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各种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各种农药残留

一、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冬[1](2020)在《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文中认为农药莠去津的单剂和混剂是玉米地、甘蔗田、茶园、果园等农田中的常用除草剂,在我国及世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残留的莠去津在生物体内富集,可对食品产生直接或间接污染。本研究首先对两种剂型的莠去津(50%莠去津油悬浮剂、61%乙·莠·滴悬乳剂)在玉米上进行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并对使用该农药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探讨其生态环境安全性;其次,对莠去津及其他84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番茄中的残留进行了检测,在此残留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并探讨莠去津的生态迁移性和其他农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时间内检测了莠去津及其代谢物在上覆水、沉积物和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体内含量,建立了对两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莠去津吸收、传导和转化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生态迁移及农产品的安全食用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构建生态沟渠和生态池塘以应对农药污染物的去除及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在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两地,对50%莠去津油悬浮剂、61%乙·莠·滴悬乳剂进行了玉米大田试验,并对莠去津的残留量进行分析。在玉米地中施用两种莠去津制剂后,玉米植株和土壤中莠去津残留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莠去津油悬浮剂,在济南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0.4e-0.140t,半衰期(T1/2)为4.95 d;在哈尔滨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8.1e-0.183t,T1/2为3.79 d。61%乙·莠·滴悬乳剂,在济南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87e-0.155t,半衰期(T1/2)为4.47 d;在哈尔滨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51e-0.096t,T1/2为7.22 d。就50%莠去津油悬浮剂而言,在济南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11e-0.059t,T1/2为11.7 d;在哈尔滨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0.583e-0.077t,T1/2为9.00 d。61%乙·莠·滴,在济南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36e-0.079t,T1/2为8.77 d;在哈尔滨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54e-0.074t,T1/2为9.37 d。2、根据我国膳食结构中的玉米消费量、儿童或成人体重以及我国莠去津在玉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本研究计算出我国玉米中理论日允许最大摄入量(MPI)儿童每人每天为0.23μg,成人每人每天为0.72μg。基于风险最大化原则,残留中值(STMR)和残留最大值(HR)均采值为0.01 mg/kg,根据采收的玉米籽粒中莠去津的检出残留量(<0.01mg/kg),对玉米籽粒中莠去津的残留进行长期和短期风险评估:莠去津的长期风险评估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14 mg,其风险概率为0.11%;莠去津的短期风险评估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ESDI)为0.0014 mg,其风险概率为0.02%。莠去津的慢性和短期风险评估概率均小于<100%,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3、在山东各试验地采集的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均未检出莠去津农药,即番茄和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均<0.01mg/kg。由此表明,番茄和土壤中的莠去津含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其生态迁移量在可接受范围。番茄和土壤中检出的农药既有交叉,也有不同。检测出来的农药品种与使用的农药剂型、方式以及喷药时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吡虫啉作为土壤处理剂时,土壤检出率为48.8%,而番茄中全部未检出。这也说明,土壤中的吡虫啉,通过植物吸收转运到到番茄果实的残留量极少,土壤处理时,番茄果实相对安全,农药的生态迁移主要来源为直接施药。4、按照英国FSA风险排序体系对番茄中检测的农药进行了三种赋值方法的残留风险排序,对番茄中检出的啶虫脒、噻虫嗪、腐霉利、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霉胺、异菌脲、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进行赋值排序,计算结果均<100,说明检出这些农药风险可接受。对检出农药根据膳食结构、体重、农药残留量等进行膳食评估,慢性风险评估结果%ADI均<100%,说明慢性风险评估结果可接受;而在急性风险评估中,联苯菊酯的%Arf D为155.1%,超过100%,追溯时发现此样品来源于田间样品采集,采摘时未到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后若不按安全间隔期收获番茄,则这种番茄有一定的膳食风险。5、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沉积物经莠去津处理后,月湖沉积物中的上覆水,对照莠去津的T1/2为6.95 d,加入菹草为7.82 d,加入穗花狐尾藻为5.00 d;汤逊湖沉积物中的上覆水的情况依次为5.68 d、6.03 d和5.29 d。同样处理,月湖沉积物中对照莠去津的T1/2为18.6 d,加入菹草的为12.4 d,加入穗花狐尾藻的为16.7 d;汤逊湖沉积物中的情况依次为14.8 d、12.4 d和23.7 d。在沉积物中加入莠去津时,菹草对沉积物中的莠去津半衰期缩短作用明显,而穗花狐尾藻作用不明显。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中可累积一定量的莠去津,莠去津在菹草体内的累积大于穗花狐尾藻。测定沉水植物及其相应环境中莠去津代谢物后发现,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有极少量的2-羟基-莠去津和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代谢产物产生,沉水植物体内只检测到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说明沉水植物对莠去津在其体内分解成2-羟基-莠去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小云[2](2020)在《赣南脐橙有机磷农残检测技术及鲜果中农残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赣南脐橙”作为国内知名的脐橙品牌,因其果大形正、风味浓郁、口感酸甜适中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等特点,深受市场与消费者欢迎和喜爱。随着种植面积与产量的逐年增加,使赣南脐橙产业快速发展为地方支柱型产业。为保障“赣南脐橙”这一优质产品的品牌形象,对脐橙果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查监控,以及将产品进一步深加工时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基质效应研究与基质匹配校正,以及对样品前处理关键步骤的细化分析,对广为应用的农业部标准方法《NY/T 761-2008第一部分:蔬菜水果中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进行了改进,使方法的准确性及适用性得以提高,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来自赣南地区七个示范果园的脐橙,在脐橙生长过程中进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阶段性跟踪监测,探究有机磷农药在脐橙生长过程中的吸收、降解规律以及农药在果品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检出的毒死蜱、丙溴磷和三唑磷三种农药从脐橙果实成长初期、中期再到成熟期,其含量呈下降趋势;有机磷农药施用一周后,通常不残留于脐橙表面,而是被吸收于脐橙内部,且主要残留在果皮最外层的油包层中;脐橙脐部的有机磷农残含量与全果相一致,不存在富集现象。从赣南十八个县区共32个脐橙果园的上市产品中采样,分析监测了果肉及全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同时通过外送检测对样品中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各类项目的农残状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监测结果表明:采集的32份脐橙样品果肉检测时,均未检出有机磷农药残留,全果检测时,共检出有机磷类农药三种,分别为毒死蜱、丙溴磷、三唑磷,检出率为81%,说明这三种有机磷类农药在赣南脐橙果园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20种赣南脐橙常用农药监测分析,表明赣南脐橙全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高,但含量基本都低于国家标准中对果肉中农残的限量要求;由于农药主要残留于果皮中,说明赣南脐橙果肉无食用安全风险,但在对脐橙果皮进行深加工尤其是食品领域应用时,需充分考虑农药残留的影响。

孔顺[3](2020)在《多介质中胺鲜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胺鲜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其增产增质效果明显,近年来使用量逐渐增加。但是,环境介质中胺鲜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环境行为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残留试验。本论文建立了多介质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土壤、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和苹果田间试验的样品检测,探讨胺鲜酯在多介质中的残留降解和消解规律,为胺鲜酯的环境安全评价和在农作物上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气相色谱-FID测定水、土壤和沉积物中胺鲜酯残留量的方法。分别以丙酮或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并对提取液浓缩定容。经方法验证,胺鲜酯标准溶液在2.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三种介质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98.8%、70.4%~73.3%和90.9%~104.4%,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8%~13.2%、7.0%~9.5%和3.8%~6.5%,检出限(LOD)分别为0.02 mg/L、0.08 mg/kg和0.03 mg/kg。建立了气相色谱-EI-质谱联用测定鱼体和苹果中胺鲜酯残留量的方法。鱼体以乙腈为提取溶剂,提取液浓缩定容后检测;苹果以加热纯水为提取溶剂,使用二氯甲烷对纯水-苹果混合物进行萃取,萃取液浓缩定容后检测。经方法验证,鱼体和苹果试验用胺鲜酯标准溶液在0.01~5.0mg/L和0.005~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8和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8%~108.2%和74.4%~86.5%,RSD分别为7.6%~10.0%和3.8%~5.2%。LOD分别为0.003和0.0024 mg/kg。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苹果和稻谷中胺鲜酯残留量的方法。经方法验证,胺鲜酯标准溶液在0.001~0.2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苹果中平均回收率为102.1%~106.8%,RSD为6.6%~10.1%,LOD为0.0024 mg/kg。稻米、稻壳和稻秆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4.1%~88.5%、99.5%~106.4%、82.1%~89.5%,RSD分别为7.3%~9.4%、7.2%~9.5%和5.6%~13.1%,LOD分别为0.0024、0.0033和0.0033mg/kg。本论文所建立分析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胺鲜酯残留分析要求。2.开展了积水厌气条件下土壤中和好氧条件下水-沉积物系统中胺鲜酯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1.3和1.2 d,属于易降解性;在河流和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0.11和1.1 d,也属于易降解性。在山西、安徽和天津苹果园中开展了苹果中胺鲜酯的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2.0和6.3 d。最终残留量试验样品于末次施药后10、20和30 d采集检测,三地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均为0.008 mg/kg。根据最终残留量进行了胺鲜酯的长期膳食摄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长期食用的情况下,胺鲜酯不会对我国一般人群的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并推荐安全间隔期为10 d。

毛雪金[4](2020)在《果蔬及食用油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分析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品消耗量逐年递增,为保障食品高产量,人们在食品种植过程中常施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因此食品品质及安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十三五”时期,食品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高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民生课题。加强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有效监测和监管,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意义重大。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色素、糖类、油脂等复杂的基质干扰物,如何高效排除基质干扰且灵敏准确测定食品中农药残留仍然是一个挑战。本论文选用人们日常生活常食用的具有代表性食品如蔬菜、现榨果汁、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功能材料萃取等各种现代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构建了上述食品中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灵敏的分析新方法,并用于实际食品样品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研究建立了蔬菜中马拉硫磷、毒死蜱、对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检测的高效、灵敏、环境友好分析新方法。采用QuEChERS(快速、简便、价廉、高效、稳定、安全的前处理技术)结合DLLME-SFO(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提取、纯化和浓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对关键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目标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61.6-119.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1%。基质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1.5 ng/g和0.9-4.7 ng/g。此方法成功应用于15组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研究建立了一种以微孔UiO-66为吸附剂的新型分散固相萃取(d-SPE)方法,并应用于固态基质食品蔬菜中对硫磷、水胺硫磷、三唑磷、联苯菊酯、氯菊酯和氰戊菊酯残留分析。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制备UiO-66,并应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之前,UiO-66被直接用于从蔬菜粗提取物中分离富集目标农药,不需要进一步的净化步骤。UiO-66微孔结构可以通过尺寸筛分作用有效排阻蔬菜基质中的大部分干扰物。重要的实验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目标农药的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4-2.0ng/g和1.4-6.5ng/g,回收率在60.9-117.5%之间,日内重复性实验和日间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4.2%和14.6%。该方法成功用于10组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此外,吸附剂UiO-66可以重复使用至少25次,是分离蔬菜中农药残留的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3.选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为分散固相萃取的新型吸附剂,考察其在液态基质食品现榨果汁中直接萃取农药的效果,萃取液直接经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建立起现榨果汁中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和氰戊菊酯残留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UiO-66在直接吸附目标农药的同时,能有效地排阻果汁中的基质干扰物,基质效应可以忽略。目标分析物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8-1.5 ng/g和2.9-4.6ng/g,回收率在68.1-119.7%范围内,日内重复性实验和日间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值均低于14.8%。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6种常饮用现榨果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效果良好。4.采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剂,考察其在高油脂基质食品食用油中萃取农药和排阻杂质的效果,实验发现UiO-66直接吸附有机磷农药并同时通过尺寸筛分作用排阻油样基质中的大分子干扰物质。通过简单的超声洗脱便可得到较纯净的目标分析物,最后通过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进行检测。建立起食用油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和杀扑磷残留检测的新型、简单、高效分析新方法。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分散固相萃取的各种参数条件(如吸附剂用量、提取时间、脱附溶剂体积、脱附时间等)。在优化条件下,有机磷农药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16-1.56 ng/g,定量限为0.61-5.00ng/g。在三个添加水平的回收中,大部分农药的回收率在81.1-113.5%之间,日内重复性实验和日间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2%和13.9%。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食用油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极大地简化了分析程序并消除了基质效应。此外,吸附剂UiO-66可以重复使用至少10次,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5.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能吸附脱附目标农药且排阻食品中基质干扰物为代表性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获得UiO-66孔道筛分作用的理论依据,证实了UiO-66有序微孔通过尺寸筛分的作用,有效地排阻食品基质中的大分子化合物,且允许分子尺寸相对较小的有机农药进入UiO-66材料孔道中。其次,进一步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表征技术,对UiO-66材料吸附农药且排阻杂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探。分析了该前处理技术可从源头上直接排除基质效应的原因。

李忠华[5](2020)在《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上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人参为名贵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我国卫生部在2012年已经把人参归为新资源食品,近年来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人参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扰,盲目使用农药造成了大量的农药残留,给人参的生产,销售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复配制剂可以有效扩大对病原菌的防治谱,能延缓作物衰老,增加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质,这种复配杀菌剂在人参栽培上的潜在应用性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参农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建立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分析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鲜人参、干人参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评价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上的膳食风险,为其在人参上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1.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鲜人参、干人参和土壤中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优化了质谱条件和流动相配比,同时优化了提取溶剂和净化条件。样品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提取,植株用PSA、C18和GCB净化,鲜人参、干人参和土壤用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鲜人参、干人参和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6.7%~105.3%和75.0%~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4.6%和0.8%~6.6%之间。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2.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在0.18~8.39 d和4.11~13.17 d之间;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在6.78~21.78 d和3.73~15.39 d之间,两种农药都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 d)。3.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鲜人参、干人参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2017年在吉林省集安市和抚松县进行了最终残留试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的施药剂量低剂量是190.8 g a.i./ha、高剂量是286.2 g a.i./ha,施药2次、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和28 d时,收获期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植株中的残留量分别为1.734~52.133 mg/kg和3.617~134.116 mg/kg,在鲜人参中的残留量分别为低于0.01mg/kg~0.139 mg/kg和低于0.01 mg/kg~0.248 mg/kg,在干人参中的残留量分别为低于0.01 mg/kg~0.203 mg/kg和0.011~0.535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0~0.248mg/kg和0.014~0.306 mg/kg。2018年在延吉和桓仁进行了最终残留试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施药剂量190.8 g a.i./ha,施药次数2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和28 d时,收获期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植株中的残留量分别为29.189~60.668 mg/kg和52.746~151.614 mg/kg,在鲜人参中的残留量分别为低于0.01 mg/kg和低于0.01 mg/kg~0.011 mg/kg,在干人参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14~0.217 mg/kg和0.010~0.049mg/kg。4.依据人参的最终残留试验数据,评价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上的膳食风险,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鲜人参和干人参中的急性膳食风险为0.251×10-1%~0.406×10-1%和0.149×10-1%~0.198×10-1%,慢性膳食风险均为57.98%;氟唑菌酰胺在鲜人参和干人参中的急性膳食风险为0.087×10-1%~0.119×10-1%和0.067×10-1%~0.086×10-1%,慢性膳食风险为92.80%~92.81%和92.79%~92.80%;小于100%,表示产生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李亚辉[6](2020)在《上海市稻米绿色生产农药筛查及替代研究》文中认为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中水稻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我国大约2/3左右人口以水稻作为主食。但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易遭受季度性病虫害侵袭,而稻瘟病就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化学防治具有高效经济特点,一直以来被作为防控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但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药不规范使用易造成稻米中残留超标现象。当前步入以“绿色”为消费主题的年代,绿色食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水稻的质量审查及安全监管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此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为了解上海市售稻米的农药残留情况,建立了新型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对上海市售稻米样品实地采样和调研,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售稻米检出农药残留。因此,就当前稻米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现象,本研究拟通过以南粳46为试验水稻种植品种,于2018年、2019年在上海市奉贤区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农药在水稻中的动态消解变化、最终残留含量及对稻瘟病的防效差异加以研究,从而为稻米生产绿色用药做出推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Qu ECh ERS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42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01~0.002 mg/kg。在0.01、0.02、0.05、0.1和0.2 mg/kg 5个添加水平下,42种农药在稻米和稻茎中的平均回收率均为70%~11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15%和0.9%~15%。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可以用于农药多残留的测定。(2)对上海市售稻米进行绿色生产农药筛查,稻米样品检出11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所采稻米检出农药均满足无公害稻米要求,但若要进行绿色稻米认证,则需要对水稻生产用药加以指导。(3)通过室内实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三环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四种杀菌药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EC50=0.5595 mg/L,其次是氟环唑、三环唑,醚菌酯的抑菌活性最差,EC50=35.3353 mg/L。(4)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三环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农药在水稻茎秆、叶片上的动态消解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四种农药在水稻茎秆、叶片上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动力学降解方程Ct=C0e-kt。2018年试验农药消解动态,三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4 d、2.8~5.1 d,嘧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4~3.6 d、4.0~5.8 d,醚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3.1 d、3.3~3.8 d,氟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3.7 d、2.4~4.2 d;2019年试验农药消解动态,三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 d、3.9 d,嘧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 d、4.6 d,醚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4 d、2.7 d,氟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 d、4.4 d。四种农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均低于30 d,均属易降解农药。(5)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三环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农药在水稻上的残留规律。2018年试验残留结果表明,破口期处理下糙米中仅检出氟环唑,最终残留量为ND~0.025 mg/kg,抽穗期处理下糙米中仅检出三环唑、氟环唑两种农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ND~0.096 mg/kg、ND~0.050 mg/kg,破口期和抽穗期均处理下糙米中仅检出三环唑、氟环唑两种农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9~0.126 mg/kg、0.011~0.095 mg/kg;2019年减药试验残留结果表明,糙米中三环唑残留含量为0.061~0.129 mg/kg,氟环唑残留含量为0.075~0.126 mg/kg,嘧菌酯和醚菌酯均未检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处理下,抽穗期处理较破口期处理三环唑、氟环唑更易发生残留,破口期、抽穗期叠加处理三环唑、氟环唑残留量较破口期或抽穗期处理一次高。(6)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三环唑、嘧菌酯、醚菌·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处理下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8年试验防效结果表明,三环唑、醚菌·氟环唑农药破口期和抽穗期两次处理的效果优于破口期一次处理效果,嘧菌酯在破口期一次处理效果优于两次处理效果,同时,嘧菌酯在破口期处理一次较其他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9.52 t/hm2;2019年试验防效结果表明,三环唑>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醚菌·氟环唑,但嘧菌酯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9.52 t/hm2。本研究表明,在水稻破口期喷施一次嘧菌酯能够较好的防治水稻稻瘟病,具有较高的产量,且不易残留,因此,嘧菌酯能够在绿色用药上替代三环唑。

张鑫宇[7](2020)在《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产量占据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然而每年因杂草问题造成的产量损失为200亿公斤,经济损失达300亿元。目前快速有效地防除杂草的方式是化学除草,除草剂的出现,保证了水稻产量和质量。但是由于使用不规范,除草剂被大量的施用,破坏了环境,影响农业经济,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量,研究了三种农药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规律,测定了三种农药在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对其在稻谷中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试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水稻中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的残留检测方法,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样品中的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经乙腈(0.6 m L甲酸)和水的混合液提取,田水样品用乙腈(0.6 m L甲酸)提取,60 mg PSA净化,以甲醇∶水(5 mmol乙酸铵+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4.1~102.4%,78.1~102.7%和88.0~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5.8%,0.8~6.6%和0.8~5.6%。三种农药在糙米和稻壳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并且节约试剂,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2.研究了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规律,2017年丙炔恶草酮在植株、土壤和田水样品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3~0.7 d,2.7 d,0.1~3.6 d;吡氟酰草胺只在植株和土壤样品中计算出半衰期,分别为0.6~0.8 d,5.9~6.0d,田水样品中的吡氟酰草胺在施药3 d后未检测到其残留量,无法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建立消解曲线;二甲戊灵在长春、长沙和广州的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样品,在施药2 h后其初始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0.01 mg/kg,所以三地的消解曲线均无法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仅作为监测依据。三种农药的消解半衰期t1/2均<30 d,属于易降解农药。本试验中丙炔恶草酮和二甲戊灵在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半衰期与前人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吡氟酰草胺在田水中降解速率过快,导致无法计算其半衰期,影响农药降解的因素可能是农药在混剂中的配比较低、雨水的淋溶、微生物降解、光解等。3.测定了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植株、糙米、稻壳、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量,2017年进行一年三地的最终残留试验,施药剂量为低剂量1500 g/hm2(540 g a.i./hm2)和高剂量3125 g/hm2(810 g a.i./hm2),2018年进行了一年九地的最终残留试验,施药剂量为1500 g/hm2(540 g a.i./hm2),毒土法施药一次,2017~2018年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在糙米、稻壳中的残留量均<0.005 mg/kg。根据消解残留试验结果,推荐36%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二甲戊灵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稻田一年生杂草,在水稻移栽前3-7 d,稗草1叶期前,毒土法施药一次,施药剂量的最高剂量为1500 g/hm2(540 g a.i./hm2)。目前我国、日本和美国暂未拟定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欧盟制定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因此参照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结合本研究试验结果,推荐我国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4.对稻米中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根据2017年~2018年最终残留试验结果,以三种农药的最低检出浓度作为残留中值,结合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普通人群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二甲戊灵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0058、0.0265、0.0630 mg,占日允许摄入量分别为1.2%、0.2%、3.3%,不同人群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稻米上的RQ值分别为2.74×10-3~6.79×10-3,1.10×10-4~2.72×10-4和7.30×10-4~1.81×10-3,均远小于1,膳食风险低。

陈佳楠[8](2020)在《枸杞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枸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枸杞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枸杞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枸杞生长过程中常有锈螨、瘿螨、木虱、裸蓟马、粉蚧、蚜虫等多种病虫害同时或交替发生,防治难度非常大。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农户的不规范用药,给枸杞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由于农药具有脂溶性大、化学性质很稳定,残留时期比较长,容易沉积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大部分农药会在光解、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和植物代谢等作用下分解,但仍会有少量农药残留在植物和土壤中。这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对枸杞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近年来,枸杞用药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枸杞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枸杞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本研究使用两种新兴的材料:Sin-QuEChERS nano净化柱和深共晶溶剂,分别建立起了测定枸杞中农药多残留的新方法,并对从不同地区采集的枸杞样品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醋酸缓冲盐提取-Sin-QuEChERS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枸杞中107种农药多残留的方法。比较了三种不同类型缓冲盐的提取效果和不同固相萃取柱的净化效果,验证了方法的线性度、基质效应、检出限和定量限、精密度、稳定性和准确度,证明了该方法的良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107种农药能够很好地分离,线性范围在2-1000μg/kg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90,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在0.14-1.91μg/kg和0.46-6.37μg/kg范围内。在三个加标水平(10μg/kg、50μg/kg、100μg/kg)下,目标物的回收率分别为63.3-123.0%、72.0-118.6%和67.0-118.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0%。方法的精密度高(日间偏差0.6-9.4%,n=5和日内偏差0.8-12.6%,n=5),稳定性好(RSD<11.7%,n=7)。应用该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地市的超市、药店和农贸市场采集的50份枸杞样品进行了农残分析。所有样本中均至少检出一种农药残留,50个样本中共检测出26种农药残留,主要是杀虫剂和杀菌剂。枸杞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农药为:啶虫脒(96%),吡虫啉(82%),甲基托布津(54%),杀稻瘟素-S(50%),多菌灵(42%),戊唑醇(42%),苯醚甲环唑(36%)。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且不需要复杂的纯化过程,适宜于枸杞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检测,为枸杞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了依据。(2)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尿素,甘油,苯酚,葡萄糖为氢键供体制备了不同的深共晶溶剂,并用作萃取剂从枸杞中萃取多种农药。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来表征所制备的深共晶溶剂,并测定了其粘度和密度等参数。优化了DES种类及比例、提取温度、DES体积、THF体积、涡旋时间、超声时间、离心速率、离心时间等参数。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目标物进行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枸杞中10种农药在0.05-5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7,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088-0.5952μg/kg和0.0294-1.9814μg/kg。在三个加标水平(0.2μg/kg、2.0μg/kg、20.0μg/kg)下,10种农药的回收率分别为79.8-99.4%,82.3-101.8%和88.5-102.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符合多农残检测要求。该方法的稳定性好(RSD<12.3%,n=7),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高,分别为1.6-11.5%(n=5)和1.4-9.3%(n=5)。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地市所出售的枸杞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筛查,共抽检了16批样品。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检测出至少一种农药残留,其中腈菌唑和毒死蜱两种农药的检出率高达100%,氟虫腈、氟甲腈和氟虫腈砜的检出率也较高(93.75%)。该方法绿色友好,有机试剂的使用量几乎为零,在农药残留等污染物检测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班思凡[9](2019)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技术研究与风险评估》文中认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病害都有效,是目前全球杀菌剂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类杀菌剂。在施药后,农药不仅会直接残留在农产品中,还会通过迁移、转化和累积,扩散于空气、渗透进土壤、汇入河流,最后通过食物链对不同等级的生物造成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关于果蔬和地表水中多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较少,特别是关于我国自主研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很少。因此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质中多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快速、高效、准确的痕量检测方法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选择啶氧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9种常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丁香菌酯、氯啶菌酯、烯肟菌胺、唑菌酯、烯肟菌酯5种我国自主研制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1)建立了西瓜、苹果、葡萄、柑橘、李子、油桃、番茄、黄瓜、甘蓝、辣椒、马铃薯11种代表性果蔬作物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0.1100μg/kg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5,西瓜、番茄、黄瓜基质中5、10、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61.2%105.3%,LODs为0.012.00μg/kg,LOQs为0.046.66μg/kg。11种果蔬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LODs为0.015.11μg/kg,LOQs为0.0217.04μg/kg。(2)建立了地表水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0.5200μg/kg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8。在5、10、100 ng/L添加浓度下,14种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回收率为62.1%110.0%,LODs为0.0030.30 ng/L,LOQs为0.011.00 ng/L。(3)从北京随机抽取3个超市和3个农贸市场的11种果蔬样品进行检测。11种果蔬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浓度在0.0259.13μg/kg之间,超市样品的残留浓度为0.0259.13μg/kg,农贸市场样品的残留浓度为0.0217.92μg/kg;超市和农贸市场样品中杀菌剂的检出率为37.6%和35.7%;超市样品和农贸市场样品均检出9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沿北京清河自上游到下游抽取10个点对地表水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进行分析。10个河水样品中每个样品均有农药检出,共检出9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浓度为0.024.50 ng/L。(4)对果蔬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11种果蔬样品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为0.0001%0.0937%,平均值为0.0132%,远低于100%;啶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葡萄、李子、油桃、番茄中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在0.000002%0.439%之间,远低于100%。表明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收范围内。

张培锋,李建辉,华萍,卫世乾[10](2019)在《农药虫酰肼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杀虫剂虫酰肼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也日益突出。农药虫酰肼的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在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方法在水果、蔬菜、水稻等农作物中的应用,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有助于推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农药的应用及归趋
        1.1.1 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1.1.2 农药在环境中的生态迁移及归趋
    1.2 农药多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
    1.3 莠去津农药的应用进展
        1.3.1 莠去津的理化性质
        1.3.2 莠去津农药的应用现状
        1.3.3 莠去津农药污染现状
    1.4 水土环境中农药及莠去津的转化与净化
    1.5 莠去津等农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1 精准方法
        1.5.2 筛选方法
    1.6 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背景意义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莠去津在玉米中的风险评估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2.3 样品处理
        2.2.4 色谱分析
        2.2.5 方法的可靠性试验
        2.2.6 降解曲线
        2.2.7 风险评估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降解动态分析
        2.3.3 玉米籽粒及土壤中莠去津的最终残留量
        2.3.4 莠去津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2.4 讨论
    2.5 小结
3 莠去津等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评估及生态迁移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供试农药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前处理及质谱条件的优化
        3.3.2 农药多残留的取样及检测
        3.3.3 番茄中检出农药情况
        3.3.4 番茄对应土壤中检出农药情况
        3.3.5 番茄及对应土壤中农药情况分析
        3.3.6 农药风险排序
        3.3.7 番茄中检出农药有MRL值的风险大小
        3.3.8 检出农药的风险评估
    3.4 讨论
        3.4.1 莠去津在番茄和土壤中的迁移
        3.4.2 番茄及土壤中农药多残留
    3.5 小结
        3.5.1 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及生态迁移情况
        3.5.2 其他农药污染情况分析
4 菹草和穗花狐尾藻对莠去津降解作用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试验设计方案
        4.2.4 样品制备及测定
        4.2.5 仪器条件
        4.2.8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4.2.9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4.3.2 方法可靠性
        4.3.3 上覆水中添加莠去津后莠去津的残留变化
        4.3.4 沉积物经莠去津处理后莠去津的残留变化
        4.3.5 上覆水或沉积物中添加莠去津沉水植物中莠去津的变化
        4.3.6 上覆水或沉积物中添加莠去津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中莠去津代谢物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2015年6月的气象数据
    附表2 2015年7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表3 2015年8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表4 2015年9月的气象数据
    附表5 2015年10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图 1 莠去津标准谱图(0.05mg/m L)
    附图 2 玉米籽粒莠去津谱图(添加莠去津 0.05 mg/m L)
    附图 3 玉米籽粒空白
    附图 4 玉米植株莠去津谱图(莠去津添加 0.1 mg/m L)
    附图 5 玉米植株空白
    附图 6 土壤莠去津谱图(添加莠去津 0.05 mg/m L)
    附图 7 土壤空白
    附图 8 所测液质混标谱图
    附图 9 所测气质混标谱图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基金

(2)赣南脐橙有机磷农残检测技术及鲜果中农残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农药概述
        1.2.1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1.2.2 农药的危害
    1.3 农药残留
        1.3.1 国外果蔬农药残留概况
        1.3.2 国内果蔬农药残留概况
    1.4 赣南脐橙
        1.4.1 赣南脐橙产业
        1.4.2 赣南脐橙产品及深加工
    1.5 柑橘种植中常用农药及农残监测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气相色谱法测定脐橙中有机磷农药方法优化
    2.1 果蔬中多种农残检测方法
        2.1.1 有机磷类农药概述
        2.1.2 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
        2.1.3 本章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仪器
        2.2.2 试剂(化学试剂、农药标准品)
    2.3 实验方法
        2.3.1 试样处理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3 有机磷农药前处理方法
        2.3.4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2.3.5 定量结果计算
    2.4 NY/T761-2008 方法优化
        2.4.1 基质影响实验
        2.4.2 前处理步骤影响实验
    2.5 方法验证
        2.5.1 检出限
        2.5.2 定量限
        2.5.3 校准曲线
        2.5.4 精密度与准确度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脐橙生长过程中有机磷农药的吸收与降解
    3.1 取样方法及时间
    3.2 脐橙中农残分布规律
        3.2.1 脐橙表面农药残留
        3.2.2 脐橙内部农残分布
        3.2.3 脐橙果皮中农残分布
        3.2.4 脐橙脐部的农药残留
    3.3 有机磷农残跟踪检测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赣南脐橙中农药残留状况及风险分析
    4.1 取样方法
    4.2 抽样结果与分析
    4.3 GC-MS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

(3)多介质中胺鲜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及其对环境影响
    1.2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1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确证
        1.2.2 仪器检测技术
        1.2.3 样品前处理技术
    1.3 胺鲜酯的残留研究进展
        1.3.1 胺鲜酯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1.3.2 环境中胺鲜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3.3 胺鲜酯残留动态研究进展
    1.4 农药膳食摄入评估
        1.4.1 农药膳食摄入评估体系
        1.4.2 农药膳食摄入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试剂
    2.2 试验材料
        2.2.1 土壤
        2.2.2 水
        2.2.3 沉积物
        2.2.4 鱼体
        2.2.5 农作物
    2.3 试验设备
    2.4 储备溶液和系列标准溶液配制
    2.5 残留试验设计
        2.5.1 土壤积水厌气降解试验设计
        2.5.2 水-沉积物系统好氧降解试验设计
        2.5.3 苹果田间试验设计
    2.6 定量方法
        2.6.1 样品浓度计算
        2.6.2 回收率计算
        2.6.3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
        2.6.4 半衰期计算
        2.6.5 残留降解率或消解率计算
        2.6.6 长期膳食摄入评估计算
第三章 多介质中胺鲜酯分析方法的建立
    3.1 水、土和沉积物中胺鲜酯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3.1.1 GC仪器检测方法的建立
        3.1.2 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3.1.3 分析方法的确证
        3.1.4 方法的灵敏度
    3.2 鱼体和苹果中胺鲜酯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3.2.1 GC-MS仪器检测方法的建立
        3.2.2 GC-MS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3.2.3 分析方法的优化
        3.2.4 分析方法的确证
        3.2.5 方法的灵敏度
    3.3 苹果、稻谷中胺鲜酯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3.3.1 UPLC-MS/MS仪器检测方法
        3.3.2 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3.3.3 方法的基质效应
        3.3.4 分析方法的确证
        3.3.5 方法的灵敏度
    3.4 HPLC测定胺鲜酯的可行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胺鲜酯在多介质中的残留分析及残留动态研究
    4.1 土壤中胺鲜酯的积水厌气降解
        4.1.1 土壤降解样品检测
        4.1.2 胺鲜酯在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4.2 水-沉积物好氧降解
        4.2.1 水-沉积物好氧降解样品检测
        4.2.2 胺鲜酯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研究
    4.3 苹果田间试验
        4.3.1 苹果田间试验样品检测
        4.3.2 苹果中胺鲜酯的残留消解试验
        4.3.3 苹果中胺鲜酯的最终残留量试验
        4.3.4 苹果田间试验结果讨论
    4.4 膳食摄入评估
    4.5 安全间隔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GC分析方法
        5.1.2 GC-MS分析方法
        5.1.3 UPLC-MS/MS分析方法
        5.1.4 胺鲜酯在土壤和水-沉积物系统的中的降解试验
        5.1.5 胺鲜酯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量试验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果蔬及食用油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分析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1.2.1 液-液萃取
        1.2.2 超声波辅助提取
        1.2.3 微波辅助提取
        1.2.4 超临界流体提取
        1.2.5 基质固相分散提取
        1.2.6 固相萃取
        1.2.7 固相微萃取
        1.2.8 QuEChERS
        1.2.9 分散液-液微萃取
        1.2.10 功能材料提取与净化
        1.2.10.1 碳纳米管
        1.2.10.2 石墨烯
        1.2.10.3 磁性纳米材料
        1.2.10.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3 分析测试技术研究
        1.3.1 气相色谱法
        1.3.2 液相色谱法
        1.3.3 免疫分析法
        1.3.4 生物传感器法
        1.3.5 酶抑制法
        1.3.6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1.4 方法学评价
    1.5 选题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QUECHERS-DLLME-SFO-气质联用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样品
        2.2.3 样品前处理
        2.2.4 GC-MS分析
        2.2.5 方法验证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参数的优化
        2.3.1.1 萃取剂的选择
        2.3.1.2 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2.3.1.3 分散剂的选择
        2.3.1.4 水体积的选择
        2.3.1.5 盐效应
        2.3.1.6 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的选择
        2.3.1.7 提取温度的选择
        2.3.2 正交试验设计
        2.3.3 方法确证
        2.3.3.1 线性和检测限
        2.3.3.2 准确度和精密度
        2.3.4 样品分析
        2.3.5 方法比较
    2.4 结论
第3章 新型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UiO-66合成
        3.2.3 UiO-66表征
        3.2.4 样品采集及前处理
        3.2.5 d-SPE方法
        3.2.6 GC-MS分析
        3.2.7 加标程序
        3.2.8 方法确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表征
        3.3.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3.2.1 脱附溶剂的选择
        3.3.2.2 脱附溶剂用量的选择
        3.3.2.3 提取方式的选择
        3.3.2.4 提取温度的选择
        3.3.2.5 正交试验设计
        3.3.3 UiO-66材料重复使用性能
        3.3.4 基质效应
        3.3.5 方法性能分析
        3.3.6 真实样品分析
        3.3.7 方法比较
    3.4 结论
第4章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现榨果汁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样品前处理
        4.2.3 GC-MS分析
        4.2.4 加标程序
        4.2.5 方法确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3.1.1 前处理方式的选择
        4.3.1.2 UiO-66用量的优化
        4.3.1.3 吸附时间的选择
        4.3.1.4 脱附溶剂及用量的选择
        4.3.1.5 脱附时间的选择
        4.3.1.6 离子浓度的选择
        4.3.2 基质效应
        4.3.3 方法性能分析
        4.3.4 真实样品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2 样品前处理
        5.2.3 色谱条件
        5.2.3.1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
        5.2.3.2 质谱检测条件
        5.2.4 加标程序
        5.2.5 方法验证
        5.2.6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5.3.1.1 稀释溶剂及其用量的选择
        5.3.1.2 脱附溶剂的选择
        5.3.1.3 d-SPE条件的优化
        5.3.2 UiO-66重复使用性能
        5.3.3 基质效应
        5.3.4 方法的性能评价
        5.3.5 方法比较
        5.3.6 样品分析
    5.4 结论
第6章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选择性吸附食品中有机农药作用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6.2.2 样品制备
        6.2.3 量子化学计算
        6.2.4 样品表征
        6.2.4.1 孔径分析
        6.2.4.2 热重分析
        6.2.4.3 红外光谱分析
        6.2.4.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6.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孔道筛分作用研究
        6.3.1.1 孔径分析
        6.3.1.2 量子化学计算
        6.3.2 UiO-66与有机农药相互作用研究
        6.3.2.1 热重分析
        6.3.2.2 红外光谱分析
        6.3.2.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6.3.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6.4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上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人参概述
    1.2 人参中的农药残留
    1.3 国内外人参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4 吡唑醚菌酯简介
    1.5 氟唑菌酰胺简介
    1.6 膳食风险评估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人参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残留测定方法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前处理方法
    2.3 线性方程、最小检出量和定量限
    2.4 添加回收实验
    2.5 结果与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3.1 田间试验
    3.2 消解动态分析
    3.3 最终残留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人参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膳食风险评估
    4.1 膳食风险概述
    4.2 膳食风险评估的计算
    4.3 人参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急性膳食风险评估
    4.4 人参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慢性膳食风险评估
    4.5 小结
结论
    1.1 结论
    1.2 研究的创新点
    1.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缩写词说明(Abbreviation description)
作者简介
致谢

(6)上海市稻米绿色生产农药筛查及替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1.2.2 稻米农药残留状况
        1.2.3 水稻中农药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快速筛查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样品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检测条件
        2.1.4 试验方法
        2.1.5 添加回收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检测条件的优化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2.2.3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2.2.4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售稻米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农药筛查指标
        3.1.3 评价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上海市售稻米中农药残留整体检出情况
        3.2.2 上海地产稻米中农药残留整体检出情况
        3.2.3 上海不同区域稻米中农药残留风险比较分析
        3.2.4 上海不同生产季节地产稻米中农药残留风险比较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农药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室外田间消解残留动态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种与水稻品种
        4.1.2 供试药剂与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设计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农药处理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
        4.2.2 不同农药处理对稻瘟病菌的EC50及毒力
        4.2.3 不同农药处理在水稻上的残留及消解规律分析
        4.2.4 不同农药处理在水稻上的最终残留试验分析
        4.2.5 不同农药处理的田间药效评价
        4.2.6 不同农药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稻田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
    1.3 国内外水稻残留分析研究
    1.4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概述
    1.5 三种农药的简介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水稻中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的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实验设备
    2.2 实验试剂
    2.3 试验前处理方法
    2.4 仪器条件
    2.5 结果与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中的消解残留测定
    3.1 田间试验设计
    3.2 分析样品的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膳食风险评估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枸杞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枸杞中农药残留概述
    1.2 农药多残留前处理技术
        1.2.1 固相萃取
        1.2.2 固相微萃取
        1.2.3 液液萃取
        1.2.4 索氏提取
        1.2.5 超临界流体萃取
        1.2.6 加速溶剂萃取
        1.2.7 凝胶渗透色谱
        1.2.8 超声辅助萃取
        1.2.9 QuEChERS技术
    1.3 深共晶溶剂
    1.4 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
        1.4.1 液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1.4.2 气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1.4.3 其他检测技术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化学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枸杞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2.2 枸杞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2.2.1 枸杞中107 种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2.2.1.1 107种农药混合标准溶液和工作溶液的配制
        2.2.1.2 仪器条件
        2.2.1.3 样品前处理方法
        2.2.2 超声辅助深共晶溶剂法检测枸杞中的10 种农药多残留
        2.2.2.1 10种农药混合标准溶液和工作溶液的配制
        2.2.2.2 仪器条件
        2.2.2.3 深共晶溶剂的制备
        2.2.2.4 前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枸杞中107 种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3.1.1 萃取程序的优化及对比
        3.1.2 净化程序的优化及对比
        3.1.3 方法学验证
        3.1.3.1 线性,LOD和 LOQ
        3.1.3.2 精密度和稳定性
        3.1.3.3 准确性
        3.1.3.4 基质效应
        3.1.4 实际样品检测
    3.2 超声辅助深共晶溶剂法检测枸杞中的10 种农药多残留
        3.2.1 深共晶溶剂的合成及表征
        3.2.1.1 深共晶溶剂的合成优化
        3.2.1.2 深共晶溶剂的表征分析
        3.2.2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2.2.1 萃取溶剂的选择
        3.2.2.2 萃取温度的影响
        3.2.2.3 DES量的影响
        3.2.2.4 THF量的影响
        3.2.2.5 涡旋时间的影响
        3.2.2.6 超声时间的影响
        3.2.2.7 离心时间和速率的影响
        3.2.3 方法学验证
        3.2.3.1 线性,LOD and LOQ
        3.2.3.2 精密度和稳定性
        3.2.3.3 准确性
        3.2.4 实际样品分析
    3.3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对比
4 讨论
    4.1 Sin-QuEChERS Nano净化柱
    4.2 深共晶溶剂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9)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技术研究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
        1.2.1 甲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介绍
        1.2.2 14 种甲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理化性质
    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毒性和登记状况
    1.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前处理方法
        1.4.1 固相萃取(SPE)
        1.4.2 凝胶渗透色谱(GPC)
        1.4.3 搅拌棒吸附萃取法(SBSE)
        1.4.4 固相微萃取(SPME)
        1.4.5 QuEChERS方法
    1.5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
        1.5.1 气相色谱法(GC)
        1.5.2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1.5.3 液相色谱法(LC)
        1.5.4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1.5.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1.6 技术路线
    1.7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第2章 果蔬和地表水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样品前处理
        2.2.4 测定条件
        2.2.5 分析物的添加回收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LC-MS/MS仪器条件的优化
        2.3.2 基于QuEChERS方法检测果蔬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3.3 基于固相萃取法检测水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果蔬和地表水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检测
    3.1 引言
    3.2 果蔬中14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3.2.1 样品采集
        3.2.2 样品前处理
        3.2.3 果蔬样品上机检测
        3.2.4 结果与讨论
    3.3 地表水中14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3.3.1 样品采集
        3.3.2 样品前处理
        3.3.3 水样上机检测
        3.3.4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果蔬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膳食风险评估
    4.1 引言
    4.2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计算
    4.3 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计算
    4.4 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的计算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残留水平分析
        4.5.2 农药残留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
        4.5.3 现有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适用性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0)农药虫酰肼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气相色谱法
2 气相色谱-质谱法
3 液相色谱法
    3.1 残留分析
        3.1.1 单一农药的残留分析
        3.1.2 多种农药的残留分析
    3.2 动态分析
4 液相色谱-质谱法
    4.1 残留分析
        4.1.1 单一农药的残留分析
        4.1.2 多种农药的残留分析
    4.2 动态分析
5 多种检测方法同时使用
6 结论

四、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D]. 李慧冬.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2]赣南脐橙有机磷农残检测技术及鲜果中农残监测研究[D]. 刘小云. 赣南师范大学, 2020(12)
  • [3]多介质中胺鲜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 孔顺. 东南大学, 2020(01)
  • [4]果蔬及食用油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分析新方法研究[D]. 毛雪金. 南昌大学, 2020(01)
  • [5]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人参上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D]. 李忠华.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6]上海市稻米绿色生产农药筛查及替代研究[D]. 李亚辉.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7]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D]. 张鑫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8]枸杞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D]. 陈佳楠.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9]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技术研究与风险评估[D]. 班思凡.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10]农药虫酰肼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张培锋,李建辉,华萍,卫世乾.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16)

标签:;  ;  ;  ;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各种农药残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