被错用的助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5.1.3 助词被错用的类型
    5.2 助词滥用检测项
        5.2.1 被滥用的助词情况统计
        5.2.2 被滥用的助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5.2.3 助词被滥用的类型
    5.3 助词欠缺检测项
        5.3.1 被漏用的助词情况统计
        5.3.2 漏用助词的句子的正确形式
        5.3.3 助词被漏用的类型
    5.4 其它类助词检测项
        5.4.1 被误用的其它类助词情况统计
        5.4.2 被误用的其它类助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5.4.3 其它类助词被误用的类型
    5.5 小结
6 语气词类自动检测项研究
    6.1 语气词错用检测项
        6.1.1 被错用的语气词情况统计
        6.1.2 被错用的语气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6.1.3 语气词被错用的类型
    6.2 语气词滥用检测项
        6.2.1 被滥用的语气词情况统计
        6.2.2 被滥用的语气词的正确使用情况
        6.2.3 语气词被滥用的类型
    6.3 语气词欠缺检测项
        6.3.1 被漏用的语气词情况统计
        6.3.2 漏用语气词的句子的正确形式
        6.3.3 语气词被漏用的类型
    6.4 小结
7 结语
    7.1 本研究的成果
    7.2 本研究的不足
        7.2.1 病句语料数据不够大
        7.2.2 虚词类病句的描写不够准确
        7.2.3 虚词类病句在格式描写上存在的问题
    7.3 语病研究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9)活化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语文知识概述
    第一节 语文知识的概念和类型
        一、知识和语文知识
        二、语文知识的类型
    第二节 江苏初中语文教材和命题中的语文知识
        一、江苏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体系
        二、中考命题下的语文知识走向
第二章 关于活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性质和原则
        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活化初中语文知识教学
        一、活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内涵
        二、活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三、活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几种方法
第三章 活化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期——精加工策略
        二、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期——复述策略
        三、陈述性知识教学末期——组织策略
    第二节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程序性知识教学的三个阶段
        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习类型
        二、重视策略性知识目标的达成
        三、重视知识的融合
    第四节 活化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初中课堂教学失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师生教学生命的必然要求
        三、回应课堂教学研究发展趋势转变
        四、亟待变革课堂教学失衡的现实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失衡与均衡
        二、课堂教学失衡
    第四节 文献述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论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论
        三、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实验学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伦理
        六、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初中课堂教学失衡现象透析
    第一节 失衡的课堂教学现场
        一、学教失衡
        二、身心失衡
        三、承创失衡
        四、情智失衡
        五、德知失衡
        六、同异失衡
    第二节 课堂教学失衡原因追寻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对立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薄弱
        三、课堂评价制度的偏颇
        四、家校联系配合的虚化
第三章 课堂教学均衡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课堂教学均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
        二、课堂生态理论
    第二节 课堂教学失衡的实质反思
        一、道德性的缺失
        二、感情性的麻痹
        三、创造性的扼杀
        四、实践性的缺场
    第三节 课堂教学失衡的调适思考
        一、内部矫正
        二、外部协调
第四章 初中课堂教学失衡的内部矫正策略
    第一节 情智相长互益师生
        一、感情先行
        二、以情富智
    第二节 循环学习贯通教学
        一、课内循环
        二、课后延伸
    第三节 核心建网举纲目张
        一、萃取核心
        二、自主建网
    第四节 问题导向跟踪提高
        一、反馈跟进
        二、变式提高
第五章 初中课堂教学失衡的外部协调策略
    第一节 强化教师自我理解
        一、辩论式研修
        二、内省式生成
    第二节 变革教学组织形式
        一、动静结合
        二、虚实互补
    第三节 营造校园激励文化
        一、课堂激励
        二、课外激励
    第四节 协同家校育人合力
        一、信息共享
        二、情感相融
第六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操练题(一)(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D]. 田海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马达加斯加E.A.I学校儿童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袁彩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3]效度视角下的SAT考试开发研究[D]. 周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D]. 李阳.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5]艺术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研究[D]. 王卓.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研究[D]. 叶晨晨. 浙江大学, 2019(05)
  • [7]APP支持的高中艺术生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百词斩APP为例[D]. 李柯卫.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基于数据库的汉语虚词类语病自动检测项研究[D]. 王蔚.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8(12)
  • [9]活化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研究[D]. 后丽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初中课堂教学失衡问题研究[D]. 张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中考作文对应复习分类练习题(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