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治疗心律失常39例

生脉散治疗心律失常39例

一、生脉散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9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秉翰[1](2021)在《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根据王彦主任临床治疗室性室性早搏的中药处方,将处方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尽可能直观的呈现出导师对室性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经验方的拟定,可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依据,结合导师临床辩治思路,分析导师对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通过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王彦主任医师门诊,治疗以中药汤剂治疗手段为主的室性早搏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共115人,收录其临床处方。使用数据挖掘对纳入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高频药物,分析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三方面的组方经验和用药特色,讨论总结此病的诊疗思路。通过使用“SPSS Statistics 24”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和病房内,符合室性室性早搏的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片,一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方300ml,早晚两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于患者治疗前后中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和疗效,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一: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患者中以女性居多,患者年龄大多集中于24—60岁期间,发病高峰期时间从7月开始上升至12月为最多到1月逐渐回落,二十四节气里首诊人数以大雪、小雪、冬至、寒露节气为多。高频药物:前20位由高到低依此为川芎、丹参、茯苓、龙骨、牡蛎、赤芍、茯神、柏子仁、红花、首乌藤、天麻、酸枣仁、黄柏、黄芩、砂仁、珍珠母、白术、党参、黄芪。药物分类中常用以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导师治疗室性早搏善用寒、温、平性药物,药物中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归经中以肝、胃、心、脾、肾经尤为常见。常用药物配伍:瓜蒌—薤白;天麻—钩藤;茯苓—泽泻;龙骨—牡蛎;黄柏—知母;砂仁—沉香;白芷—细辛;半夏—陈皮;茯神—酸枣仁;川芎—丹参—赤芍—红花。聚类新处方为:处方1:龙骨、牡蛎、珍珠母、紫石英、柏子仁、莲子心;处方2:党参、白术、茯神、黄芪、当归、首乌藤、合欢皮、酸枣仁、远志;处方3:玄参、太子参、五味子、甘草;处方4:瓜蒌、薤白、小通草、赤芍、红花、川芎、丹参、全蝎、浮小麦;处方5:天麻、钩藤、牛膝、黄柏,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处方6:砂仁、沉香、香附、白芍、黄连、延胡索、柴胡。研究二:一般患者资料中,性别、年龄均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比较:(1)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于胸闷、气短、头晕的证候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头晕、口干渴(p>0.05),对于上述证候治疗效果不显着;治疗组对于头晕(p<0.05)、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p>0.05),差异显着,表明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治疗组对于除头晕以外的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2)中医证候总积分和疗效中,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3.51,总有效率为46.7%;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12.37,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总积分(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比较(1)室性早搏总次数比较中,两组均对室性早搏总次数有着改善(p<0.05),对比室性早搏减少次数值,对照组为871.19次,治疗组为1648.81次,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室性早搏次数疗效比较中,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86.7%,说明治疗组对于室性早搏次数的减少更具疗效。研究结论:1.导师对于女性患者多以疏肝养血为主;60岁前多以补脾,此后多以补益肝肾为主;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随证加减,体现导师因时治宜的诊疗思路,多以温阳,化饮,散寒,润燥之品,兼顾运化痰浊、活血化瘀之效。2.常用安神药为龙骨、茯神,清热药为黄芩、赤芍;补虚药为党参、白术,活血化瘀药为川芎、丹参,平肝熄风药为牡蛎、天麻,行气药为陈皮,利水渗湿药为茯苓。寒性、温性、平性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五味中以苦味、甘味、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以肝经、胃经、心经、脾经、肾经为常见药物归经。归纳出新处方的功效为:处方1为镇心安神,清降心火之功;处方2为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功;处方3为养阴生津之功;处方4为通阳化浊,活血化瘀之功;处方5为运脾化湿,平抑肝阳之功;处方6为疏肝理气,理气和中之功。2.临床观察中,通过对于自拟方的运用,治疗后中医证候中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均有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明显减少室性早搏的次数,具有改善疾病的证候和减少早搏次数的疗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导师治疗室性早搏的诊疗特色: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以五脏论治;清热解毒;祛瘀化痰同治。

易琰斐[2](2021)在《加味生脉散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癌症治疗的进展对癌症生存率有显着提高,然而,癌症生存率常受到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肌缺血等心脏毒性的影响。了解如何改善与预防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肌缺血已成为重要的处置事项,然而目前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长期使用后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观察加味生脉散对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起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化疗药物引起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提供有效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10月在赣州市肿瘤医院内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缺血,应用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曲美他片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加味生脉散治疗4周。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心肌酶谱、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心电图疗效为6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67%,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3.观察组CK、CK-MB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区别(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有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钙轻度降低,无不适,停药后复查血电解质正常,未影响实验过程,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生脉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提高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起的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着疗效,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崔芳新[3](2021)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阵发性房颤(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及白介素(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变化情况,用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认识血清炎性因子在房颤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中医中药对血清炎性因子的改善是否存在一定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病人70例均来自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西医明确诊断为阵发性房颤,中医符合心悸肾虚血瘀型患者,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符合入组条件。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qd,po)、华法林纳片(2.5mg,qd,po),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丸加减(200ml,bid,po),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两组均临床观察8周,并对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服药期间房颤平均发作次数(次/月)、每次房颤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小时/次)、心室率的变化、服药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及服药前后AFEQT评分等临床试验数据的变化进行比较,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受试者服药期间房颤发作情况(房颤平均发作次数(次/月)、每次房颤发作时平均持续时间(小时/次)):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房颤平均发作次数(次/月)、每次房颤发作时平均持续时间(小时/次))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分析,第4周、第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第8周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受试者服药期间心室率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心室率整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分析,第4周、第6周、第8周,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第8周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受试者用药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经过临床观察及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清IL-6、TNF-α均有所降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受试者用药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变情况:中医症候积分表目的是将中医症候变化进行客观的表述。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及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发现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中医症候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受试者服药前后AFEQT评分比较:AFEQT评分主要反应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及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FEQT评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阵发性房颤(肾虚血瘀型)能够明显的降低房颤发作次数、缩短房颤发作时间及降低心室率,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而降低心室重构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安全性高,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中医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了有利的临床依据。

林远茂[4](2021)在《基于CiteSpace和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梳理炙甘草汤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学术趋势和研究热点,并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临床研究所报道的现代医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炙甘草汤临床应用规律,以期提高其临床运用的针对性。方法:第一部分:为炙甘草汤相关研究的论文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其研究历程和趋势,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 Space软件对文献发表年份、发表机构、论文作者、发表期刊及论文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第二部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现代临床所报道的医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总结研究医案资料中的病、症、舌、脉、药等信息,研究患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区域等相关因素与炙甘草汤使用的相互作用。结果:1.文献计量分析,共纳入炙甘草汤相关文献2489篇。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57篇)和其附属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篇)发文最为活跃;以陈奇(19篇)、陈兰英(14篇)、毕明(14篇)等为代表的作者团体在该领域发文最为活跃。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聚类分析中经方、病毒性心肌炎和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聚类模块的规模较大,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2.数据挖掘共纳入524例炙甘草汤医案,分析发现,后世医家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治疗的疾病以心悸、胸痹、眩晕、喘证、不寐居多;所涉主症以“心悸”、“乏力”、“胸闷”为主;主要脉象为“结代脉”;常见舌象为“淡舌”、“红舌”;原方用药药量与原文记载比例基本一致,常用加药加味药以补益药、安神药、活血化淤药为主,如:党参、黄芪、丹参、酸枣仁、五味子等;加药常用要对有(1)珍珠母、茯神、龙齿、板蓝根;(2)知母、柴胡、枳壳;(3)砂仁、枳实、檀香、葛根、龙眼肉;(4)黄精、山茱萸、桑寄生;(5)三七、甘松、黄连、柏子仁;(6)郁金、苦参、远志;(7)薤白、瓜蒌、半夏。结论:1.炙甘草汤相关文献逐年增多,该领域研究热点为“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甘草酸单铵盐”。2.炙甘草汤现代治疗疾病的种类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拓展,所治疾病主症和脉象仍以心悸、胸闷和结代脉为主。舌象以淡舌居多。3.后世运用炙甘草汤,原方药味多为炙甘草、麦门冬、桂枝、阿胶、麻仁、人参、大枣;生地黄偶有熟地替用或同用;生姜偶有干姜或炮姜替换。药味之间的用量比例与《伤寒论》原文无明显差异。4.炙甘草汤加味药以补益药、安神药、活血化淤药、清热药、收涩药为主,多取其健脾补肺、益气宁心、安神除烦之效,以党参、黄芪、五味子、丹参、酸枣仁居多。5.炙甘草汤化裁常用中药组有:珍珠母-茯神-龙齿-板蓝根;知母-柴胡-枳壳;砂仁-枳实-檀香-葛根-龙眼肉;黄精-山茱萸-桑寄生。6.地域对炙甘草汤原方用量有一定的影响,东北地区用量较大。7.年龄与炙甘草、生地黄、大枣、麻仁的用量呈现出正增长。8.冬季炙甘草汤全方用量均值较其他季节增大。

钱盈莹[5](2021)在《归脾定悸汤治疗功能性房性早搏(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归脾定悸汤治疗功能性房性早博(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材料与方法:选取符合功能性房性早搏(心脾两虚证)诊断标准的心内科门诊患者共7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归脾定悸汤治疗,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研究。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房性早搏数量、HRV指标、生命体征、理化检查、不良反应等,对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中西医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中医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总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两组疗效差异显着(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着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单项证候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单项证候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纳差、腹胀、便溏、面色以上7项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失眠证候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西医疗效比较(1)房性早搏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两组疗效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房性早搏次数均显着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心率变异性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 MSSD、p NN50数值均显着提高(P<0.01)。观察组SDNN、SDANN、r MSSD的提高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而p NN50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本临床研究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理化检查等指标均波动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1.归脾定悸汤能够明显改善功能性房早(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2.归脾定悸汤能够明显减少功能性房早(心脾两虚证)患者的房早次数。3.归脾定悸汤能够提高功能性房早(心脾两虚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自主神经功能。4.归脾定悸汤治疗功能性房早(心脾两虚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谭雨晴[6](2021)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复合性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CM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死亡人数持续增加。DCM属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以防止心肌损害,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古籍中并没有DCM这一病名,可将其归属于“心胀”、“心痹”、“心悸”、“喘证”、“心水”、“饮证”等范畴,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DCM确切有效,但仍存在辨证分型不规范、证治规律模糊不清、临床研究循证依据较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DCM常见证型,总结李军教授治疗DCM的临床经验;基于差异表达miRNA谱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阳虚血瘀型DCM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及经验分析:收集广安门医院住院系统(HIS系统)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心内科住院的所有DCM诊断资料,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患者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纳入研究的DCM证候特点,分析本地区住院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并总结李军教授中药治疗DCM的经验。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招募DCM阳虚血瘀证患者,予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治疗前后DCM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对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72例DCM患者。(1)基础资料:72例患者中,有男性49人,女性23人,年龄分布于19-84岁,平均为60.33±14.33岁,61-70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35.6%,平均病程为40.33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4.54±6.4天。所有的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表现,有56位(77.7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既往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56位心律失常患者中,有6位(10.71%)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2)临床资料:胸闷、喘憋、气短、心慌为患者入院主要症状,其中胸闷59例(81.94%),喘憋44例(61.11%)居于前2位,20位(27.78%)患者表示感冒是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此外,正虚不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失宜都可致病。(3)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率和血压(P<0.05),提升患者心功能(P<0.05),改善 LAD、LVEDd、LVEF、FS、RVD 值(P<0.05),调节HDL-C、LDL-C、CRP、BNP、cTnI、CK-MB 的水平(P<0.05),减轻患者症状,同时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4)证候分析:DCM临证分型主要可以分为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泛证四个证型,尤以气阴两虚证和阳虚血瘀证居多。(5)用药分析:临证用药灵活配伍,不拘泥于一方一药,疗效显着。成药运用广泛,心脑血管类药中成药多达20种,口服中成药主要以益气温阳、养阴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针剂主要以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西药常规运用的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正性肌力药等,具有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调节心率、改善症状等作用。2、经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气血、阴虚、阳虚多见,标实以血瘀、痰湿、寒凝、热毒等居多。心系疾病病位主在心,但与其他四脏相互生克制化,休戚相关,五脏之病均能相互影响而发病,调其他四脏以调心。阳虚血瘀证属于DCM常见证型,运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LVEDd、提高LVEF及FS,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LVEDd。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CM阳虚血瘀证患者用药前后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有19个,其中9个miRNA显着上调,10个miRNA显着下调。可预测到靶基因的miRNA有7个,分别为:novel718mature、hsa-miR-1249-5p、hsa-miR-3620-5p、novel372mature、novel995mature、hsa-miR-323a-5p、novel412mature。GO功能结果提示,生物学过程中转录,DNA模板、转录调控,DNA模板、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等可能与DCM关系密切;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细胞外泌体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ATP结合、RNA结合、DNA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可知,相关miRNA调控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M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阳虚血瘀证是DCM临证常见证型,温阳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的主要治法。温阳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干预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9个,初步提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可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

周思敏[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姚魁武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的临证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近5年姚魁武主任医师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的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姚魁武主任医师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的用药特点,提取核心处方,总结临床经验,为目前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的治疗提供宝贵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姚魁武主任医师门诊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病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姚魁武主任医师门诊诊治的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病例309例,建立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病例数据库,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探索姚魁武主任医师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的用药特点、核心处方,总结临床经验及诊疗思路。结果:1、姚魁武主任医师治疗心悸寒热错杂证的高频药物有桂枝、大枣、肉桂、五味子、干姜等温热药,和生地黄、麦冬、黄连、丹参、煅牡蛎等寒凉药;常用药物组合有龙骨-牡蛎,麦冬-五味子,丹参-鸡血藤,白术-山药,杜仲-续断,百合-生地黄-知母等;常用方剂有炙甘草汤,交泰丸,生脉散,百合地黄汤,丹参饮等;常见炙甘草汤与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交泰丸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姚魁武主任医师治疗心悸寒热错杂证有3组单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①桂枝,炙甘草,生地黄,麦冬,大枣。方以补心之阴阳为主,主治心阴阳两虚之证。②炙甘草,桂枝,生地黄,丹参,煅龙骨。方以阴阳并补、活血化瘀为主,主治心阴阳两虚兼血瘀之证。③炙甘草汤,桂枝,黄连,煅牡蛎,生地黄。方以阴阳并补、交通心肾为主,主治心阴阳两虚兼心肾不交之证。(2)姚魁武主任医师治疗心悸寒热错杂证有3组方剂、药对、单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①炙甘草汤,交泰丸,龙骨-牡蛎,珍珠母,麦冬-五味子。②龙骨-牡蛎,川芎,麦冬-五味子,炙甘草汤,丹参。③龙骨-牡蛎,炙甘草汤,左金丸,四逆散,生脉散。3方均以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合桂甘龙牡汤为基础方,以补心之气血阴阳为主,治疗心之气血阴阳俱虚之证,在此寒温同用的基础上,方①兼顾了心肾不交之证,方②兼顾了瘀血阻滞之证,方③兼顾了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2、姚魁武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寒热错杂证的高频药物有桂枝、枳壳、肉桂、砂仁、川芎等温热药,和丹参、黄连、白芍、生地黄、柴胡等寒凉药;常用药物组合有百合-生地黄-知母、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杜仲-续断等;常用方剂有丹参饮、交泰丸、四逆散、左金丸、半夏泻心汤等;常见丹参饮与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左金丸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导师治疗胸痹寒热错杂证有3组单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①丹参,瓜蒌,黄连,桂枝,法半夏。方以化瘀祛痰、清热泻火、通阳化气为主,主治痰瘀阻滞、寒热错杂之证。②黄连,丹参,白芍,柴胡,桂枝。方以疏肝活血、清热泻火、通阳化气为主,主治肝郁血滞、寒热错杂之证。③黄连,丹参,炙甘草,桂枝,白芍。方以调和营卫、活血化瘀、清热泻火、通阳化气为主,主治营卫不和、心血瘀阻、寒热错杂之证。(2)导师治疗胸痹寒热错杂证有3组方剂、药对、单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①当归,左金丸,丹参饮,四逆散,川芎。②厚朴,丹参饮,半夏泻心汤,瓜蒌,四逆散。③交泰丸,丹参饮,百合-地黄-知母,四逆散,桂枝。3方均以丹参饮合四逆散为基础方,以气血同调为主,治疗气滞血瘀之证,在此基础上,方①兼顾了肝胃不和之证,方②兼顾了脾寒胃热、痰浊壅盛之证,方③兼顾了心肾不交、阴阳两虚之证。3、姚魁武主任医师治疗不寐寒热错杂证的高频药物有肉桂、干姜、法半夏、桂枝、炒白术等温热药,和黄连、生地黄、白芍、柴胡、百合等寒凉药;常用药物组合有百合-生地黄-知母、龙骨-牡蛎、珍珠母-酸枣仁等;常用方剂有交泰丸、半夏泻心汤、四逆散、酸枣仁汤、归脾汤等;常见交泰丸与酸枣仁汤、四逆散、百合-地黄-知母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导师治疗不寐寒热错杂证有3组单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①黄连,生地黄,肉桂,百合,炒酸枣仁。方以交通心肾、滋补肺肾为主,主治心肾不交、肺肾阴虚之证。②黄连,法半夏,肉桂,黄芩,干姜。方以交通心肾、平调寒热为主,主治心肾不交、脾寒胃热之证。③黄连,肉桂,柴胡,白芍,炒酸枣仁。方以交通心肾、调和肝脾为主,主治心肾不交、肝脾不调之证。(2)导师治疗不寐寒热错杂证有3组方剂、药对、单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①半夏泻心汤,交泰丸,酸枣仁汤,丹皮-桅子,山药。②交泰丸,酸枣仁汤,百合-地黄-知母,葛根,肉苁蓉。③交泰丸,首乌藤,四逆散,归脾汤,酸枣仁汤。3方均以交泰丸合酸枣仁汤为基础方,以交通心肾、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为主,治疗心肾不交、虚热内扰之证,在此基础上,方①兼顾了脾寒胃热之证,方②兼顾了肺肾阴亏之证,方③兼顾了肝脾不调、心脾两虚之证。结论: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总结姚魁武主任医师治疗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的用药规律。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导师临证以寒温同用法为治疗大法,根据寒热部位、涉及脏腑、寒热比例等灵活组方,或直接选用寒温同用之方;或选用寒温同用之药对;或通过方剂与方剂之间的配伍,来共同体现寒温同用之意。另外,导师强调应重视中焦脾胃调理气机之功,需顺应脏腑功能趋势用药,处方时还应根据患者寒热之比例来调整方中寒温药物之比例。寒温同用法亦是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马征[8](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指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原思敏[9](2021)在《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文通过观察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气阴两虚型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6MDT水平、NT-proBNP水平等的影响情况,评估中医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疗效,并检测其安全程度,为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中医治疗寻求新的途径。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的40例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积分、NT-proBNP、6MDT水平变化。研究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6WDT、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对比(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更有效。4.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均较前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显着。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经过组间对比(p<0.05),治疗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优。6.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得到改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经过组间对比,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更有效(p<0.001)。7.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6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更高(p<0.05)。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监测,两组患者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具有安全性,且可以改善患者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试验距离、心功能及中医症状。

顾蔚文[10](2021)在《导师传承吴门名医叶天士中医药治疗心悸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叶天士和导师陈竞纬主任治疗心悸医案和处方,对组方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两位医家治疗心悸的治则治法、处方思路、用药规律等,探讨导师对叶天士治疗心悸经验的传承与发扬,提炼吴门中医治疗心悸病的特色,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吴门名家叶天士现存所有医案着作,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种福堂公选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等着作中与心悸有关医案,以及2018年至2020年三年内导师陈竞纬主任于心内科门诊诊治的心悸处方。统一规范中药名称、性味、归经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特点,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数据系统归纳整理,以此分析总结比较两位医师治疗心悸的传承与发扬之处。结果:整理叶天士 91则心悸医案及处方可知,叶天士喜用茯神,人参,炙甘草,白芍,生地黄等治疗心悸,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多见,归经多属于肾经、心经、肝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提取出常用药对4对:人参—茯神,炙甘草—白芍,生地—阿胶,大枣一桂枝—炙甘草。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例如以炙甘草、白芍、大枣为主的8个核心药物,以及4个新候选处方如炙甘草、白芍、大枣、生地黄、阿胶、麦冬等。整理陈竞纬主任121则心悸病例处方可知,导师喜用五味子、龙骨、太子参、酸枣仁、炙甘草、麦冬等治疗心悸,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多见,归经多属于心经、脾经、肝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发现常用药对以太子参一五味子、龙骨—五味子、麦冬—五味子、麦冬—太子参、酸枣仁—五味子、龙骨—牡蛎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例如茯神、当归、远志为主的10个核心药物,以及5个新候选处方如茯神、当归、远志、枳壳、酸枣仁等。结论:通过对叶天士和导师治疗心悸的处方规律及用药思路的分析,可知导师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即二人均主张“心气不足”为心悸的发病基础,将“以补为要”作为治疗心悸的主要治则,注重“补虚固本,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的治疗大法,多有“顾护脾胃”“轻、清、灵、巧”的用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导师在治法及处方思路上又有所发挥。二位医家在治法上略有不同,叶天士注重扶正补虚,善用气阴双补之药;导师除此以外更注重“补、养、镇、行”的治法,即灵活运用“重镇安神、疏理气机、活血化瘀”治法治疗心悸。在组方思路方面二者各有侧重,叶天士主张“心肾同治,交通心肾”,而导师则主张“心脾同治,心肝同治”的应用。综上可得导师传承了叶天士的主要治则、治疗大法与用药特色,对治法、处方思路有发扬之处,同时叶天士一些治疗经验例如“心肾同治”等还需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发扬。

二、生脉散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脉散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9例(论文提纲范文)

(1)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王彦主任对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数据库录入与建立
        2.1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2.2 中医处方资料录入
        2.3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功效录入
        2.4 数据标准化
    3 数据研究方法
        3.1 频数统计
        3.2 关联规则
        3.3 聚类分析
    4 结果
    小结
研究二 自拟方治疗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试验用药
        2.3 治疗方法
        2.4 评价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小结
讨论
    1 临床基本信息分析
    2 用药规律分析
    3 常用药分析
    4 常用药对分析
    5 新聚类药组分析
    6 何为室性早搏
    7 益气滋阴为补虚之本,活血化瘀为标实之基
    8 自拟方浅析
    9 单味中药分析
    10 导师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总结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综述 中医学论治室性早搏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1 心悸病名溯源
    2 心悸病因病机认识
    3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
    4 国医大师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5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加味生脉散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1.抗肿瘤药物心脏损伤的研究现状
        1.1 心脏毒性的分类
        1.2 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
    2.现代医学监测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3.西医治疗
    4.中医对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缺血的认识
        4.1 历史沿革
        4.2 病因病机
        4.3 辨证论治
二、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1.1 心肌缺血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剔除标准
    (二)治疗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安全性评估
        3.2 疗效判定
        3.2.1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3.2.2 心肌酶谱
        3.2.3 中医证候积分
        3.2.4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3.2.5 生活质量
    (四)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5)
    3.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
    4.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比较
    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
    7.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四、讨论
    (一)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
    (二)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缺血在内的心脏毒性防治策略
        2.1 化疗前评估
        2.2 化疗期间干预
    (三)中医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3.1 心肌缺血概念
        3.2 心肌缺血中医证候病因
        3.3 心肌缺血的辨证施治
    (四)本研究的意义及临床价值
    (五)组方分析
        5.1 .方药组成
        5.2 功能主治
        5.3 组方临床意义
        5.4 方药解析
    (六)现代药理研究
    (七)现代应用
    (八)疗效分析
    (九)问题与展望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心房颤动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1.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表 2.房颤特异生活质量评估表(AFEQT)调查问卷
表 3.患者入组情况及检查化验登记表
山西中医药大学参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CiteSpace和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于CITESPACE的炙甘草汤文献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整理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年分布情况
        2.2 机构分布情况
        2.3 作者分布情况
        2.4 期刊分布情况
        2.5 关键词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标准
        1.3 资料整理规范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2.2 主治疾病统计
        2.3 主症和舌脉象统计
        2.4 炙甘草汤原方的用药统计
        2.5 炙甘草汤的加味药物和合方统计
        2.6 关联规则分析
        2.7 聚类分析
        2.8 复杂网络分析
        2.9 炙甘草汤药量相关的其他因素统计
第三章 讨论
    1 炙甘草汤原文的方证研究
        1.1 炙甘草汤原文条文解析
        1.2 炙甘草汤原方解析
        1.3 炙甘草汤原方证治小结
        1.4 炙甘草汤类方鉴别
    2 炙甘草汤医案数据挖掘结果讨论
        2.1 炙甘草汤治疗疾病的统计结果分析
        2.2 炙甘草汤所治主症与舌脉象的统计结果分析
        2.3 炙甘草汤原方用药统计结果分析
        2.4 炙甘草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结果分析
        2.5 炙甘草汤合方统计结果分析
        2.6 炙甘草汤关联结果分析
        2.7 炙甘草汤药量相关的其他因素统计分析
    3 意义与创新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炙甘草汤治疗心系疾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归脾定悸汤治疗功能性房性早搏(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扩张型心肌病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案
        6 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2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 患者证候分析
        4 用药情况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用药经验
    第一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辨证分型
    第三节 验案举隅
第三部分 基于高通量测序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miRNA表达差异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试剂与仪器
        3 血样采集
        4 外周血总RNA的提取
        5 总RNA质量检测
        6 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预处理
        7 新miRNA预测
        8 miRNA差异分析、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 临床结果分析
        2 RNA质量评估分析
        3 测序数据预处理
        4 新miRNA的预测
        5 miRNA差异分析
        6 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姚魁武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的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研究进展
    一、寒热错杂证概述
        1.1 寒热错杂证定义
        1.2 寒热错杂证历史溯源
        1.3 寒热错杂证病因病机
        1.4 寒热错杂证证候特点
    二、寒温同用法概述
        2.1 寒温同用法定义
        2.2 寒温同用法历史沿革
    三、寒温同用法在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中的应用
        3.1 心悸
        3.2 胸痹
        3.3 不寐
        3.4 心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姚魁武主任医师寒温同用法治疗常见心系疾病临证经验数据挖掘研究
    一、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资料筛选
    二 研究方法
        2.1 建立常见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病例数据库
        2.2 数据标准化
        2.3 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3.1 心悸寒热错杂证病例数据挖掘结果
        3.2 胸痹寒热错杂证病例数据挖掘结果
        3.3 不寐寒热错杂证病例数据挖掘结果
    四、讨论
        4.1 姚魁武主任医师对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病机的认识
        4.2 姚魁武主任医师寒温同用法治疗不同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临证规律
        4.3 姚魁武主任医师寒温同用法治疗常见心系疾病寒热错杂证临证经验
第二章 寒温同用法是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一、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
    二、寒温同用法契合“和合思想”
    三、寒温同用法之传承与发展
    四、典型医案
        4.1 心悸
        4.2 胸痹
        4.3 不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及计量单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定义和流行现状
    2.现代医学对HFpEF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药物治疗
        2.3 非药物治疗
    3.中医对HFpEF的认识
        3.1 病名
        3.2 病因及病机研究
        3.3 辨证分型
        3.4 中医治疗
        3.5 预防及调护
    4.讨论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及来源
    2.病例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剔除和脱落标准
    6.研究方法
        6.1 试验分组
        6.2 治疗方法
    7.观察指标
        7.1 疗效指标
        7.2 安全性指标
        7.3 疗效标准
        7.4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8.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
        1.2 性别
        1.3 合并症
    2.临床疗效指标观察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距离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对比
    3.安全性指标对比
第四章 讨论
    1.立论依据
    2.组方论证及单味药物分析
    3.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1 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NT-proBNP的影响
        3.2 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6MDT的影响
        3.3 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的影响
        3.4 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中医症状的影响
        3.5 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
    4.不足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导师传承吴门名医叶天士中医药治疗心悸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心悸的中医研究现状
        1.1 中医对心悸病名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心悸辨证分型的认识
        1.3 吴门名医治疗心悸经验
        1.4 现代医家治疗心悸经验
        1.5 中药与中成药治疗心悸的研究
        1.6 中医其他治法治疗心悸的研究
    2. 心悸的西医研究现状
        2.1 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2.2 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现状
        2.3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发病机制
        2.4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与存在问题
        2.5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与存在问题
    3. 总结与分析
第二部分 叶天士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的规范化
        1.3 数据录入及核对
        1.4 数据分析
        1.5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2. 研究结果
        2.1 药物频次结果
        2.2 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
        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结果
        2.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结果
第三部分 导师临床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来源
    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数据挖掘过程
    4. 研究结果
        4.1 药物频次结果
        4.2 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
        4.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结果
        4.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叶天士治疗心悸用药规律探讨
        1.1 药物频次分析
        1.2 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1.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1.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2. 导师临床治疗心悸用药规律探讨
        2.1 药物频次分析
        2.2 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3. 传承与发扬
        3.1 治则治法的传承与发扬
        3.2 处方思路的传承与发扬
        3.3 用药特点的传承与发扬
    4. 结语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生脉散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杨秉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加味生脉散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 易琰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研究[D]. 崔芳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CiteSpace和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D]. 林远茂.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归脾定悸汤治疗功能性房性早搏(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D]. 钱盈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D]. 谭雨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姚魁武寒温同用法治疗心系疾病的临证经验[D]. 周思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生脉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D]. 原思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导师传承吴门名医叶天士中医药治疗心悸经验研究[D]. 顾蔚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生脉散治疗心律失常39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