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

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

一、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茂[1](2021)在《飞行器表面网格自动生成在线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网格划分作为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前置步骤,占据了整个CFD数值模拟周期的60%以上。同时表面网格作为各类实体建模的输入条件和边界条件,其质量对于后续的数值模拟结果和数值模拟精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生成符合数值计算要求的网格是当前CFD从业人员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以STL模型的曲面网格生成为主要目标,对表面网格生成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首先研究二维平面的凸包算法。针对传统Graham扫描算法在应对海量数据时生成凸包速度缓慢的情况,本文在双极限点筛选的思路上提出一种“Left-Test”筛选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使得最终参与凸包生成的数据量大大减少。经实验证明本文方法相对双极限点方法能够筛选掉更多的数据。其次对表面(二维平面、三维曲面)网格生成基础算法进行研究。(1)确定了以Delaunay三角化为目标的二维平面非结构化网格生成算法,对二维网格生成过程中的边界条件离散、背景网格生成、插入点的位置选择、插入点所在单元的快速定位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2)以映射法的的思路实现曲面网格生成,在参数平面使用Delaunay三角划分实现参数平面三角化。对曲面和参数平面的相互映射方法进行说明,同时使用二维网格生成中插入点快速定位的思路解决网格顶点由参数平面向曲面反映射时的快速定位问题。对STL模型表征的离散曲面进行离散。通过原始STL模型的数据信息重建表面三角片面的拓扑关系。以此计算边的二面角,通过三角片面顶点的一阶邻域使用最小二乘求解平均曲率。使用二面角和平均曲率进行特征边界条件提取,按照特征边界将曲面进行离散。最后基于上述算法的具体实现,同时依托浏览器/服务器的软件架构实现了一个简易的在线飞行器表面网格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STL初始条件的输入和用户设置的网格单元控制尺寸便可完成曲面网格生成。

鲁逸[2](2021)在《极端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安全性态分析与评定》文中研究指明龙卷风是由积雨云底伸展至地面的剧烈旋转的柱状气流,有着发生迅速、难以监控、破坏巨大等特点。我国龙卷风灾害频发,且多集中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与我国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规律一致。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漫长,在施工阶段容易遭受龙卷风袭击。施工期超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随施工进度不断变化,大型施工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附着在超高层结构外表面,进一步加大了施工阶段建筑周围风场的复杂性,使得超高层主体结构和附属设施的安全性能更加不可控。因此亟需研究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的风环境特性及风振响应规律,评估施工附属设施的安全性态,确保安全施工。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技术,对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附着体系风环境特性进行模拟,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展附属设施风振效应分析,结合监测技术实现极端龙卷风环境下的附属设施安全评定与预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施工期超高层主体结构及其附属设施龙卷风环境CFD数值建模与模拟方法。基于龙卷风风洞试验装置建立了风场数值模型,通过与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考虑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的外形变化特征,建立了包含附着塔吊和施工电梯的分区段数值模型。研究表明,采用Interface交界面处理的混合网格划分方法可以保证复杂几何模型的网格质量,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收敛性。(2)分析了龙卷风环境下施工期超高层主体结构及其附属设施的风环境特性。着重考察了风向、风速、结构高度、塔吊吊臂转角及仰角、电梯吊笼封闭形式等因素对附着体系周围风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区段内表面风压分布差异明显,幕墙和核心筒领先阶段风荷载体型系数大于规范建议取值。(3)进行了龙卷风作用下的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风振响应及风致易损性分析。根据风荷载体型系数生成脉动风速时程荷载,同时以主体结构位移时程作为支座激励,进行了塔吊及施工电梯非线性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研究表明,附着支撑是决定外附式塔吊风振安全性能的关键构件,施工电梯在龙卷风环境中难以满足舒适度要求。(4)提出了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遭遇龙卷风袭击的安全性能评定与安全预警方法。基于施工现场的精细化风环境监测及附属设施安全运行监测技术,结合风致易损性分析结果,实现了附属设施安全性态评估与预警。研究表明,考虑结构接近倒塌极限的蓝、黄、橙、红四级安全预警可涵盖附属设施全部性能水平,实现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

陈先培[3](2021)在《虹吸排水泵空化性能数值分析及管路结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心泵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水利设备,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泵的效率普遍低下且能耗较大,随着运行要求进一步提高,针对运行工况对离心泵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更高性能离心泵的需求日益迫切。空化性能是影响离心泵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离心泵内部发生空化现象时,性能会大大降低,空化现象产生的空泡不仅会对叶轮等过流部件产生汽蚀,而且会造成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本文以虹吸排水泵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叶轮入口压力条件下空化现象对排水泵装置运行工况的影响,以及虹吸管形状对内部流体流态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虹吸排水泵整体空化性能和虹吸管排水效率及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对给定设计参数的虹吸排水泵进行建模及装配。对模型进行不同类型网格划分,并比较不同类型网格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网格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值误差均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在相同网格数量级下,结构化网格模型模拟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且能更好表现内部流场细节,但其划分过程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模拟过程的难度。而非结构化网格模型通过对关键过流部位进行网格加密处理和网格无关性分析,同样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精度并提高整体的迭代计算速度,因此选定非结构化网格模型进行后续研究。2、基于Realizablek-?湍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对虹吸排水泵进行空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叶轮入口压力不断减小,虹吸排水泵内部的低压区域由叶轮入口逐渐向外扩散,为空化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空化区域初生在叶片背面并开始向外扩散,随着空化现象演变加剧,产生的空泡影响了虹吸排水泵内部流场分布。3、基于叶轮叶片开孔的方式对虹吸排水泵进行空化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对叶片进行开孔能够提高虹吸排水泵整体空化性能,且在叶片入口处开孔比叶片中部开孔提升效果更明显。随着开孔直径增加,空化性能提升率呈现逐渐变缓的趋势,本文设计的4×1mm开孔方案与优化前虹吸排水泵模拟结果相比,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时扬程提升了1.44%,效率提升了4.80%,同时很大程度抑制了虹吸排水泵装置因叶轮入口压力降低而发生的空化现象。4、为提高虹吸排水泵运行效率及稳定性,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优化前后虹吸管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减少虹吸管流道拐角的数量,能够减小虹吸管内部流体的动能损失,并增加虹吸排水的稳定性。在试验中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阻力损失和人为测量误差,导致得到的各方案虹吸管虹吸流量值普遍低于模拟计算结果,但通过拟定修正常数修正后,试验值与模拟结果数值基本吻合,说明数值模拟是可靠的。

杨敏[4](2021)在《基于模型降维和子空间方法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重力勘探具有轻便、快捷和投入少的特点,能快速获取大面积高精度重力数据,广泛用于寻找与围岩有密度差的隐伏目标体。随着勘探隐伏目标体的难度增加,2维或2.5维重力反演和解释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所以急需要研究重力三维反演和解释方法,确定隐伏目标体在地下半空间的展布。通常隐伏目标体物性分布不均匀或变化较大,且形状较为复杂,因此选用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方法进行研究。而三维反演工作由于维度(已知重力异常数据点个数或物性体个数)过大,会造成反演效率低下,影响推广使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反演效率的方法。本文研究了一套针对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通过模型降维和引入子空间方法提高反演效率,经过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检验了提高反演效率策略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主要成果如下:(1)模型水平降维技术。基于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边缘识别技术和归一化解析信号振幅垂向导数(NVDR-ASA)中心位置识别技术,提出了靶区平面优选水平降维技术,仅在靶区范围即重点研究区进行反演,其他研究区不参与反演,保证在满足反演精度情况下,减少了未知数个数,提高了反演效率。模型剖分数量影响核函数矩阵的规模以及方程中未知量的数量。在网格单元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全区反演效率和靶区反演效率,网格数目较少的时候,核函数矩阵规模相应较小,构建核函数效率就会提高,与此同时加快求解最优化问题的速度,综合两者仅在靶区进行反演的时候,能够有效提高反演效率。(2)模型垂向降维技术。基于数据垂向识别能力提出了非结构化网格垂向降维技术。对地下半空间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剖分,减少网格数量以提高反演效率。重力数据识别地质目标体埋深增大,识别能力逐渐减弱,即当地质目标体规模小于可识别的规模时,则重力数据无法识别该异常体,因此在深部精细网格造成计算冗余。本文以重力数据垂向识别能力为准则,随着埋深增大网格单元规模逐渐变大,以此减少深部网格单元的个数,从而提高构建核函数的效率和加快求解方程的速度。(3)本文引入Krylov子空间广义最小残差法(GMRES)代替传统的共轭梯度法(CG)求解方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反演效率。三维物性反演中,矩阵规模通常比较庞大,导致难以对原函数直接进行计算,Krylov子空间将大型求解逆问题转化为在一个更小维度的子空间寻找满足精度要求的近似解,以便降低大型复杂系统的理论分析难度和减少数据运算量。本文通过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Krylov子空间GMRES法能够以较少迭代次数达到收敛结果,有效减少运算时间,提高了反演效率。(4)将平面靶区优选水平降维技术、非结构网格垂向降维技术和Krylov子空间GMRES法这三个策略应用到处理实际资料,证明能够有效提高实际资料的反演效率。实际资料分别为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重力数据和河南老李湾重力数据,对比反演结果与已知先验信息,该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反演效率,并且能够满足反演精度,验证了提高反演效率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周帅,付琳,汪丁顺,李义进,刘魁[5](2021)在《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网格生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网格生成技术连接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在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网格的生成质量决定了是否能够精确地表达出计算对象,对数值计算最终的分析结果的精度、效率以及收敛性也有重要影响。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技术融合了先进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实现对航空发动机整机、部件或系统的高精度、高保真多学科耦合数值模拟(如图1所示)。在数值仿真过程中,计算模型中离散点的集合被称为网格,

许辉[6](2020)在《面向人机协作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与运动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产品的定制化需求日趋旺盛,对于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制造业,最显着的变化是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于是,工业制造的生产方式亦随之改变,作为智能制造核心装备的工业机器人需要满足柔性定制作业的要求,因此,兼具柔性和智能性的人机协作系统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人机协作系统中,存在复杂、动态的非结构化障碍物,需要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和目标信息,并根据任务要求作出相应决策,以快速、安全和可控地执行作业任务,而其中涉及的视觉感知和运动规划技术是机器人柔性化、智能化的关键。因此,针对人机协作等非结构环境中视觉感知和运动规划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简单的纹理、颜色等二维图像信息难以为机器人在品种多样、来料无序的非结构化工业环境中提供足够的作业信息,基于视觉传感器获取的RGB-D信息,提出一种融合语义分割和点云配准进行目标物体位姿估计的方法。针对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割结果不精准的问题,引入带洞卷积层对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并基于预训练模型微调技术在自制数据集训练改进的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改进式全卷积神经网络对彩色图进行语义分割,并结合深度信息提取目标工件的点云数据,通过与初始点云进行配准,评估出当前工件的相对位姿,为后续运动规划提供目标位姿信息。最后,实验结果证明所述位姿估计方法的实用性。其次,基于目标物体位姿估计信息导引的机器人自主运动规划是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因此,面向人机协作过程中静态非结构环境下的机器人自主运动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启发导向式快速扩展随机树运动规划算法。针对经典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路径成本高的问题,首先,在随机采样点生成阶段引入目标导向性概率阈值,增大其向目标节点扩展的概率,加快算法收敛速度。然后,在扩展树新路径生成阶段,基于启发式图搜索算法,筛选使运动成本最优的采样点及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效果显着。最后,搭建面向杂乱工件场景的机器人智能分拣实验平台,验证改进式算法在实际非结构化工作场景中的实用性。再次,针对动态非结构环境中的人机协作安全性问题,研究基于多视觉感知的机器人在线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多深度相机信息融合的环境建模及更新方法,通过离线方式建立多相机深度图像与机器人工作空间三维栅格映射关系模型,结合在线阶段的实时环境信息,快速确定机器人工作空间内三维栅格的占据状态,实时评估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然后,基于反应式避障策略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势场力,并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关节速度,从速度层面控制机器人执行避障轨迹。同时,为了兼顾动态避障响应速度和作业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及速度的避障轨迹调整策略。最后,设计搭建协作机器人、双全局深度相机验证平台,开展实时避障轨迹规划实验,验证动态避障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针对反应式局部避障算法路径成本高以及现有的全局运动规划方法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完备性和实时性要求的路径重规划算法。首先,基于运动基元法和层级结构法改进动态路图法,通过离线方式建立构型空间内机器人位姿与工作空间内三维栅格的碰撞映射路图。然后,基于多深度相机信息融合的环境建模方法,在线更新三维栅格的占据状态及对应的离线碰撞映射路图,并结合启发式图搜索算法,在更新的碰撞映射路图中重新规划运动路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述运动规划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非结构化工业现场对智能化、柔性化机器人视觉感知与运动规划的需求,设计了人机协作进行工件涂胶并安装密封条的综合模拟实验,首先根据作业内容及工艺要求规划人、机器人的作业工序。然后,依次开展面向杂乱工件智能分拣任务的位姿估计实验,面向人机协作的静/动态非结构环境下机器人运动规划实验。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位姿估计的精确度和运动规划算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面向人机协作过程中涉及的视觉感知和运动规划问题,首先研究在多品种工件杂乱堆叠形成的非结构环境中对作业对象进行位姿估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面向人机协作场景的环境感知、建模和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实现机器人在静/动态非结构化工作环境中的安全运动。这对于提升人机协作水平,进而提高机器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汤光泽[7](2020)在《基于Qt和VTK的静力学有限元软件GUI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CAE软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机械、建筑、水利等关乎国民经济的传统领域,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爆炸爆破等具有战略地位的核心领域,以及生物化学、天文学等应用前景较大的新兴领域。本文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框架Qt和可视化工具包VTK,以开发静力学有限元软件前后处理系统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了Qt、VTK的用法和前后处理系统的集成,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Qt和VTK的总体特性和组织结构,详细介绍了Qt的信号与槽通信机制以及Qt中常用的功能模块,VTK中的数据结构、可视化管线及常用的可视化算法等,并分析了使用Qt和VTK进行前后处理软件系统开发的优势所在。在本前后处理软件系统中,Qt主要用于软件界面的开发和各功能控件的集成,VTK主要负责界面中的视图功能区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前、后处理显示。然后,按照软件研发的技术路线,本文从软件设计目标、框架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本前后处理软件系统的研发过程。并给出了系统中部分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和程序代码,包括坐标系、颜色条、文本注释等视图中的部件,step、stl、inp、vtk等各种文件类型的读取及模型的建立,平移、旋转、缩放、拾取等视图交互样式,云图、切面图、切割图、等值面(线)图、变形图等后处理可视化方法。最后,在本前后处理软件系统开发完成并测试通过的基础上,介绍了使用悬臂梁算例和汽车白车身算例进行演示的过程,展示了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悬臂梁算例的演示过程验证了本软件具备完整的有限元分析过程以及各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汽车白车身算例的演示过程说明了本软件具备与Abaqus等主流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能够准确处理其产生的模型数据。

周龙泉[8](2019)在《非结构化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实践中通常利用以有限元为代表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影响矿山生产安全的流、固、电、磁等各类地质现象。一方面,有限元计算的效率以及精度主要取决于网格单元;另一方面,诸多人工操作充斥网格生成过程中,限制了有限元计算在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作为有限元计算前处理的关键步骤,网格生成方法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本文结合Delaunay细化算法、前沿推进算法、网格优化技术以及先验知识的内容,针对有限元计算前处理过程中的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及其在矿山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自适应平面网格生成方法。耦合Delaunay细化与前沿推进算法,改善初始网格的尺寸以及单元质量,每次迭代首先基于二维前沿推进算法生成局部最优点,然后利用Delaunay细化算法维护边界一致性,最后基于二维约束Delaunay准则重构局部网格;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与复杂度。提出了基于节点移动的网格优化方法,以提高网格质量。基于输入线性模型的先验特征,提出了二维尺寸函数计算方法,控制平面网格生成过程中单元疏密分布。(2)提出了自适应曲面网格生成方法。在曲面上生成初始采样点以及Delaunay四面体化,获取一类特殊的三角形作为初始面网格,改善面网格的单元尺寸、拓扑关系以及单元质量,每次迭代生成一个采样点,基于Delaunay准则重构局部网格;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与复杂度。基于输入曲面模型的先验特征,提出了三维尺寸函数定义方法,控制曲面网格生成过程中单元疏密分布。(3)提出了自适应体网格生成方法。曲面网格生成后得到的采样点Delaunay四面体化,耦合Delaunay细化与前沿推进算法,改善初始体网格的尺寸以及单元质量,每次迭代首先基于三维前沿推进算法思想生成局部最优点,然后利用Delaunay细化算法维护边界一致性,最终基于三维约束Delaunay准则重构局部网格;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与复杂度。提出了基于节点插入与节点移动的网格优化方法,细化薄单元并提高网格质量。能与提出的三维尺寸函数定义方法结合,生成疏密分布符合输入模型先验特征的体网格。(4)将上述网格生成方法应用于面向矿山工程的数值计算中。通过钻孔数据建立地层模型,计算含水层的水压分布情况,表明了前文网格生成方法满足实际数值计算的需求;此外借助数据分析方法建立的突水量信息与突水系数、单位涌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还可以实现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通过模拟平面热稳态分布,将前文提出的网格生成方法应用于自适应数值计算过程中,表明了提出的网格生成方法适用于自适应数值计算的需求。基于前文曲面网格生成方法,研究了模型优化技术,能优化模型表面网格的单元质量,从而改善后续体网格生成与数值计算的效率和准确度。针对海量非结构化网格,提出了一种基于值域法的等值线/等值面构造方法,能显着降低等值构造过程中遍历网格的数量。

宋澍[9](2019)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和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文中提出随着地球物理正反演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演技术成为电磁法勘探定量解释的有效方法。对于正演而言,模型由简单到复杂,从早期的一维、二维模型,到目前的带起伏地形的三维模型,甚至复杂的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数值模拟方法也从积分方程法、有限差分法发展到了现在的自适应有限元算法。反演技术也一直在进一步发展,一维和二维反演已经到商用的阶段,三维反演方法日趋普遍,为了应对实际观测数据量大、地电异常体物性和形态复杂的三维反演,提高反演的效率和精度的研究成为热门。本文研究的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一种带源的频率域电磁勘探方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方法呈现三维特点,为了模拟其复杂的三维源和地电结构,本文推导三维电磁场的位势满足的微分方程,处理了电磁场连续性以及电偶极子源的奇异性的问题;使用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对研究区域进行剖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节点有限元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和求解。常规的剖分方法只对计算区域感兴趣的部分加密,缺乏对网格量化指标和数值解的衡量,本文采用基于恢复梯度的自适应算法对网格进行优化,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正演结果对于了解三维电磁场分布规律和指导野外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也决定了反演算法的效率和精度。三维反演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方法。由于张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观测获得的数据量比较大,提高反演效率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有限内存拟牛顿方法是很好的选择。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是正则化反演,对模型空间进行约束。相比于传统的拟牛顿方法,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大大减少所用的内存空间,提高了反演效率,并且获得不错的反演结果。

林天军[10](2014)在《二维/三维非结构化动态混合网格变形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程技术领域与自然界都存在着大量的含有运动边界的问题,如流固耦合、多体分离、金属成形以及鱼、鸟的游动、飞行等。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固体结构与流体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发高度非定常、非线性的流动现象。掌握这种含有运动边界的复杂的非定常流场的流动规律对于工业装备设计部门而言至关重要。这类问题的数值模拟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如何更新随边界移动而动态变化的计算域网格,称为动网格技术。动网格技术是当今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固体力学交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它主要包括网格变形、网格局部重构以及二者相结合的三大类方法。本文主要针对网格变形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网格变形方法主要分为三种:虚拟结构法、偏微分方程法以及代数法。虚拟结构法中的弹簧近似方法简洁而易于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网格变形方法,在工程与科学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一些较大幅度变形的非定常流动问题,弹簧近似方法往往难以应付,易出现单元质量恶化甚至网格失效的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弹簧法的不足展开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综合分析弹簧法的网格变形机制并探讨改进策略。弹簧方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难以将局部边界处的位移较好地向网格内部传递;二是仅考虑了直线方向的伸缩作用,不能避免单元塌陷。对此本文探讨了两种改进策略:弹簧刚度改进方法和ball-vertex弹簧方法。刚度改进法通过一定方式改变网格中弹簧的刚度,尤其是通过加固边界周围的弹簧,可以使边界位移较好地传递到内部更深层的区域。ball-vertex弹簧方法通过在节点ball内添加多条垂直的约束弹簧,将节点成功限制于ball内,避免了单元塌陷的发生。通过对算例的比较和分析,验证了ball-vertex方法较强的网格变形能力。2.提出通用的二维/三维非结构化动态混合网格移动变形新方法—点球弹簧修匀法(VerBSS).虽然ball-vertex弹簧法在处理网格大变形问题中的效果不错,但由于其在获取内部节点位移时需要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导致计算效率偏低,且随着网格规模的扩大问题越明显。综合了网格修匀方法和ball-vertex弹簧模型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点球弹簧修匀方法。有别于经典弹簧法全局组装的求解方式,VerBSS从基本的Laplacian网格修匀原理出发,对网格的内部节点引入点球弹簧模型,通过逐次遍历求解节点闭包子弹簧系统,使得网格变形信息从边界处逐层向网格内部传播,进而实现整个计算域网格的变形。根据节点子弹簧系统方程组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用LDL分解法,有效地减少了乘除法计算量;同时基于节点的信息存储节省了大量的内存空间。算例表明,VerBSS方法简洁而高效,网格变形能力强;既适用于二维/三维动态网格问题,又适用于Tri/Quad、tet/hex混合网格变形问题。3.提出改进的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的动态网格变形方法。针对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方法在处理较大位移时效率降低以及网格质量骤降的缺点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在初始的背景网格单元的重心添加辅助节点并生成新的Delaunay背景网格,使得背景网格形成内外两层结构,更有利于网格变形的过渡;采用ball-vertex弹簧方法驱动新背景网格中的辅助节点,较好地克服了背景网格单元的交叉问题;鉴于ball-vetex方法的特性,边界区域的网格具有良好的保形性。此外,由于无需重新生成背景网格,单元的质量得以保证。同时,由于辅助点数量较少,算法的高效率也得以保持。4.提出通用的二维/三维非结构化动态混合网格变形的弱耦合并行算法。针对大规模与超大规模二维/三维动态混合网格问题,基于VerBSS方法的求解原理,提出简洁的网格变形弱耦合并行算法,研制出通用的、高性能的网格变形并行计算模块。二维/三维动态网格算例的测试分析表明,并行化后的算法充分利用了多核心计算的优势,较之串行算法在求解效率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地,该并行算法的收敛性对于几何分区不敏感,只需对节点进行简易的逻辑上的分区即可高效地实现并行化。该并行算法的几何适应性强,能够应用于大规模与超大规模复杂计算域动态网格变形问题。

二、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飞行器表面网格自动生成在线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网格生成技术现状
        1.2.1 结构化网格
        1.2.2 非结构化网格
    1.3 网格生成关键技术
        1.3.1 二维凸包生成
        1.3.2 Delaunay三角化
        1.3.3 曲面网格生成
        1.3.4 网格尺寸控制
        1.3.5 STL特征边界提取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二维凸包生成方法研究
    2.1 双极限点预处理算法
        2.1.1 点的极性
        2.1.2 算法流程
        2.1.3 算法分析
    2.2 本文优化算法
        2.2.1 Left-Test
        2.2.2 根据Left-Test进行进一步筛选
        2.2.3 极限点中的特殊点
    2.3 二维凸包生成实例
    2.4 本章小节
3 平面Delaunay非结构网格生成方法研究
    3.1 Delaunay三角化定义
    3.2 通用的网格生成方法
        3.2.1 前沿推进算法(AFT)
        3.2.2 Bowyer-Watson插点算法
        3.2.3 边/面交换算法
    3.3 数据结构定义
    3.4 Delaunay三角网格生成
        3.4.1 内部点插值
        3.4.2 单元尺寸场
        3.4.3 边界条件离散与背景网格生成
        3.4.4 网格疏密控制
        3.4.5 网格质量评估
        3.4.6 拉普拉斯(Laplacian)光滑算法
    3.5 网格划分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STL模型拓扑构建以及特征边界提取
    4.1 STL模型拓扑重建
        4.1.1 STL模型格式
        4.1.2 数据去重
        4.1.3 坐标快速查找
    4.2 特征边界提取
        4.2.1 第一次特征提取
        4.2.2 第二次特征提取
    4.3 断点修复
    4.4 算例展示
    4.5 本章小节
5 基于STL网格模型的曲面网格生成
    5.1 STL模型表面分割
    5.2 特征边界离散
    5.3 子曲面投影
    5.4 参数平面网格的反映射
    5.5 网格划分实例
        5.5.1 算例
        5.5.2 网格质量分析
    5.6 本章小节
6 网格生成系统设计与系统测试
    6.1 系统功能介绍
    6.2 系统设计
        6.2.1 浏览器端系统设计
        6.2.2 服务器端系统设计
    6.3 系统截图
    6.4 系统功能测试
        6.4.1 登录测试
        6.4.2 文件上传测试及上传后自动展示测试
        6.4.3 文件管理功能测试与文件查看功能测试
        6.4.4 可视化交互测试
        6.4.5 曲面网格生成测试
    6.5 本章小节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2)极端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安全性态分析与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符号表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龙卷风实测与模拟研究现状
        1.2.1 龙卷风现场实测研究
        1.2.2 龙卷风风洞试验模拟
        1.2.3 龙卷风数值模拟
    1.3 施工期超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研究现状
        1.3.1 施工期建筑表面风荷载
        1.3.2 施工附属设施风荷载
        1.3.3 施工附属设施风振响应
    1.4 施工附属设施安全性态分析与评定研究现状
        1.4.1 风振安全性态设计理论
        1.4.2 极端风监测与预警
        1.4.3 附属设施风致倒塌
    1.5 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1.6 本文研究需求及任务分解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规划
2.施工期超高层建筑龙卷风环境数值建模与模拟
    2.1 引言
    2.2 龙卷风风场CFD数值模拟
        2.2.1 计算域尺寸确定与网格划分
        2.2.2 湍流模型选择
        2.2.3 数值模拟分析参数设置
        2.2.4 风场模拟结果与验证
    2.3 CFD数值模型建模方法
        2.3.1 施工期超高层建筑数值模型
        2.3.2 附着塔吊数值建模
        2.3.3 附着施工电梯数值建模
        2.3.4 混合模型网格划分
    2.4 模拟参数设置
        2.4.1 混合流域交界面
        2.4.2 边界条件设置
        2.4.3 风压系数监测点布置
        2.4.4 求解参数设置
    2.5 本章小结
3.施工期超高层附着体系龙卷风环境特性
    3.1 引言
    3.2 外附塔吊超高层建筑龙卷风环境特性
        3.2.1 模拟工况设置
        3.2.2 风压分布特点
        3.2.3 风速分布特点
    3.3 外附施工电梯超高层建筑龙卷风环境特性
        3.3.1 模拟工况设置
        3.3.2 风压分布特点
        3.3.3 风速分布特点
    3.4 风荷载体型系数分析
        3.4.1 主体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
        3.4.2 塔吊风荷载体型系数
        3.4.3 施工电梯风荷载体型系数
    3.5 本章小结
4.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风振效应分析
    4.1 引言
    4.2 主体结构风振响应快速估计方法
        4.2.1 改进广义弯剪模型简介
        4.2.2 人工模拟脉动风速时程
        4.2.3 主体结构风振响应结果
    4.3 施工附属设施风振效应分析原理
        4.3.1 主-子结构体系简化力学模型
        4.3.2 风致易损性分析方法
    4.4 塔吊风振效应分析
        4.4.1 典型失效模式分析
        4.4.2 风振响应分析工况设置
        4.4.3 非线性模型建立与验证
        4.4.4 风振响应分析结果
        4.4.5 风致易损性分析
    4.5 施工电梯风振效应分析
        4.5.1 典型失效模式分析
        4.5.2 风振响应分析工况设置
        4.5.3 非线性模型建立与验证
        4.5.4 风振响应分析结果
        4.5.5 风致易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超高层附属设施风振安全性能评定
    5.1 引言
    5.2 风振安全监测系统
        5.2.1 施工现场精细化风环境监测
        5.2.2 塔吊运行安全监测
        5.2.3 施工电梯运行安全监测
    5.3 塔吊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
        5.3.1 基于易损性分析的安全评估预警
        5.3.2 基于安全监测的安全评估预警
    5.4 施工电梯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
        5.4.1 基于易损性分析的安全评估预警
        5.4.2 基于安全监测的安全评估预警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虹吸排水泵空化性能数值分析及管路结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心泵数值模拟研究
        1.2.2 离心泵空化机理研究
        1.2.3 虹吸管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计算理论及方法
    2.1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2.1.1 质量守恒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2 湍流模型理论
    2.3 空化模型理论
    2.4 离散方法
    2.5 流场求解的SIMPLEC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心泵与虹吸管流场区域建模及数值模拟
    3.1 网格划分原则及方法
    3.2 离心泵与虹吸管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
    3.3 离心泵流场模拟结果及外特性数据对比
        3.3.1 不同类型网格离心泵流场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3.2 离心泵外特性数据计算
        3.3.3 试验方案验证
    3.4 网格无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心泵内部空化特性分析及虹吸管流场数值模拟
    4.1 空化求解方法
    4.2 离心泵内部空化特性分析
        4.2.1 压力分布
        4.2.2 空化区域分布
        4.2.3 速度矢量分布
        4.2.4 湍动能分布
    4.3 虹吸管流道数值模拟
        4.3.1 压力分布
        4.3.2 速度及迹线分布
        4.3.3 湍动能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叶片开孔对空化性能的影响及虹吸管优化设计
    5.1 叶片不同位置开孔对空化性能的影响
        5.1.1 压力分布
        5.1.2 空化区域分布
        5.1.3 速度及迹线分布
        5.1.4 湍动能分布
    5.2 叶片进口边不同开孔方案对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影响
        5.2.1 压力分布
        5.2.2 内部空化情况
        5.2.3 速度及迹线分布
        5.2.4 湍动能分布
        5.2.5 离心泵外特性分析
    5.3 虹吸管优化方案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
        5.3.1 虹吸管流道优化设计方案
        5.3.2 压力分布
        5.3.3 速度及迹线分布
        5.3.4 湍动能分布
        5.3.5 优化前后虹吸管实验验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4)基于模型降维和子空间方法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模型构置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基本方法及其效率分析
    2.1 基于结构化直立六面体网格的模型构置方法
        2.1.1 结构化直立六面体网格剖分
        2.1.2 基于直立六面体网格的重力异常正演
    2.2 反演目标函数构建方法
    2.3 基于共轭梯度的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2.4 反演效率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平面靶区优选技术的模型水平降维方法
    3.1 基于平面靶区优选的模型水平降维方法
        3.1.1 平面靶区优选问题分析
        3.1.2 平面靶区优选技术与靶区网格剖分实现方法
        3.1.3 平面靶区优选技术适用性分析
    3.2 双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3.2.1 平面靶区优选的靶区网格剖分结果
        3.2.2 靶区网格反演与全区反演结果对比
    3.3 大面积观测复杂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3.3.1 平面靶区优选的靶区网格剖分结果
        3.3.2 优选靶区反演与全区反演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垂向识别能力与非结构化网格的模型垂向降维方法
    4.1 非结构化直立六面体网格剖分
    4.2 基于重力数据垂向识别能力的非结构化网格剖分实现技术
    4.3 非结构化网格条件下光滑模型约束的施加
    4.4 双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4.4.1 结构化网格与非结构化网格剖分结果对比
        4.4.2 结构化网格反演与非结构化网格反演结果对比
    4.5 大面积观测复杂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4.5.1 结构化网格与非结构化网格剖分结果对比
        4.5.2 结构化网格反演与非结构化网格反演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Krylov子空间的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5.1 Krylov子空间定义
    5.2 广义最小残差法(GMRES)方法
    5.3 双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5.4 大面积观测复杂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资料处理与解释
    6.1 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铜-铀-金-银矿床重力数据三维反演研究
        6.1.1 地质概况
        6.1.2 地球物理特征
        6.1.3 重力三维反演效率展示
    6.2 老李湾隐伏花岗岩重力数据三维反演研究
        6.2.1 地质概况
        6.2.2 地球物理特征
        6.2.3 重力三维反演效率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网格生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网格生成技术现状
    结构化网格
    非结构化网格
    两种网格的对比
网格生成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的应用
网格生成技术面临的挑战
    网格生成与CAD模型之间的衔接不够
    网格生成缺乏鲁棒性
    质量的检验依赖于主观
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的网格生成的趋势与展望
结束语

(6)面向人机协作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与运动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面向人机协作的机器人关键技术问题
        1.2.1 面向人机协作的视觉感知系统
        1.2.2 面向人机协作的机器人运动规划问题
    1.3 物体位姿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1.3.1 图像语义分割技术
        1.3.2 基于点云配准的位姿估计技术
    1.4 运动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4.1 作业环境建模
        1.4.2 静态非结构化环境运动规划
        1.4.3 动态非结构化环境运动规划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语义分割与点云配准的物体位姿估计
    2.1 引言
    2.2 位姿估计方法研究
        2.2.1 基于改进FCN的语义分割方法
        2.2.2 基于点云配准的位姿估计方法
    2.3 位姿估计结果评价
        2.3.1 实验场景
        2.3.2 语义分割结果
        2.3.3 基于运动学变换的位姿估计误差评估及结果分析
        2.3.4 基于高精度相机的精度提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非结构环境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3.1 引言
    3.2 机器人构型空间的描述
    3.3 经典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基本原理
    3.4 基于启发导向的改进式RRT算法及仿真验证
        3.4.1 启发导向式RRT算法
        3.4.2 仿真验证
    3.5 杂乱工件智能分拣实验
        3.5.1 实验平台
        3.5.2 实验流程
        3.5.3 分拣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视觉感知的机器人在线轨迹规划
    4.1 引言
    4.2 基于多视觉信息融合的机器人工作环境建模
        4.2.1 机器人工作环境建模
        4.2.2 在线更新及融合
        4.2.3 障碍物距离及其速度计算
    4.3 基于反应式控制的在线轨迹规划
        4.3.1 基于改进势场法的在线轨迹规划算法
        4.3.2 基于相对位置及速度的轨迹避障策略
    4.4 在线避障轨迹规划实验
        4.4.1 实验平台
        4.4.2 实验参数设置
        4.4.3 动态避障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式动态路图法的机器人在线路径重规划
    5.1 引言
    5.2 动态路图法概述
    5.3 改进式动态路图法算法离线建图
        5.3.1 基于运动基元法的路图节点生成方法
        5.3.2 基于层级结构法的数据压缩方法
        5.3.3 面向完备性的碰撞映射路图
    5.4 在线路径规划阶段
    5.5 静态环境实验
    5.6 在线运动路径重规划实验
        5.6.1 实验流程
        5.6.2 在线路径重规划实验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人机协同作业的综合实验
    6.1 引言
    6.2 基于人机协作的复杂作业工艺分析
    6.3 基于人机协作的复杂作业综合实验
        6.3.1 工件分拣及位姿估计精度验证实验
        6.3.2 运动规划实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基于Qt和VTK的静力学有限元软件GUI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CAE软件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CAE软件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CAE软件发展现状及趋势
        1.2.3 国内外CAE软件差距分析
        1.2.4 国内CAE软件发展的可行途径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内容
第2章 外部依赖库研究
    2.1 Qt库研究
        2.1.1 信号与槽机制
        2.1.2 元对象编译器
        2.1.3 常用Qt模块及类库
        2.1.4 使用Qt开发的优势
    2.2 VTK库研究
        2.2.1 可视化管线
        2.2.2 渲染引擎
        2.2.3 使用VTK开发的优势
    2.3 Qt与VTK的整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系统设计目标
    3.2 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3.3 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3.3.1 文件读取功能设计
        3.3.2 视图功能设计
        3.3.3 前处理模块功能设计
    3.4 软件主要功能实现
        3.4.1 视图部件
        3.4.2 文件读取及建模
        3.4.3 视图交互
        3.4.4 后处理部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介绍及应用
    4.1 主界面介绍
    4.2 算例分析
        4.2.1 系统硬件环境
        4.2.2 悬臂梁算例
        4.2.3 汽车白车身算例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非结构化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2 基本理论及相关工作
    2.1 预备知识
    2.2 Delaunay三角化与Voronoi图
    2.3 限定Delaunay三角化
    2.4 网格尺寸
    2.5 网格质量
    2.6 空间划分
    2.7 本章小结
3 自适应平面网格生成
    3.1 二维Delaunay细化算法
    3.2 二维Delaunay细化-前沿推进耦合算法
    3.3 二维网格优化
    3.4 二维尺寸函数计算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自适应曲面网格生成
    4.1 曲面Delaunay细化算法
    4.2 改进的曲面Delaunay细化算法
    4.3 三维尺寸函数计算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自适应体网格生成
    5.1 三维Delaunay细化算法
    5.2 三维Delaunay细化-前沿推进耦合算法
    5.3 三维网格优化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应用与实践
    6.1 数值计算基础概念
    6.2 含水层水压分布计算
    6.3 白适应数值计算
    6.4 模型优化技术
    6.5 基于海量非结构化网格的等值线/等值面提取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和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正演
    2.1 电磁场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2.1.1 微分方程
        2.1.2 边界条件
    2.2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三维有限元正演
        2.2.1 非结构化有限单元简介
        2.2.2 有限单元分析
        2.2.3 系数矩阵存储和方程组求解
        2.2.4 视电阻率和相位计算
    2.3 正演算法精度检验
    2.4 地电模型响应计算与特征分析
        2.4.1 低阻正方体模型
        2.4.2 高阻正方体模型
        2.4.3 椭球体模型
        2.4.4 组合模型
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
    3.1 自适应有限元基础理论
    3.2 后验误差估计理论
    3.3 网格优化策略
    3.4 自适应有限元正演算法精度验证
    3.5 自适应有限元正演结果与特征分析
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
    4.1 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理论
        4.1.1 反演目标函数
        4.1.2 有限内存拟牛顿法
        4.1.3 目标函数梯度求取
        4.1.4 反演流程
    4.2 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反演结果分析
        4.2.1 低阻正方体模型
        4.2.2 高阻正方体模型
        4.2.3 高阻体和低阻体组合模型
        4.2.4 倾斜体模型
        4.2.5 椭球体模型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二维/三维非结构化动态混合网格变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
    1.2 动网格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动网格方法分类
        1.3.1 网格变形方法-虚拟结构法
        1.3.2 网格变形方法-偏微分方程法
        1.3.3 网格变形方法-代数法
        1.3.4 网格变形与局部重构相结合的方法
    1.4 现有的动网格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几种常用的动态网格变形方法
    2.1 引言
    2.2 弹性体方法
        2.2.1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2.2.2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2.2.3 弹性体方法的基本流程
        2.2.4 改进策略
    2.3 Laplacian方程法
    2.4 弹簧近似方法
        2.4.1 顶点弹簧近似方法
        2.4.2 棱边弹簧近似方法
        2.4.3 弹簧刚度的改进
    2.5 网格单元质量度量准则
        2.5.1 半径比
        2.5.2 最小二面角
        2.5.3 系数Q
        2.5.4 系数γ
    2.6 本章小结
3 一种高效的非结构化动态网格变形方法—点球弹簧修匀法
    3.1 引言
    3.2 基于弹簧模型的Ball-vertex方法
        3.2.1 网格单元的塌陷
        3.2.2 Ball-vertex弹簧方法
        3.2.3 Ball-vertex弹簧方法的算例及分析
    3.3 Laplacian网格修匀方法
    3.4 新方法:点球弹簧修匀法
        3.4.1 算法思想及原理
        3.4.2 算法收敛准则
        3.4.3 算法步骤
        3.4.4 方程组求解的计算量分析
    3.5 二维算例验证及分析
        3.5.1 算例一:物体平动
        3.5.2 算例二:俯仰振动的翼型
        3.5.3 算例三:多物面移动问题
    3.6 三维算例验证及分析
        3.6.1 算例一:球体的平移
        3.6.2 算例二:机翼的弯曲变形
    3.7 算法的具体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的动态网格变形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的方法
        4.2.1 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4.2.2 Delaunay网格生成方法
        4.2.3 构造Delaunay背景网格
        4.2.4 定位计算网格点
        4.2.5 移动背景网格
        4.2.6 映射计算网格节点
        4.2.7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4.3 改进的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的动态网格方法
        4.3.1 改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3.2 改进方法的优势分析
    4.4 二维算例测试与分析
        4.4.1 算例1:字母组合的旋转
        4.4.2 算例2:翼型的俯仰振荡
    4.5 本章小结
5 二维/三维非结构化网格变形弱耦合并行算法
    5.1 引言
    5.2 并行技术简介
        5.2.1 并行计算机的分类
        5.2.2 共享内存编程模式
    5.3 并行技术与网格生成
    5.4 并行技术与网格变形方法
        5.4.1 网格变形弱耦合并行算法
        5.4.2 二维算例测试及分析
        5.4.3 三维算例测试及分析
        5.4.4 并行VerBSS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飞行器表面网格自动生成在线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茂.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极端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安全性态分析与评定[D]. 鲁逸.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3]虹吸排水泵空化性能数值分析及管路结构优化设计[D]. 陈先培. 燕山大学, 2021(01)
  • [4]基于模型降维和子空间方法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研究[D]. 杨敏. 长安大学, 2021(02)
  • [5]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网格生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周帅,付琳,汪丁顺,李义进,刘魁. 航空动力, 2021(01)
  • [6]面向人机协作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与运动规划方法研究[D]. 许辉. 苏州大学, 2020
  • [7]基于Qt和VTK的静力学有限元软件GUI开发[D]. 汤光泽. 湖南大学, 2020(07)
  • [8]非结构化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周龙泉.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3)
  • [9]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和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D]. 宋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二维/三维非结构化动态混合网格变形方法研究[D]. 林天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非结构化网格快速生成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