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一、复发性口疮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诗琦[1](2021)在《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失衡的调节》文中认为目的对免疫化学联合法加上高脂辛辣饲料喂养,并佩戴颈环制备的心脾积热型RAU大鼠进行研究,观察模型大鼠口腔粘膜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体重的变化、临床表现和给予愈口宁高、中、低剂量后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心脾积热型RAU大鼠模型的发病机制,愈口宁对调节Th1/Th2免疫平衡的作用机制以及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为愈口宁治疗心脾积热型RAU的应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RAU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专方治疗,并从西医的角度探讨RAU的病名由来、病因、临床表现与西医治疗方法。2.实验研究:60只SD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抽出10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进行麻醉,颈椎脱臼处死,制备口腔黏膜组织匀浆。取口腔黏膜匀浆适量,按1:1的比例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匀获得免疫抗原乳化剂,现配现用。将余下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愈口宁高剂量组、愈口宁中剂量组、愈口宁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单笼颗粒饲料饲养自由饮水)外,均采用单笼高脂辛辣饲料饲养,佩戴颈环。连续14天后,4组大鼠背部脱毛,皮内注射免疫抗原乳化剂,每周注射1次抗原,共8周。在第一次注射后的第54天,用50%冰醋酸灼烧下唇黏膜30s,48h后各组大鼠进行取材。观察大鼠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变化,口腔粘膜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鼠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心脾积热证建模后大鼠体毛粗糙,性情暴躁不安,部分鼻衄,但见鼻孔血痕,齿龈略红肿,牙齿干燥,大便干结,小便色黄加重,反应迟钝,摄食和饮水量减少,下唇粘膜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停止造模刺激后,体重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而低剂量的愈口宁组体重没有明显增加,呈现波动趋势;愈口宁高、中剂量组体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HE的改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层、基底膜、固有层层次清晰,结构明显。造模后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治疗,与模型组相比,可以观察到各组均出现上皮粘膜的修复。而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可见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的水肿,基底膜清晰。3.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显示IFN-γT细胞(Th1)生成比率上升;而在各组药物治疗后,细胞生成比率均呈显着下降趋势。与之相反的是,模型组大鼠在Th2细胞中显示出完全不同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IL-4T细胞(Th2)生成比率明显下调。而各组药物治疗后Th2细胞的下调比率均呈上升趋势。研究提示我们,愈口宁高、中、低剂量均可通过增加心脾积热型RAU大鼠脾脏中Th2的表达,抑制脾脏中Th1的表达,来调节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的平衡。4.口腔粘膜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心脾积热型RAU大鼠模型中IFN-γ表达增加。然而在各组给予愈口宁后,细胞因子IFN-γ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了。在心脾积热型RAU口腔粘膜组织中,T-bet在药物治疗后显示m RNA表达降低,而这又促进了GATA-3的m RNA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愈口宁通过增加Th2-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m RNA表达来预防心脾积热型RAU口腔粘膜的炎症。5.口腔粘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在模型组的大鼠中,p-STAT1的表达上调,而它们在给药后均显着下调。但是,给药导致心脾积热型RAU大鼠的口腔粘膜组织中STAT1的总表达没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观察到p-STAT6表达下调。这种下降在各组给予愈口宁后显着上调,但是这并没有导致STAT6总表达的改变。总之,这些结果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阐明愈口宁药物的生物活性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结论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最常见的证型是心脾积热型,治法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应用中药方剂愈口宁有效。2.免疫化学联合法加上高脂辛辣饲料饲养,并佩戴颈环,可出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症状,其证候为心脾积热型,提示造模成功可复制。3.在RAU的口腔粘膜中发现,Th1细胞大量聚集通过作用于p-STAT1激活IFN-γ/STAT1通路;Th2细胞相对缺乏,但IL-4依赖于STAT6诱导Th2细胞分化,进而激活转录因子GATA-3,提示RAU的发病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4.愈口宁通过抑制STAT1磷酸化来抑制IFN-γ/STAT1通路,激活p-STAT6来调节Th1/Th2平衡,由此推测中药方剂愈口宁改善心脾积热型RAU大鼠的机制可能与其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罗茫[2](2020)在《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疮实热证型的临床疗效,从而为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口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局部涂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热解毒汤,7d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1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症候体征、疼痛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对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的临床疗效(96.67%)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1个疗程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实验组的中医症候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中医症候体征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改善溃疡数目、大小、充血、烧灼感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改善溃疡渗出及水肿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均可减轻疼痛,但两者减轻疼痛效果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的临床疗效(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疮实热证型,短期可改善复发性口疮患者的中医症候体征,尤其在改善溃疡渗出、水肿程度及次症方面疗效突出。(2)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疮实热证型长期疗效较好,可延长溃疡的间歇期和(或)减少溃疡的数目,一定程度上减轻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3)养血清热解毒汤临床应用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贺晓明[3](2020)在《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翻阅古籍文献查找中医学中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描述,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以及辩证论治;通过临床调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统计学分析其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预防及中医临床辩证论治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查阅中医学古籍经典着作,收集中医学中关于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典描述以及中医学对于其他口腔黏膜疾病和其他口腔科疾病的描述,总结出古人对口疮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的认识。通过自制《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关致病因素调查表》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湖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各个年龄阶段的ROU初诊患者以及同期在两家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非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填写调查问卷,通过X2检验对单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相关危险度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临床导致ROU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收集患者四诊资料进行辩证分型,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结果:1.包括《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着作中均有对口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描述,且中医学中有着大量的对于其他口腔黏膜疾病和口腔科疾病的论述。2.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病例组男性共88名,平均年龄为40.02±16.058岁,女性109名,平均年龄为38.19±14.924岁。对照组男性共90名,平均年龄39.09±17.203岁,女性110名,平均年龄36.97±13.80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构成方面无差异。3.ROU初诊患者发病部位统计依次为:唇(61.421%)、舌(47.716%)、颊(37.563%)、腭(8.122%)、牙龈(5.076%)、前庭沟(2.031%)、口底(0.508%);病程时间以大于24月者为多见,占总人数的46.701%;发病类型轻型者172例(87.307%),重型者7例(3.551%),疱疹型者18例(9.142%)。4.ROU临床致病因素单因素X2检验结果如下:消化道疾病史(P=0.000)、家族史(P=0.000)、过量饮酒(P=0.000)、喜食辛辣食物(P=0.006)、喜食牛羊肉(P=0.000)、腌制食品(P=0.000)、疲惫(P=0.000)、易激动(P=0.000),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消化道疾病史、家族史、过量饮酒、腌制食品、疲惫、易激动,其OR值分别为1.859(P=0.006)、2.003(P=0.005)、1.725(P=0.019)、1.815(P=0.008)、1.893(P=0.004)、1.902(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ROU初诊患者中医症候频率依次从大到小前五位者为:疼痛、舌质红、心中烦热、苔黄腻、大便秘结。对ROU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心脾积热证149例(75.635%),脾肾阳虚证28例(14.213%),阴虚火旺证20例(10.152%)。结论1.中医学很早就有对口疮以及各种口腔科疾病的理论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为先进的理论之一,但后续的理论及实践发展仍需进一步研究。2.ROU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病程常常在2年以上,好发部位为唇、舌、颊黏膜。发病类型以轻型为主。3.消化道疾病史、家族史、过量饮酒、喜食辛辣食物、喜食牛羊肉、腌制食品、疲惫、易激动均与ROU的发生有关,危险度按照大小依次为:家族史、易激动、疲惫、消化道疾病史、腌制食品、过量饮酒。4.ROU初诊患者中医证候频率依次从大到小为:疼痛、舌质红、心中烦热、苔黄腻、大便秘结。中医辨证以心脾积热为主。且疱疹型ROU及重型ROU均辩证为心脾积热证。

李海[4](2020)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消溃汤对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局部症状以及湿热内蕴证候群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导师运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湿热内蕴型ROU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宝安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脾胃病科门诊的72例湿热内蕴型RO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消溃汤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采用SPSS20.0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溃疡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疼痛指数: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疼痛指数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改善ROU患者的疼痛指数;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疗效更显着。3.平均溃疡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平均溃疡期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缩短平均溃疡期;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局部症状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溃疡局部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除水肿情况及烧灼感无显着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值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渗出情况、充血颜色及疼痛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局部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中口渴少饮、肢体困重、便溏不爽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总体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更显着。7.远期疗效评价:治疗后,回访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治疗组回访22例,其中复发6例,未复发16例,复发率为27.27%;对照组回访21例,复发14例,未复发7例,复发率为66.67%,复发率经Fisher卡方检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口服中药组能更好地降低ROU的复发率。结论:导师自拟中药方剂消溃汤与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均能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改善临床症状。与口服西药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VAS疼痛指数、缩短平均溃疡期、改善溃疡局部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显着,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在溃疡局部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评价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为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危凯[5](2020)在《养阴清热1号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最常见的溃疡类性疾病,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该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药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模型,并运用养阴清热1号对其进行研究实验来研究其变化规律。养阴清热1号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经验方,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以及外周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值的表达量,探讨养阴清热1号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且探究其作用机制,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文献研究口腔粘膜溃疡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复发性口腔溃疡,也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伴有疼痛,和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在不同的研究层面有很多学说,而且大多都有实验以及临床支持,都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主要观点认为与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口腔微生物菌群、饮食营养状态、免疫因素等原因有关。在治疗上方法众多,主要以改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为主。CD4+、CD8+,T细胞亚群是发挥免疫效应功能的重要淋巴细胞,CD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诱导和辅助的作用,CD8+起抑制和毒杀的作用,两大细胞亚群的变化方向互为对立协调。在正常情况下,各亚群之间作用互相拮抗而且达到平衡。当免疫功能失衡时,各淋巴细胞数量及比值发生紊乱,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病名为“口疮”,主要原因在于津液气血、阴阳失调,热邪在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矛盾,养阴清热是治疗口疮病的根本。养阴清热的中药可以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同时可以上调患者T细胞亚群的水平。养阴清热1号方就是以养阴清热为立方思路,临床效果明确,因此进一步探讨养阴清热1号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值表达量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二、实验研究实验对象:清洁级SD大鼠60只,雌雄对半,为方便取材,大鼠喂养至体重200±20g。采用随机数方法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对半。分别为取材组,预试验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正常组。、实验方法:取材组大鼠用于制备大鼠口腔黏膜抗原乳化液,取材后大鼠全部处死。参考以往的文献,制备大鼠口腔黏膜的抗原乳化液,对预试验组大鼠进行注射,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对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采用同样的方法造模。确定模型成功后,予以灌胃给药,情况如下:中药组生药18.23g/Kg/d;西药组维生素B12 54mg/Kg/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干预;保证各组灌胃和造模时间相同。记录大鼠一般状态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体重饮水量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的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值的表达量。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后各组大鼠体重均减少,且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模型大鼠口腔溃疡影响食量,从柱状图可看出模型组体重减少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中西药组大鼠体重减轻稍轻(P<0.05),说明治疗有效,且中药组与西药组体重相比相比无差异(P>0.05),说明中药缓解症状从而改善进食作用等同于西药组。(2)各组大鼠分笼喂养,实验前各组大鼠饮水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后各组大鼠饮水量均增加,且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模型大鼠阴液亏虚则饮水量增加,模型组饮水量增加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中西药组大鼠水量增加较少(P<0.05),说明治疗有效,且中药组与西药组饮水量相比有差异(P<0.05),中药组饮水量稍低,说明中药缓解大鼠症状作用优于西药组。

姜珊[6](2019)在《泻黄温胆汤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泻黄温胆汤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取70例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中3名患儿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对照组中2名患儿罹患他病,1名患儿因个人原因退出本研究,以上皆视为脱落病例。最终观察对象: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共64例。两组均给予中医常规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及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泻黄温胆汤。两组均以5天为一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局部、全身临床症状积分,观察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两组受试者中临床有效病例的复发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局部症状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4.4%,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症状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65.6%,二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对于局部症状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当,而其对于全身症状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局部症状分析:经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各项局部症状较治疗前相比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两组在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充血情况、水肿情况、溃疡疼痛、烧灼感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在缩小溃疡面积、减少溃疡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对于另几种局部症状的治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全身症状分析:经组内比较,试验组各项全身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相比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前相比,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经治疗后,试验组各项全身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复发情况分析:两组溃疡局部症状临床有效病例复发情况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3个月内复发率较对照组低。5.安全性分析:两组均未见过敏、中毒等其他不良反应的病例出现,亦不存在任何不良事件。结论:1.泻黄温胆汤对于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全身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泻黄温胆汤对于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溃疡充血、水肿、疼痛和烧灼感这几种局部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3.泻黄温胆汤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临床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范志龙[7](2019)在《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对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和明显的局部疼痛是本病的显着特点[1]。目前,RAU的治疗以对症治疗(局部抗炎止痛+全身免疫调节)为主。金霉素等常用局部涂敷或含漱剂可产生牙齿着色、舌苔变黑、味觉异常等副作用;激素和免疫增强剂不仅易出现皮质功能亢进症、骨质疏松等严重副作用,且又不能阻止本病的复发。因此,RAU仍是目前口腔难治疾病之一,积极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对RAU患者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对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免疫法诱导联合模具激怒、高脂辛辣饮食制备40只RAU(心脾积热证)SD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连续14天分别灌以愈口宁、清热解毒拆方、盐酸左旋咪唑、生理盐水。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光镜观察溃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2.运用免疫法诱导联合模具激怒、高脂辛辣饮食制备40只RAU(心脾积热证)SD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连续14天分别灌以愈口宁、清热解毒拆方、盐酸左旋咪唑、生理盐水。分别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上清液EGF、TGF-β水平;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 信号通路 PI3K、p-PI3K、Akt、p-Akt、NF-κ B 的表达;研究结果:1.通过大鼠口腔溃疡形态学比较,较于生理盐水组,愈口宁、清热解毒拆方、盐酸左旋咪唑能促进RAU(心脾积热证)溃疡愈合。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生理盐水组、愈口宁组、清热解毒拆方组、左旋咪唑组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愈口宁组、清热解毒拆方组、左旋咪唑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显着降低(P<0.05)。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愈口宁组、清热解毒拆方组、左旋咪唑组EGF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I3K、p-PI3K、Akt、p-Akt、NF-κB表达水平上升。研究结论:1.愈口宁可以调节RAU(心脾积热证)免疫功能,该作用可能是愈口宁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的重要作用机制。2.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通过调控EGF,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愈合,减少溃疡复发。

朱康徐[8](2020)在《养阴清热1号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IL-17、IL-23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预试验验证免疫法制作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模型的方法;(2)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养阴清热1号方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机体的疗效及作用机理;(3)结合症状,进一步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中IL-17/IL-23的含量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养阴清热1号方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作用机制。方法(1)将购进的60只大鼠用随机数方法分为6组,其中1组大鼠共10只用于制备抗原乳化液,预试验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正常组各10只,雌雄对半。为方便取材以及造模,所有大鼠喂养至体重200±20g。(2)参考文献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复发型口腔溃疡大鼠模型,预试验成功后,对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正常组大鼠采取同样的造模方法。给药按照中药组生药18.23g/Kg/d;西药组维生素B12 54mg/Kg/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干预;保证各组灌胃和造模时间相同;(3)观察各组大鼠造模以及治疗前后的饮水进食情况以及一般状态。(4)规范按照试剂盒使用方法检测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的血清IL-17/IL-23含量;(5)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预试验结果:预试验大鼠在第二次进行抗原乳化液注射后,逐渐出现食欲不振,活动量减少,目光呆滞的症状,饮水以及进食量下降,在完成抗原乳化液注射后,10只大鼠口腔均出现黏膜溃疡,数量及大小不等,大的直径约0.2cm,多位于口底,溃疡呈现浑浊的乳白色,附着有食物残渣,与周围界限不清;小的如针尖大小,颜色为白色,与正常黏膜界限明显。请专业口腔科医生进行诊视,确诊口腔溃疡。因此判定造模成功,该造模方法可靠。(2)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说明造模成功且治疗后大鼠未恢复正常状态;维生素B12组、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01),可表明阳性对照药物和养阴清热1号方可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炎症反应,治疗有效;维生素B12组与中药组相比无差异(*P>0.05),可认为维生素B12和养阴清热1号方疗效相当。(3)在造模前,各组大鼠进食饮水量基本相同,精神状态佳,进行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三组大鼠均出现进食量以及饮水量减少,在给药治疗后,西药组与中药组大鼠进食量以及饮水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1)通过免疫法可以成功制备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模型,且成功率较高,但是操作较为复杂。(2)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外周血中IL-17、IL-23的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升高,这可能是溃疡发生的一个原因。(3)养阴清热1号方可以显着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症状,并且可能是通过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外周血中IL-17、IL-23的相对表达量,抑制炎症反应。

杜倩[9](2018)在《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复发性口疮(RAS)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直接影响了对该病的认识、治疗及预防。饮食因素是该疾病的病因之一,探讨饮食干预在RAS的缓解、治疗以及预防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与指导价值;干姜为导师多年临床治疗RAS的经验用药,现代临床、动物实验以及药理学研究证明干姜对于该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尚未有临床试验进行客观论证。本研究以RAS日常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应用干姜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就以下内容进行展开研究:1,流行病学调查。大学生为RAS患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RAS的患病情况以及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疾病分布,并对日常生活行为因素尤其是饮(水)食行为或习惯方面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RAS与日常饮(水)食方面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调查与口疮发作相关的诱发/加重性食物、饮食口味以及治疗、缓解方法,探讨对于该疾病具有特定诱发作用的某些食物以及应对方法。2,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干姜水煎浓缩物贴膜应用于RAS患者,初步探讨干姜对该病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检测唾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水平的变化,既辅助评价药效,同时可以对干姜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足够样本,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于调查对象自身近一年的情况。调查项目总共50项,基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5项;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是否曾患口疮、口疮的发作周期、大小、个数、愈合所需时间、治疗与缓解方法、加重或诱发口疮程度的食物或口味;第二部分包括口腔牙具佩戴与否、该疾病的家族史、过敏史、胃肠疾病史、刷牙情况、睡眠情况、焦虑情况等一般情况,第三部分内容包括饮食口味喜好、饮水喜好、荤素搭配、三餐规律情况,以及日常对咖啡、茶、酒、甜饮料、碳酸饮料、牛奶,食用油炸性、烧烤、甜品、雪糕、水果等食物的进食或者饮用频率情况等。2,于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医堂中医门诊部临床收集RAS病例,设计临床对照试验,以干姜水煎浓缩物贴膜作为试验组(高剂量组),设计相同药物的十倍稀释量作为安慰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使用随机数字表对装有药膜的不透明信封进行随机编码,受试者与调查研究者对整个分配过程皆不可见。跟踪记录各病例用药前后的口疮疼痛变化以及口疮愈合时间信息,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口疮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例治疗前以及愈合初期唾液中EGF和TNF-α的浓度。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RAS 一般患病情况调查结果①此项流行病学调查共有1011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对近一年来研究对象口疮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RAS患病率为29.38%。患病情况在性别、年龄、学历、BMI指数方面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297名RAS患者的口疮患病情况包括溃疡的发作频率、个数、溃疡创面大小以及愈合时间四个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RAS的患病类型主要为轻型RAS。(2)RAS日常饮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①在一般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显示RAS的患病情况在家族史以及胃肠疾病两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诸如戴牙套、感冒、不良情绪、刷牙习惯、睡眠总时间、入睡时间等方面的RAS患病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饮食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显示RAS患病情况在经常感觉口干/渴与否,具体食物中的油炸食物、甜饮料、碳酸饮料的摄入频率以及对坚果的进食喜好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饮食因素诸如饮水喜好、冷热水情况、饮食荤素结构、饮食规律与否以及包括具体对于咖啡、酒、茶、冷饮、水果等方面的RAS患病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危险因素筛选结果显示,RAS家族史、熬夜、频繁饮用碳酸饮料、经常感觉口干渴是RAS患病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而喜欢吃坚果是RAS患病的保护性因素。④研究对象RAS与非RAS两组人群在日常饮食口味喜好方面的差别不大,更喜欢甘(甜)和辛(辣)口味。⑤此外,多数在校大学生存在刷牙习惯欠佳,经常感觉到压力、焦虑或紧张的不良情绪以及熬夜的现象。(3)口疮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以及治疗、缓解方法调查结果①近一年来曾患过口疮者共762名,在口疮的诱发或加重性食物以及饮食口味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菠萝以及辛(辣)口味可能对口疮具有诱发或加重的作用。②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口疮发作时不会采取治疗,而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关的缓解方式来干预,其中,采用多喝水的方式用来缓解的人数最多;在采取的治疗方法中,主要是使用中药(成分)的药物治疗。③在口疮发作期,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会特意进食水果。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否患有RAS,高频率进食水果的人群均显着高于低频率进食人群。然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尚不能认为高频率的进食水果对于RAS患病的降低有积极的作用。2临床试验研究结果(1)干姜对于RAS的临床作用效果①本研究共纳入病例59例,包括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②干姜应用于RAS的疗效方面,试验结果显示:在VAS方面,干姜膜组(高剂量组)受试者在用药前后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而安慰剂组(低剂量组)受试者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姜膜组(高剂量组)的受试者溃疡愈合所需时间的均值小于使用安慰剂膜(低剂量)的受试者的愈合所需时间均值。③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方面,对观察期内所有受试者可能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反馈。(2)干姜对RAS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干姜与安慰剂(干姜低剂量)的两组RAS受试者在口疮愈合后唾液中EGF浓度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但干姜膜组的EGF平均浓度显着低于安慰剂膜组的平均浓度水平(P<0.05)。两组RAS受试者在口疮愈合后唾液TNF-α平均浓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使用干姜膜的受试者唾液中TNF-α的水平显着低于使用安慰剂膜的平均浓度水平(P<0.05),提示使用干姜对于TNF-α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1)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RAS患病率为29.38%。(2)RAS与日常饮食行为关系密切。结合本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应注意多饮水,减少对碳酸饮料、甜饮料与油炸食物的摄入,可适当增加坚果的摄入。口疮患者应避免或减少摄入菠萝和辛辣食物;在平时以及溃疡发作期对水果的摄入应谨慎,同时注意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3)干姜对疼痛缓解以及创口愈合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高剂量的作用疗效优于低剂量。干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口疮愈合,干姜组在愈合后唾液中EGF的浓度水平更低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干姜对TNF-α的释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黏膜损伤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口疮较快愈合。干姜对RA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镇痛和TNF-α抑制相关。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RAS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日常饮(水)食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探讨日常饮食干预RAS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与指导意义。(2)本研究对干姜应用于RAS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该病的发展认识与临床治疗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RAS的药物研究及机制研究亦起到一定的发展作用。

陈杰[10](2018)在《健脾泻火法调控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免疫及菌群失调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揭示脾胃伏火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口腔菌群失调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理特征,为从微生态角度探索中医证型的微观指标提供参考;阐明健脾泻火法的经典方-泻黄散基于调控口腔菌群、激活口腔粘膜免疫等途径,达成临床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促进中医相关病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健脾泻火法治疗脾胃伏火证RAU的临床疗效观察。纳入符合脾胃伏火证RAU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以健脾泻火法为基本治法,采用口服加味泻黄散治疗,疗程5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在主证评分、次证评分、总评分、远期发病率等方面的变化,以评价健脾泻火法治疗脾胃伏火证RAU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健脾泻火法调节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免疫紊乱的实验研究。基于第一部分临床治疗结果,选取疗效前30名患者,采集其治疗前后的唾液样本;同时,采集30名健康志愿者唾液样本,总共90份样本纳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唾液样本中sIgA、Lys、hBD-2、TNF-α的含量。比较脾胃伏火证RAU患者与健康正常人上述免疫指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健脾泻火法对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免疫失调状态的调节作用。第三部分:健脾泻火法调节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菌群失调的研究。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平台,分析正常组、患者组、治疗组口腔菌群在不同层次(门、纲、目、科、属、种)物种相对丰度、物种分类树、样品复杂度、样品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观察各组口腔菌群的重要功能基因表达状况,分析物种类别、丰度,相关功能注释等指标变化特征。以分析健脾泻火法对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结果:(1)62例脾胃伏火证RAU患者经加味泻黄散治疗一个疗程后,溃疡个数、溃疡大小、周围组织充血、溃疡渗出、溃疡疼痛等局部症状(主症)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口热口臭、口干口渴、尿黄、便干等全身症状(次症)也较治疗前有显着变化(P<0.05);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3%;3月复发率治疗前为96.64%,治疗后为71.43%,说明远期复发时间(3月复发率)同个体比较有所延长。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副作用。(2)脾胃伏火证RAU患者组唾液中sIg-A、Lys、hBD-2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其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说明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存在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紊乱。经加味泻黄散治疗后,治疗组sIg-A、Lys、hBD-2的含量较患者组明显回升,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TNF-α含量在治疗组有所减低,但降低程度有限,与患者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仍存在较显着差异(P<0.01)。说明健脾泻火法部分纠正了脾胃伏火证RAU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状态,是其治疗RAU的有效机制之一。同时显示出RAU患者在溃疡间歇期免疫功能紊乱并未完全得到纠正,还存在持续性炎性免疫功能失调,这可能就是导致其反复发作的因素之一。(3)脾胃伏火证RAU患者组口腔菌群物种构成的丰度与正常组比较,有较明显的差异。在门水平,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螺旋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其中,变形菌门、螺旋体高于正常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低于正常组。在属水平,链球菌属、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梭杆菌属、韦荣菌属均较正常组降低,而嗜血杆菌属、卟啉单孢菌属较正常组增高。奈瑟菌属、罗斯菌属等无明显变化。患者组口腔菌群中的有益菌,特别是韦荣菌属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副流感嗜血杆菌、牙髓卟啉单孢菌、螺旋体等条件致病菌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有益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发生了改变。患者组口腔代表性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韦荣菌的明显减少,革兰阳性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明显增多,口腔菌群的杆菌/球菌的比值发生了改变。杆菌里革兰阳性杆菌增多,梭杆菌属、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卟啉单孢菌属等革兰阴性菌明显加少,显示菌种内部阴性菌与阳性菌的比例也发生了改变。治疗后,在属水平,治疗组的链球菌属丰度有所回升,嗜血菌属丰度有所回落,两者的比值有显着改变,球/杆菌比例失调有所恢复。物种多样性分析:维恩图显示患者组物种多样性高于正常组,口腔菌群的物种复杂度发生了显着变化。而治疗组与正常组共同的OTUs要高于患者组。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患者组较正常组物种复杂度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较患者组出现下降趋势。PCoA分析和NMDS分析均显示患者组与正常组之间距离较远,说明两组菌群结构上存在显着差异。而治疗组中有部分接近正常组。β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显示:患者组与正常组的大小和离散差异明显,治疗后有所恢复,逐步滑向中间值,这些均显示出了加味泻黄散的治疗作用。组间差异物种分析:LEfSe分析显示正常组与患者组之间有显着差异的优势物种有12种,其中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普雷沃科、普雷沃属、普雷沃-7属、拟普雷沃属等7种菌在正常组中富集(P<0.05);变形菌门、梭杆菌纲、梭杆菌目、嗜血杆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等5种菌在患者组中显着增高(P<0.05)。而治疗组则以梭杆菌属占优势,与正常组亦有差异。组间差异物种T-test检验分析显示,患者组与正常组的优势物种在门、属、种三个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特别是在属水平差异的物种较多。而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显着差异的物种则较少。患者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最显着的细菌是副流感嗜血杆菌(p=0.029)及牙髓卟啉单孢菌(p=0.046);治疗组与患者组及正常组比较,卟啉单孢菌属均差异显着(p=0.032及0.044)。功能基因分析显示:在KEGG数据库中,患者组中的Ko00230(嘌呤代谢)、Ko00520(氨基酸与核苷糖代谢)、Ko01230(氨基酸生物合成)、Ko02010(ABC转运蛋白)、Ko02024(细胞群落群体感应)、Ko03010(遗传信息处理核糖体翻译)、Ko04070(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Ko04150(mTOR信号通路)、Ko04151(PI3 K-AKt信号通路)、Ko0497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等功能基因表达显着低于正常组。其中特别是Ko0497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通路)功能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经加味泻黄散治疗后,相关代谢功能基因的表达上调。在eggNOG功能丰度的数据库中,患者组中的COG3039(转移酶)、COG3209(YD-重复蛋白)、COG3501(Rhs元Vgr蛋白)等功能同源性基因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COG1132(ABC转运蛋白)、COG0463(糖基转移酶-2)、EONG410ZMW6-NA及EONG410ZQAS-HTH-XRE等功能同源性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经加味泻黄散治疗后EONG410ZMW6-NA及EONG410ZQAS-HTH-XRE的表达有所上调。在CAZy功能丰度的数据库中,患者组中的GH2、GH20、GH38、GT10、GT51、CBM32、CBM48等功能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经加味泻黄散治疗后GH38、GT51、GT10、CBM48相关代谢基因的表达接近于正常组。结论:(1)健脾泻火法代表方加味泻黄散能够显着缓解脾胃伏火证RAU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2)健脾泻火法能够改善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黏膜免疫失调状态,良性调控口腔菌群结构及功能,促进建立新的口腔微生态平衡状态。(3)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菌群结构与正常人比较具有显着差别,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及牙髓卟啉单孢菌丰度显着升高,可能与中医脾胃伏火证密切相关,有望作为此“证”的特征性菌种之一。

二、复发性口疮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发性口疮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失衡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RAU的认识
    二、西医对RAU的认识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 失衡的调节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5.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6 脱失病例的处理
    7 治疗方法
    8 观察
        8.1 疗效观察指标
        8.2 疗效评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临床资料统计
        1.1 两组性别的比较
        1.2 两组年龄的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体征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疼痛指数比较
    2 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
        2.1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差异
        2.2 两组治疗1个疗程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1个疗程前后各项中医症候体征比较
        2.4 两组治疗1个疗程前后的疼痛指数比较
    3 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情况
讨论
    1 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病机
        1.1 西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口疮的治疗
    3 养血清热解毒汤组成及分析
    4 研究结果
    5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中西药局部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3)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口疮中医理论研究
    1 口疮的起源
    2 口疮的病因病机学说
    3 口疮的辩证理论
第二部分 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发病情况
        2.3 ROU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赋值及分析结果
        2.4 ROU初诊患者中医症候及中医辨证结果
        2.5 ROU的西医辨病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
讨论
    1 ROU与消化系统疾病
    2 ROU与家族史
    3 ROU与过量饮酒
    4 ROU与辛辣食物
    5 ROU与牛羊肉
    6 ROU与吸烟及槟榔
    7 ROU与腌制食品
    8 ROU与睡眠状况
    9 ROU与社会心理因素
    10 ROU与常见中医症候及辩证
    11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
    附录三 附图
    附录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
        1.1.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现代医学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2.1 中医学对口疮病名的认识
        1.2.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中医的辨证分型
        1.2.5 中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基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2.1 西医诊断标准
        2.1.2.2 中医辨证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案
        2.2.1 临床分组
        2.2.2 临床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
        2.2.5 ROU远期疗效判断
        2.2.6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
        2.3.3 疗效评价
        2.3.4 远期疗效评价
        2.3.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3.1 导师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学术思想
    3.2 消溃汤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养阴清热1号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序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现状
        1.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
        1.1 病因
        1.2 病机
        2.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
        2.1 风热乘脾
        2.2 心火上炎
        2.3 脾胃积热
        2.4 虚火上炎
        2.5 肝火上炎
        2.6 气血两虚
        3.养阴清热法治疗口疮病的研究
        3.1 养阴清热方剂的临床应用
        3.2 养阴清热中药的药理作用
    二、西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概况
        1.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
        2.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
        2.1 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2.2 口腔微生物菌群
        2.3 饮食营养状态
        2.4 免疫因素
        2.5 其他因素
        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3.1 局部治疗
        3.2 漱口水治疗
        3.3 口服药物治疗
        3.4 激光疗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内容和目标
        1.1 研究内容
        1.2 目标
    2 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药物制备
        2.3 主要仪器及仪器情况
        2.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 方法
        3.1 预实验和模型建立
        3.2 动物造模及分组
        3.3 样本采集
    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大鼠状态
        5.2 大鼠体重变化
        5.3 大鼠饮水量变化
        5.4 大鼠血清CD3+含量
        5.5 大鼠血清CD4+、CD8+含量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分析和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泻黄温胆汤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古代中医学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
        1.1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名的描述
        1.2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治疗的研究
    2.近现代中医学者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
        2.1 近现代中医学者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近现代中医学者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概况
    3.西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及研究
        3.1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概述
        3.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3 西医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疗效观察
        2.4 安全性指标观察
        2.5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立题依据
    2.导师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及治疗
    3.药物探析
        3.1 泻黄温胆汤方解析
        3.2 泻黄温胆汤中单味药物的古今论述
        3.3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与康复新液的选择
    4.结果分析
        4.1 基线分析
        4.2 总疗效分析
        4.3 治疗前后口腔局部症状积分比较情况分析
        4.4 治疗前后全身症状积分比较情况分析
        4.5 局部症状临床有效病例随访结果比较情况分析
        4.6 安全性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7)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对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对RAU(心脾积热证)大鼠溃疡形态学、病理学、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药品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3.结论
    实验二 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通过调控EGF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理机制及其清热解毒治法药物与免疫调节功能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药品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实验组、对照组血清TGF-β和EGF变化
        2.2 大鼠实验组、对照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变化
        3 结论
讨论
    1.传统医学对RAU的认知
    2.现代医学对RAU的认知
    3.愈口宁的研究
    4.RAU的相关因子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三):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8)养阴清热1号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IL-17、IL-23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序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
        1.1 心脾积热
        1.2 肝郁化火
        1.3 脾胃湿热
        1.4 肾阴亏虚
        1.5 脾胃虚弱
        1.6 气血亏虚
        2.传统中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
        2.1 .心脾积热
        2.2 肝郁化火
        2.3 脾胃湿热
        2.4 肾阴亏虚
        2.5 脾胃虚弱
        2.6 气血亏虚
    二、当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与治疗
        1.当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
        2.针灸以及刺络放血等方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3.其他外治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现代研究
        1.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流行病学现状
        2.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学研究现状
        2.1 微量元素锌与维生素缺乏
        2.2 免疫功能紊乱
        2.3 精神因素
        2.4 口腔菌群变化、病毒感染等有关。
        2.5 消化道疾病
        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现状
        3.1 口服药物治疗
        3.2 局部用药
        4.IL-17、IL-23在复发性口腔溃疡领域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 内容和目标
        1.1 研究内容
        1.2 目标
    2 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药物制备
        2.3 主要仪器及仪器情况
        2.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 方法
        3.1 预实验
        3.2 动物造模及分组
        3.3 样本采集
        3.4 样本检测方法
    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ROU大鼠模型制备状况
        5.2 大鼠状态
        5.3 大鼠血清IL-17和IL-23含量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养阴清热1号方的组方特点
    2.养阴清热1号方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
    3.养阴清热1号方对ROU大鼠血清中IL-17、IL-23 表达量的影响
    4 结论
    5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以养阴清热为中心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复发性口疮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干姜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1 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问卷调查
        2.3 调查方法
        2.4 伦理学要求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不同性别、年龄的RAS患病情况
        3.3 不同学历RAS患病情况
        3.4 BMI指数与RAS的患病情况
        3.5 RAS者的患病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
        5.2 大学在校生RAS患病情况
        5.3 性别差异与患RAS的关系
    第二节 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问卷内容
        2.3 调查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因素与RAS患病情况的相关性
        3.2 饮食相关因素与RAS患病情况的相关性
        3.3 复发性口疮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5.1 RAS与睡眠因素
        5.2 RAS与刷牙习惯因素
        5.3 RAS与日常饮食因素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口疮的诱发因素及治疗、缓解方式的研究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诱发口疮发作或加重的食物与口味分析
        3.3 对口疮采取的应对方法情况研究
        4 小结
        5 讨论
        5.1 口疮与饮食的关系
        5.2 口疮与水果
        5.3 口疮与维生素
        5.4 RAS的治疗药物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第一节 干姜贴膜对复发性口疮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受试者收集
        2.2 治疗方法
        2.3 随机方法
        2.4 药物干预
        2.5 疗效观察指标
        2.6 局部疗效评价标准
        2.7 伦理学要求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受试者VAS变化
        3.3 愈合时间比较
        3.4 不良反应
        4 小结
        5 讨论
        5.1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的应用
        5.2 干姜治疗口疮的古今文献
        5.3 干姜对RAS的治疗作用探讨
        5.4 干姜中医学功效的现代实验研究阐释
        5.5 干姜与生姜药理成分含量差异
        5.6 《伤寒论》中干姜的应用特点
    第二节 干姜治疗前后唾液因子EGF和TNF-α的变化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采集
        2.3 ELISA法测定唾液样本EGF及TNF-α含量
        2.4 随机分组方法
        2.5 治疗方法
        2.6 治疗评价
        2.7 疗效判定
        2.8 统计分析
        2.9 伦理学要求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3.2 治疗前两组唾液EGF、TNF-α浓度水平
        3.3 治疗前、后两组唾液EGF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3.4 治疗前、后两组唾液TNF-α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ELISA基本原理
        5.2 唾液对于口疮疾病检测的意义
        5.3 EGF的性质、特点以及与RAS的关系
        5.4 TNF-α的性质、特点以及与RAS的关系
        5.5 正邪气角度分析EGF与TNF-a的表达在RAS中的关系
        5.6 干姜的量效关系研究
结语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10)健脾泻火法调控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免疫及菌群失调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健脾泻火法治疗脾胃伏火证RAU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实验设计
        1.3 研究对象
        1.3.1 研究对象来源
        1.3.2 诊断标准
        1.3.3 纳入标准
        1.3.4 排除标准
        1.3.5 剔除标准
        1.3.6 脱落标准
        1.3.7 终止标准
        1.3.8 不良事件
        1.4 研究方法
        1.4.1 病历采集方案
        1.4.2 治疗方法
        1.4.3 观察方法
        1.4.4 观察项目
        1.4.5 疗效判断标准
        1.4.6 远期疗效判定标准
        1.4.7 安全性评价
        1.4.8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治疗前后主症各项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次症各项评分比较
        2.4 治疗前后主症总评分比较
        2.5 治疗前后次症总评分比较
        2.6 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2.7 总疗效结果
        2.8 治疗前后3月内复发率比较
        2.9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古代医家对RAU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现代中医对RAU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
        3.3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脾胃伏火密切相关
        3.4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
        3.4.1 脾胃伏火证证型的选择
        3.4.2 选方及辨证加药依据
        3.5 结果分析
第二部分 健脾泻火法调节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免疫紊乱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纳入及预处理
        1.3 实验材料
        1.3.1 实验试剂
        1.3.2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正常组(N)与患者组(P)唾液免疫指标的差异
        2.2 患者组(P)与治疗组(T)唾液免疫指标的差异
        2.3 治疗组(T)与正常组(N)唾液免疫指标的差异
    3 讨论
        3.1 RAU的免疫病理特征
        3.2 脾胃伏火证与免疫失调相关
        3.3 本部分实验指标选择的依据和意义
        3.4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健脾泻火法调节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菌群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1.2.1 实验试剂
        1.2.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样本采集
        1.3.2 菌群结构及功能检查方法
        1.3.3 数据分析方法
        1.3.4 宏基因组检测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
        2.1.1 测序数据预处理
        2.1.2 OTU分析和物种注释
        2.1.3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2.1.4 多样品比较分析(Beta Diversity)
        2.2 宏基因组检测结果
        2.2.1 测序数据预处理
        2.2.2 Metagenome组装
        2.2.3 基因预测及丰度分析
        2.2.4 物种注释
        2.2.5 功能注释
    3 讨论
        3.1 口腔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否与人口腔健康及疾病密切相关
        3.2 RAU的发病与口腔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
        3.2.1 RAU与口腔菌群失调
        3.2.2 RAU与口腔病毒群失调
        3.3 脾胃伏火证与口腔微生态失调相关
        3.4 宏基因组作为一种微生物群落研究新方法,临床意义重大
        3.5 本研究采用唾液样本研究口腔菌群的依据
        3.6 健脾泻火法对脾胃伏火证RAU口腔菌群的良性调控作用
        3.6.1 健脾泻火法对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菌群结构的作用分析
        3.6.2 健脾泻火法对脾胃伏火RAU患者口腔菌群功能的作用分析
结论
创新性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复发性口腔溃疡(RAU)一般情况及病程记录

四、复发性口疮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失衡的调节[D]. 刘诗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罗茫.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D]. 贺晓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D]. 李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养阴清热1号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影响的研究[D]. 危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泻黄温胆汤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D]. 姜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愈口宁及其清热解毒拆方对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 范志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养阴清热1号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血清IL-17、IL-23水平影响的研究[D]. 朱康徐.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D]. 杜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健脾泻火法调控脾胃伏火证RAU患者口腔免疫及菌群失调的机制研究[D]. 陈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