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潜艇液压系统的展望

未来潜艇液压系统的展望

一、未来潜艇液压系统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郭维年[1](2021)在《单轨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座式单轨列车作为服务于大都市市域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因其所占空间小、安全系数高、节能环保性强和造价比地铁低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数量逐渐增多,国家对单轨的设计验收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在符合静态试验,还必须满足在动态试验下的安全性指标;因此,研究搭建行业领先的跨座式单轨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液压激振伺服系统是跨座式单轨列车试验台的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部分,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试验台的稳定性;液压激振伺服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与其他机械构造相比响应较为迅速,并且其的输出位移和力相对较大,目前在各行各业的运用都相对比较广泛,但是其也是具有一定的缺陷与局限性,在工作的过程中其的控制呈现一种非线性状态并且其控制的参数相对比较不好确定,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控制的性能和精度等。因此,为了提高提高跨座式单轨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的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性能,对其控制的动态特性(瞬态响应性、鲁棒性、跟随性和超调量等)进行设计与优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基于液压系统原理和相关理论基础,对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系统的结构和管路进行设计,并针对液压缸和伺服阀的元器件进行计算并选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液压激振伺服系统元器件的合理性;以液压激振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采用经典PID观察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对对比;分别提出了模糊PID、滑膜变结构和ADRC(自抗扰)控制策略,并分别设计了不同算法的控制器,验证算法的理论可行性。其次,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了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物理仿真模型并设置了元件的相关参数,为了保证仿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采用Simulink与Amesim结合的联合仿真,通过在Simulink中构建控制的策略和框架,将Amesim建立的物理仿真模型的位移输出信号反馈到Simulink中进行信号联合处理,并将Simulink处理后的信号导入至Amesim进行仿真,将正弦信号作为系统的原始输入,分别研究负载、流量对液压激振伺服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控制算法相比,采用ADRC控制算法不仅能提高系统的瞬态响应性、鲁棒性、跟随性和超调量,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再次,根据文章所述的液压激振系统的结构以及其控制算法,利用工具包MIT(Model Interface Toolkit)实现Labview与Simulink联合仿真,通过在Labview中调用Simulink生成的dll文件,编写控制测试平台,实现计算机系统对激振系统的实时信号控制以及信号存储分析等,为开发研究液压激振系统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下一步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为了进步校核系统的可行性,利用ANSYS Workbench对管道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建立管道的结构与流体网格模型,在液压管道系统的固体和流体耦合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管道在自由状态、单向流固耦合状态和双向流固耦合状态下的特性,并分析管路压力变化、管路壁厚、管径大小和管路材料对管路流固耦合特性的影响,为管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李昭[2](2021)在《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研究》文中提出深海环境模拟伴随着潜艇技术出现而悄然兴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应用在不同的超深海装备开发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开发,相比于陆地,海洋拥有更多的资源,所以海洋资源开发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超深海设备是人们获取海洋资源的工具,而超深海设备的研制离不开超深海环境模拟系统。超深海环境的因素种类繁多,如压力、温度、微生物和盐度等,现代模拟系统根据其目的设计出不同功用的装置来完成超深海环境模拟。本文为模拟出超深海环境的压力和盐度两个因素,设计了一套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系统来进行相关研究。论文主要研究过程如下:(1)通过阅读超深海环境模拟相关资料,确定模拟压力和盐度两超深海要素,以此为目标设计整套模拟系统。(2)将超深海压力和盐度模拟系统分为高压厚壁圆筒、超深海压力环境模拟和超深海盐度环境模拟三大部分来进行研究。(3)超深海压力环境模拟以液体可压缩性、液压回路设计和PID控制等理论为基础,设计出压力环境模拟系统对模拟压力进行调节,并通过AMESim-MATLAB联合仿真验证该系统设计能达到要求。(4)超深海盐度环境模拟利用液压回路设计、流体力学等理论,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微积分学算法的盐度环境模拟系统,并通过AMESim对盐度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验证其可行性。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本文设计的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系统可同时对压力和盐度环境进行模拟,可实现两者的动态调节过程;(2)本文设计了一种盐度动态调节方法,通过调节注液口和出液口流量大小与开启时长来调配盐度,为盐度调节自动化提供参考。论文第一章对超深海环境模拟现状进行介绍;第二章对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三章对超深海压力环境模拟进行介绍;第四章对超深海盐度环境模拟进行介绍;第五章对压力环境模拟系统和盐度环境模拟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第六章对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范茂[3](2021)在《鱼雷结构及水下发射瞬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鱼雷作为我国海军作战的重要武器之一,其发射技术的研发历来是受到军工单位的重视。在各种发射技术中,由于水下发射的隐避性更好,因此鱼雷发射技术的研发更多侧重于水下发射。本课题来源于国内某研究所,主要以液压缸推动式武器发射系统为主题展开,但是目前这种新型发射系统还处于设计研发阶段,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一方面是鱼雷结构问题,采用这种新型发射系统发射鱼雷,鱼雷壳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否能满足发射以及水下作战环境要求;另一方面是鱼雷发射的安全性问题,在深海环境下发射的鱼雷会受到海水的干扰,可能与潜艇发生碰撞,导致发射失败。以上这些技术难题如果得不到科学的解决,在发射中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这直接影响到海军部队在海下作战的成败与否,这些问题都是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研发阶段并不具有大规模鱼雷发射试验的条件,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难题,因此展开鱼雷结构和水下发射瞬态流场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鱼雷在三种指定发射工况下进行了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鱼雷在不同时刻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按照相关评估标准和方法对鱼雷壳体强度和刚度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鱼雷壳体的强度和刚度满足三种发射工况下的发射以及水下作战环境要求。2.针对液压缸推动式发射装置的鱼雷水下发射问题,建立了鱼雷水下发射非定常计算模型,运用FLUENT结合二次开发技术UDF的方式对最危险工况下的鱼雷水下发射瞬态流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深入研究了发射过程流场的压力和速度演变特性、发射过程的结构表面受载特性、鱼雷初始段运动安全性以及发射过程鱼雷离艇安全性四个方面。结果主要表明鱼雷在最危险工况下可以安全发射,不会在流场的干扰下和潜艇出口部发生碰撞,鱼雷可以顺利出管以及安全离开潜艇。

田飞[4](2021)在《鱼雷水下发射安全性及瞬时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鱼雷发射装置是鱼雷武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一直是世界海军强国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的重点。鱼雷出管速度是发射装置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能量储备要求,是发射系统设计围绕的核心。鱼雷如果发射失败,会给海战带来巨大的战争隐患,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所研究的是在液压平衡式发射方法下,要求在满足最大发射艇艇速和鱼雷作战使用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降低对鱼雷出管速度的要求。本文以此作为课题来源,针对鱼雷水下发射离艇安全性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针对鱼雷水下发射离艇问题,对比分析主要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确定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次,针对比较复杂鱼雷和发射装置模型,用三维CAD软件NX对鱼雷及发射装置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建立数值水槽,确定运动模型,通过二维以及轴对称相关理论分析,确定计算物理模型。再次,应用专业的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TAR-CCM+,采用基于重叠网格技术结合DFBI运动求解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实现鱼雷在复杂环境下发射的模拟运动的方案。最后,分别对鱼雷在不同的发射位置、不同水流速度以及受到不同液压缸助推发射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得到鱼雷在不同发射环境下的离艇时的速度和位移曲线,为发射装置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发射艇最大航速时对压力云图、速度云图和流线图、发射管剪切应力云图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雅贤[5](2020)在《《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3月—10月,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对《现代军用直升机》一书进行翻译与审校。根据任务分配,笔者负责本书五小节(共计1,0973字)的翻译和三分之一内容(共计6,9939字)的审校工作。笔者以参与该翻译项目的实习为基础,选择翻译项目过程中的审校环节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审校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报告中,笔者尝试将审校该德语军事类文本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将本次审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细化为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子和篇章三类。首先,面对德语原文文本出现的专业术语较多的问题,笔者需要查阅大量中文相关资料,寻找业内认可和遵循的译法。同时,因为军事类文本中涉及到大量军事装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等,长难句出现频率很高。为了译文的准确和通顺,笔者在审校长难句时分步骤进行,首先对照原文,判断译文是否出现漏译和错译,再对分句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按照中文语言表达规范和习惯调整译文语句结构。此外,笔者在审校时尽可能使译文与原文信息达到对等,在译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笔者希望通过此实习报告总结自己在审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经验和方法,为该领域资料的翻译审校提供有启发的现实案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军事类文本翻译审校工作。

殷士才[6](2020)在《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传感器容错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垂直发射井筒是潜艇导弹发射的重要装置,通过嵌入到发射井筒设备内的光电编码器反馈到筒盖系统控制单元实现其开关盖运动控制,垂直发射井筒的传感器故障对潜艇的导弹发射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灾害,保障筒盖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针对筒盖系统传感器故障工况的容错控制研究,实现筒盖系统故障愈合,降低其对系统故障的敏感性,保障筒盖系统开关盖运行控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依托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水下导弹垂直发射筒盖系统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支持,针对筒盖系统的故障工况,展开水下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的传感器容错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对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进行了设备概述,并针对垂直发射井筒建立了其非线性数学模型。同时考虑垂直发射井筒工作环境的恶劣性,为了克服其外界强时变干扰,保障其运动控制的跟踪精度,满足筒盖系统开关盖装置作业时的性能指标,设计了筒盖系统的鲁棒控制器。基于搭建的筒盖系统的数值模拟仿真模型,对其进行无故障工况运行控制的性能指标分析,并注入传感器常发故障,分析传感器故障对筒盖系统开关盖运行造成的严重损害。然后,为了实现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的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控制,保障筒盖系统在传感器故障工况运行状态下仍能顺利完成导弹发射的开关盖运行,展开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故障估计、故障容错理论研究。利用光电编码器、油压传感器、力传感器对筒盖系统故障进行估计,基于对传感器的故障估计值利用信号重构方法设计了水下垂直发射井筒的传感器容错控制器,实现对筒盖系统传感器故障工况状态下的故障容错控制。验证了故障估计、故障容错算法对于筒盖系统的可行性,对其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阐明了容错控制理论对垂直发射井筒的重要应用价值。最后,为了实现对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的全状态监测,研发了筒盖系统的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对垂直发射井筒各种数字量、模拟量的全信号状态实时监控。详细介绍了构成实时监控平台的下位机实时控制系统、上位机人机交互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功能模块。并对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理论进行了现场实验验证。

马玉鹏[7](2020)在《舟艇自航模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舟艇装备是船舶领域比较小型化的船型,它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都比较广泛。全面研究舟艇装备的性能特点,寻找改进方法,建造功能强大、极速高效的新型舟艇装备是我们努力的重点方向。自航模型研究已经有很多年,各国都竞相在这一领域寻求更大的突破,欧美强国早已在大型水面舰艇、潜艇建造方面全面应用这一研究方法。虽然我国在自航模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建造一艘舟艇自航模型,模型建造完成后进行一系列的自航试验,精确测量试验结果,随后对舟艇自航模的水阻力进行CFD数值计算,运用STAR CCM+软件计算舟艇自航模的水阻力。最后将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分析系统设计的优劣性,并研究下一部改进的方向。通过建造优化的舟艇自航模型并进行试验分析,对于指导现有舟艇装备对水流适应性的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尤其为舟艇水阻力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对改进舟艇装备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金龙[8](2020)在《β型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设计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对于我国反渗透水淡化工程而言,其所使用的泵类产品多依赖于进口且需要消耗大量电量,增加了水淡化成本。同时此泵类产品有结构复杂、体积大及噪音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增压泵结构用于反渗透淡化,并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对反渗透淡化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了解其中增压泵具体工作环境和原理后,设计新型增压泵结构原理图。此新型结构采用了?型斯特林自由活塞发动机与往复柱塞泵耦合的形式,得到?型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其次,根据初始设定的额定功率和排水压力等条件对斯特林自由活塞发动机进行设计计算,采用?型自由活塞斯特林作为原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得出扫气容积,加热器、回热器、冷却器尺寸以及配气活塞和动力活塞等结构尺寸和参数。利用实用等温模型对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动力系统进行热力学建立,得出动力系统中各腔容积变化、压力变化、输出功和效率等结果,并研究了功率和效率的影响因素。再次,根据Navier–Stokes方程、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对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的输出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得出吸排水过程中液体流速、流量、压力、功率和效率等结果,并将结果与额定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项参数均满足预期值的要求。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对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动力系统进行参数优化,以输出功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温度比、扫气容积比、无益容积比、活塞相位角四个循环参数,结果显示输出功明显增大。为了降低瞬时脉动,通过改变斯特林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连接方式,增加泵缸数量,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降低脉动。分析结果显示流量脉动大幅减小。

颜培男[9](2019)在《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研制与试验》文中指出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采用水面航行与水下滑翔双模式实施对空中、水面、水下的多域监测任务。浮力系统是实现水下滑翔和水面切换的关键系统,其与多航态航行器航行特性、航态切换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制了一套具备水下滑翔液压驱动和水面海水压载调节功能的浮力系统,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方案合理性和工作可靠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为:(1)分析对比现有海洋航行器浮力调节方案的工作特点和性能优劣,提出多航态航行器浮力调节总体方案;建立了多航态航行器水下滑翔和水面航行力学模型并开展了影响航行特性的关键水动力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开展航行器水动力仿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总结出浮力系统配置参数与航行器水动力参数变化基本规律,确定了浮力系统配置参数设计值。(2)基于浮力系统总体方案和配置参数设计值,开展了模块化浮力系统研制工作,提出了液压驱动子系统和海水压载子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突破了航行器油量精确检测和大体量压载海水快速调节关键技术,研制出系统关键部件:高精度活塞式内油箱、大排量低压水泵、压载水箱;开展了液压驱动子系统压力损失验算,理论上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开展了浮力系统详细设计,确定了浮力系统在多航态航行器中的布局与集成形式。(3)开展了关键部件功能测试,证明关键部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搭建了液压驱动调节测试系统和海水压载调节测试系统,开展了液压驱动子系统、海水压载子系统全过程试验,验证了多航态航行器浮力系统的方案合理性和工作可靠性。

赵涛[10](2019)在《半潜式无人艇的结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半潜式无人艇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无人艇,其主要特点是艇体的主要部分在水下,水面上只露很小一部分结构。具备主艇体规避浪区,通讯和定位不受影响,自稳性、隐蔽性优良,耐波性较佳,兴波阻力小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低阻外形、模块化结构、不倒翁、升降功能、水密性展开研究,设计集上述特点于一身的半潜式无人艇的结构,该艇可在近海或较大的湖泊中进行水温、水压、溶氧量和PH值等水文数据的监测。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遵循低阻性、模块化、简洁化、多功能等原则,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设计方法,确定半潜式无人艇的总体布置方案,再根据功能划分模块,将半潜式无人艇按功能划分为主艇体、升降机构、浮体三个功能模块。分别对半潜式无人艇各模块的方案、防水密封结构以及不倒翁性能进行了分析、选择及设计,确定了半潜式无人艇机械结构的大体方案和各功能模块的合理方案。其次,对半潜式无人艇的各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利用软件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因主艇体较为复杂,将主艇体划分为导流罩、电池舱、升降推进器舱、传感器舱、推进电机舱、整流罩等六个小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各模块的结构。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半潜式无人艇的主艇体进行分析,以减小航行阻力为目标,对半潜式无人艇的导流罩和整流罩在不同的长半轴尺寸下进行仿真,获取相应尺寸下的航行阻力,得到相对较小的阻力所对应的导流罩和整流罩尺寸。根据三种不同方案下水流在传感器舱的流动情况,选择出比较合理的传感器舱开孔方案。在优化结构后,利用Fluent分析计算半潜式无人艇在不同速度下的航行阻力与所需功率,算出半潜式无人艇的电机功率。在选择了半潜式无人艇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块Simulation对主艇体外壳、升降机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设计的结构均具有足够的强度。然后,为了使半潜式无人艇具有较好的抗风浪能力,进行了不倒翁设计与校核。根据不倒翁的条件,计算出升降机构的安装位置,并且校核了在小倾角下的不倒翁性和分析了大倾角下的不倒翁性。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半潜式无人艇具有不倒翁结构。最后,制作样机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测试,检验是否符合预期设计目标。主要测试包括水密性、航行速度、不倒翁性能和主艇体的升降等。经实际测量,半潜式无人艇在静水中的最大前进速度为1.56m/s。主艇体的升降能够通过升降机构完成,水密性良好。在倾斜180°后能恢复到原来的正浮状态,不倒翁结构也得到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水密性、前进速度、升降机构和不倒翁性能基本符合方案设计的要求,证明设计是成功的。总的来说,本文设计的半潜式无人艇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即具有升降功能、水密性良好、低阻外形、不倒翁结构,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为未来半潜式无人艇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二、未来潜艇液压系统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潜艇液压系统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单轨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单轨滚振台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激振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研究现状
        1.2.3 液压系统管道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第二章 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系统的设计与建模分析
    2.1 液压系统的原理和相关理论基础
        2.1.1 液压系统原理
        2.1.2 液压系统理论基础
    2.2 系统的结构计算与选型
        2.2.1 有杆腔计算
        2.2.2 液压伺服阀的计算
        2.2.3 液压泵的计算与选型
        2.2.4 蓄能器的计算与选型
        2.2.5 液压管道的选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系统的控制优化
    3.1 Simulink模型建模
    3.2 模糊PID控制
        3.2.1 模糊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3.2.2 隶属度函数
        3.2.3 模糊规则的制定
        3.2.4 模糊PID模型建模仿真
    3.3 滑模变结构控制
        3.3.1 滑模变结构介绍
        3.3.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3.3.3 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证明
    3.4 ADRC控制
        3.4.1 ADRC介绍
        3.4.2 ADRC的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系统控制策略的联合仿真试验
    4.1 Amesim软件介绍
    4.2 Amesim与 Simulink的仿真步骤介绍
        4.2.1 草图阶段
        4.2.2 参数设置阶段
        4.2.3 联合仿真阶段
    4.3 模糊PID的仿真研究
    4.4 滑模变结构的仿真研究
    4.5 ADRC的研究仿真
    4.6 Labview控制系统的开发
        4.6.1 方案分析
        4.6.2 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管路流固耦合分析
    5.1 管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5.1.1 管路的运动描述
        5.1.2 管路流固耦合的边界分析
        5.1.3 管路系统的流固耦合动力方程
    5.2 ANSYS Workbench软件的介绍。
    5.3 ANSYS Workbench的流固耦合仿真
        5.3.1 ANSYS Workbench的有限元分析步骤
        5.3.2 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和分析过程
        5.3.3 双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和分析步骤
        5.3.4 计算仿真
    5.4 管道内部的流速和压强分布
    5.5 管道内的流体压强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5.6 管道内的流体速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5.7 管道内的流体密度对管道固有频率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深海环境模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相关理论
    §2.1 超深海环境模拟回路设计相关理论
        §2.1.1 可压缩性理论
        §2.1.2 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理论
        §2.1.3 同步回路
        §2.1.4 液压源回路
        §2.1.5 增压回路
    §2.2 高压厚壁圆筒的结构与强度设计理论
        §2.2.1 设计压力、温度和介质特性
        §2.2.2 设计载荷及许用应力计算
        §2.2.3 筒体的结构选型
        §2.2.4 单层式圆筒力学分析
        §2.2.5 筒体的失效及强度理论
    §2.3 超深海环境模拟系统控制理论
        §2.3.1 多缸同步控制策略
        §2.3.2 PID控制理论及建模
    §2.4 超深海环境模拟系统仿真软件简介
        §2.4.1 AMESIM与 MATLAB软件主要功能介绍
        §2.4.2 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接口控制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深海压力环境的模拟研究
    §3.1 压力环境模拟系统设计
    §3.2 压力环境模拟系统的关键参数计算及元件选型
        §3.2.1 高压厚壁圆筒及供压杠关键尺寸参数
        §3.2.2 压力环境模拟系统的关键参数计算
        §3.2.3 主要元件选型及阀控非对称缸稳定性判断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深海盐度环境的模拟研究
    §4.1 盐度环境模拟系统设计
    §4.2 盐度环境模拟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
        §4.2.1 供盐回路加压设计
        §4.2.2 盐度调节过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的仿真分析
    §5.1 超深海压力环境的仿真分析
        §5.1.1 单缸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5.1.2 压力环境模拟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5.2 超深海盐度环境的仿真分析
        §5.2.1 供盐回路加压部分仿真分析
        §5.2.2 盐度调节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和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3)鱼雷结构及水下发射瞬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水下发射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下发射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水下发射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动力学问题有限元基础理论
    2.1 结构动力学问题有限元基础理论
        2.1.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及发展
        2.1.2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
        2.1.3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方程解法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鱼雷瞬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3.1 有限元分析国家标准
    3.2 鱼雷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3.2.1 鱼雷几何模型简化
        3.2.2 材料属性的确定
        3.2.3 划分有限元网格
        3.2.4 施加载荷及约束
        3.2.5 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设置
        3.2.6 瞬态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4.1 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4.1.1 质量守恒方程
        4.1.2 动量守恒方程
    4.2 湍流模型
    4.3 离散方法
    4.4 离散格式
    4.5 动网格方法
    4.6 初始及边界条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鱼雷水下发射瞬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5.1 鱼雷水下发射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
        5.1.1 非定常计算模型
        5.1.2 确定流体计算域
        5.1.3 划分计算域网格
        5.1.4 二次开发UDF技术
        5.1.5 计算域边界条件
    5.2 网格无关性验证
    5.3 时间无关性验证
    5.4 鱼雷水下发射瞬态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5.4.1 发射过程流场特性
        5.4.2 发射过程结构表面受载特性
        5.4.3 发射过程鱼雷初始段运动安全性分析
        5.4.4 发射过程鱼雷离艇安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附件

(4)鱼雷水下发射安全性及瞬时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来源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鱼雷发射研究
        1.2.2 国外鱼雷发射研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重叠网格的DFBI理论研究
    2.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2.2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2.2.1 质量守恒方程
        2.2.2 动量守恒方程
    2.3 鱼雷水下发射六自由度刚体运动理论
    2.4 鱼雷水下发射重叠网格理论
        2.4.1 重叠网格基本概念
        2.4.2 鱼雷水下发射重叠网格生成原理
    2.5 鱼雷水下发射VOF多相理论
        2.5.1 鱼雷水下发射 VOF 波模型
        2.5.2 鱼雷水下发射欧拉多相流
        2.5.4 鱼雷水下发射湍流模型
    2.6 鱼雷水下发射计算域离散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鱼雷水下发射模型构建
    3.1 CFD几何模型简化
        3.1.1 鱼雷模型简化
        3.1.2 发射管及发射区域模型
    3.2 计算域网格划分
        3.2.1 网格生成器选择
        3.2.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2.3 计算域网格划分
        3.2.4 网格质量的评估
    3.3 鱼雷约束和载荷分析
        3.3.1 鱼雷管内约束与载荷
        3.3.2 鱼雷出管后约束与载荷
    3.4 计算域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3.4.1 物理连续体的初始条件
        3.4.2 计算域边界条件设定
    3.5 计算模型求解器设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雷水下发射安全性及瞬时流场分析
    4.1 发射深度对鱼雷发射影响分析
    4.2 鱼雷发射离艇安全性分析
        4.2.1 一号助推发射离艇安全性分析
        4.2.2 二号助推发射离艇安全性分析
    4.3 鱼雷水下发射瞬时流场分析
        4.3.1 压力云图分析
        4.3.2 速度云图流线图分析
        4.3.3 剪切应力云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5)《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第一节 任务详情
        一、原文内容
        二、原文文本特点
    第二节 目标受众
    第三节 委托方要求
第二章 翻译审校前期准备
    第一节 统筹审校任务
    第二节 确立审校目标与准则,明确审校质量标准
    第三节 剖析原译文,监控与评估译文质量
    第四节 选择审校理论、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五节 制定审校计划
第三章 翻译审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词语
        一、专业术语
        二、专有名词
        三、近义词
    第二节 句子
        一、长难句
        二、插入语
    第三节 篇章
        一、前后一致性
        二、语言风格
第四章 翻译审校实习总结
    第一节 已解决的问题及总结
    第二节 未解决的问题及反思
    第三节 对未来翻译及审校工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审校原文
附录二 《现代军用直升机》审校前后译文
附录三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翻译原文
附录四 《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译文
附录五 (部分)专有名词列表
致谢

(6)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传感器容错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垂直发射井筒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垂直发射井筒国内外运行控制策略现状
    1.4 垂直发射井筒国内外容错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垂直发射井筒运动控制方法研究
    2.1 垂直发射井筒设备概述
    2.2 垂直发射井筒伺服作动系统建模
    2.3 垂直发射井筒自适应反步滑模方法研究
    2.4 垂直发射井筒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垂直发射井筒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3.1 垂直发射井筒传感器故障建模
    3.2 垂直发射井筒基于观测器的故障检测
    3.3 垂直发射井筒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
    3.4 垂直发射井筒故障估计算法验证
    3.5 垂直发射井筒容错控制算法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垂直发射井筒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
    4.1 垂直发射井筒控制流程设计
    4.2 垂直发射井筒控制系统设计
    4.3 垂直发射井筒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4.4 垂直发射井筒模拟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舟艇自航模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选题背景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自由自航模的由来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2章 系统组成
    2.1 引言
    2.2 艇模选型设计
        2.2.1 艇模选型
        2.2.2 艇型参数
    2.3 推进系统
        2.3.1 系统构成
        2.3.2 轴系的选择
        2.3.3 主机的选型
    2.4 控制系统
        2.4.1 系统功能
        2.4.2 岸基控制系统
        2.4.3 艇载控制系统
        2.4.4 典型操控命令程序设计
    2.5 测量系统
        2.5.1 系统构成
        2.5.2 核心控制器
        2.5.3 传感器的选取
        2.5.4 测量方法
第3章 舟艇自航模水阻力数值计算
    3.1 计算舟艇自航模水阻力的意义
    3.2 运用STAR CCM+计算舟艇自航模的水阻力
        3.2.1 导入自航模儿何体(Geometry)
        3.2.2 生成网格
        3.2.3 设置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
        3.2.4 求解运算
    3.3 计算结果分析(Visualizing the Results)
第4章 试验设计
    4.1 自航模试验目的
    4.2 试验依据
        4.2.1 相似准则
    4.3 试验准备
        4.3.1 自航模重量、重心和质量惯性矩的调试
        4.3.2 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调试
        4.3.3 艇模阻力试验具体准备
        4.3.4 其他准备工作
    4.4 试验方案
第5章 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5.1 引言
    5.2 试验数据采集方法
    5.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5.3.1 傅汝德换算法
        5.3.2 三因次换算法
    5.4 试验数据采集
        5.4.1 求解自航模阻力系数值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β型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斯特林发动机
        1.2.1 斯特林发动机分类
        1.2.2 斯特林发动机原理
        1.2.3 斯特林发动机特点
        1.2.4 国外斯特林发动机发展背景
        1.2.5 国内斯特林发展现状
    1.3 往复泵介绍
        1.3.1 往复泵发展现状
        1.3.2 往复泵分类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β型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方案设计
    2.1 斯特林增压泵设计流程
    2.2 方案设计及选择
        2.2.1 方案设计及选择
        2.2.2 斯特林自由活塞发动机初始尺寸计算方法
    2.3 斯特林发动机参数尺寸选择计算
        2.3.1 额定参数
        2.3.2 工质选择
        2.3.3 比尔数的确定
        2.3.4 压缩腔容积及动力活塞尺寸计算
        2.3.5 扫气容积比确定及膨胀腔容积计算
        2.3.6 活塞相位角及温度比确定
    2.4 热交换系统
        2.4.1 总无益容积计算
        2.4.2 冷却器
        2.4.3 加热器
        2.4.4 回热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斯特林增压泵动力系统热力模型建立与分析
    3.1 斯特林发动机循环分析方法
        3.1.1 零级分析法
        3.1.2 一级分析法
        3.1.3 二级分析法
        3.1.4 三级分析法
        3.1.5 四级分析法
    3.2 斯特林发动机热力学模型
        3.2.1 分析方法选择
        3.2.2 热力学模型建立
    3.3 斯特林发动机内部工作参数分析
        3.3.1 活塞运动规律
        3.3.2 膨胀腔、压缩腔和总的容积变化规律
        3.3.3 工质质量流率和时间比例
        3.3.4 内部工质压力变化特性
        3.3.5 输出功和功率
        3.3.6 温度和压力对功率与效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出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4.1 数学模型建立
        4.1.1 排出过程工作特性
        4.1.2 吸水过程工作特性
    4.2 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4.2.1 结构参数n、S_(pu)、D_(pu)的确定
        4.2.2 吸入和排出管内径D_1与D_2选取
        4.2.3 强度校核
    4.3 输出系统工作特性分析
        4.3.1 输出系统柱塞运动分析
        4.3.2 流量与流速
        4.3.3 吸、排水时的泵腔压力
        4.3.4 泵腔内全压力分析
    4.4 泵机功率与效率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参数及结构优化
    5.1 遗传算法
    5.2 循环优化计算
        5.2.1 个体和种群范围选择
        5.2.2 策略选择及遗传算子
    5.3 优化结果
    5.4 增压泵系统结构优化
        5.4.1 不同泵缸瞬时流量研究
        5.4.2 改进后的结构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研制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多航态无人航行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航行器浮力调节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调压载浮力系统
        1.3.2 可变油囊浮力驱动系统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配置参数研究
    2.1 引言
    2.2 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概述
        2.2.1 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工作原理
        2.2.2 浮力系统设计约束
        2.2.3 浮力系统总体方案
    2.3 基于水下航行特性的液压驱动子系统配置参数研究
        2.3.1 水下滑翔状态航行器受力模型
        2.3.2 流体动力参数获取
        2.3.3 液压驱动子系统配置参数分析
    2.4 基于水面航行特性的海水压载子系统配置参数研究
        2.4.1 水面航行状态航行器受力模型
        2.4.2 流体动力参数获取
        2.4.3 海水压载子系统配置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研制
    3.1 引言
    3.2 液压驱动子系统研制
        3.2.1 液压驱动子系统原理方案
        3.2.2 液压驱动子系统高精度内油箱研制
        3.2.3 液压驱动子系统元件选型
        3.2.4 液压驱动子系统空间布局
        3.2.5 液压驱动子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3.3 海水压载子系统研制
        3.3.1 海水压载子系统原理方案
        3.3.2 海水压载子系统大排量低压水泵研制
        3.3.3 海水压载子系统轻量化压载水箱研制
        3.3.4 海水压载子系统元件选型与空间布局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关键部件功能测试
        4.2.1 某型电磁阀测试
        4.2.2 液压驱动子系统内油箱功能测试
        4.2.3 水泵功能测试
    4.3 液压驱动子系统试验
        4.3.1 液压驱动调节测试系统搭建
        4.3.2 液压驱动子系统试验与数据分析
    4.4 海水压载子系统试验
        4.4.1 海水压载调节测试系统搭建
        4.4.2 海水压载子系统试验与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半潜式无人艇的结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半潜式无人艇研究现状
        1.2.1 国内有代表性的半潜式无人艇
        1.2.2 国外有代表性的半潜式无人艇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半潜式无人艇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整体设计原则
    2.2 半潜式无人艇的系统构成
    2.3 半潜式无人艇的方案设计
        2.3.1 设计要求与目的
        2.3.2 半潜式无人艇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案
        2.3.3 水密性设计
        2.3.4 升降机构方案设计
        2.3.5 不倒翁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潜式无人艇的结构设计
    3.1 总体结构设计
        3.1.1 整体布局的分析与设计
        3.1.2 模块化设计
    3.2 半潜式无人艇各模块结构设计
        3.2.1 主艇体设计
        3.2.1.1 整体方案
        3.2.1.2 主艇体各个模块的结构设计
        3.2.2 升降机构设计
        3.2.3 浮体与控制舱的分析与设计
    3.3 半潜式无人艇的推进电机功率
    3.4 材料选型与强度校核
        3.4.1 材料选型
        3.4.2 主艇体壁厚设计与强度校核
        3.4.2.1 主艇体壁厚设计
        3.4.2.2 强度校核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倒翁设计
    4.1 设计分析
        4.1.1 半潜式无人艇的重心
        4.1.2 半潜式无人艇的浮心
        4.1.3 升降机构的安装位置
        4.1.4 不倒翁设计的分析论证
    4.2 小倾角不倒翁性
    4.3 大倾角时的不倒翁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潜式无人艇的系统测试实验
    5.1 实验内容
    5.2 实验总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未来潜艇液压系统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轨滚振试验台液压激振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D]. 郭维年.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2)
  • [2]超深海压力和盐度环境模拟研究[D]. 李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3]鱼雷结构及水下发射瞬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 范茂.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鱼雷水下发射安全性及瞬时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 田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D]. 陈雅贤. 青岛大学, 2020(02)
  • [6]垂直发射井筒开关盖装置传感器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 殷士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舟艇自航模系统设计与研究[D]. 马玉鹏. 南昌大学, 2020(01)
  • [8]β型斯特林自由活塞增压泵设计优化[D]. 金龙.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9]多航态海洋无人航行器浮力系统研制与试验[D]. 颜培男. 天津大学, 2019(01)
  • [10]半潜式无人艇的结构设计与研究[D]. 赵涛.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标签:;  ;  

未来潜艇液压系统的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