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修复技术

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修复技术

一、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整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杜同坤[1](2019)在《坡麓相斜坡软土工程特征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我国西南山区发现一种与一般软土性质有明显差异的“斜坡软土”。它给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危害,但对斜坡软土的研究颇少,深入研究斜坡软土的工程特性对促进西南山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贵铁路镇雄车站坡麓相斜坡软土路基施工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等方法,系统开展了斜坡软土工程特性及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土体微观试验系统成果分析,结果表明:镇雄车站灰色斜坡软土中Al2O3、CaO、MgO虽然约占整体的15%,这三种成分的化学性质活跃,容易与水发生反应,造成母岩风化,为斜坡软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由于含有少量蒙脱石和白云母,导致其具有微弱膨胀性;灰色斜坡软土的原状结构和重塑结构均以黏粒基质结构为主,并且与一般海积软土在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别。(2)室内常规试验研究得到:原状灰色斜坡软土低法向应力下的直剪结果明显比常规应力水平下的结果要好;重塑灰色斜坡软土的直剪结果表明,该软土对水反应敏感,导致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增大呈减小趋势;斜坡软土经过扰动后无侧限抗压峰值强度仅为原状土的30%左右,经计算灰色斜坡软土的灵敏值为2.81,属于中灵敏度,表明斜坡软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灰色斜坡软土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其膨胀性依次递减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含水率越低,膨胀速度越快。(3)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固结比试验条件下原状灰色斜坡软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动弹性模量、动强度和动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原状斜坡软土的动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并获得了双曲线模型参数;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的增加先迅速减小然后再缓慢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其他条件一定时,围压或者固结比越大,相同振动次数下的动强度就越大;围压或固结比越大,相同振次下的动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越大,但随着振次的增大,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呈线性小趋势。(4)从坡麓相斜坡软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分析入手,结合具有代表性灰色软黏土的室内试验结果,阐述了单向水泥土搅拌桩难以成桩的原因,提出了增加“空搅”的正反向搅拌桩施工工艺。通过增加空搅这一环节可以破坏原状软土的结构性,降低其黏聚性,改善了土体强度差异,达到土体强度均一化的目的,保证后期喷浆搅拌桩体水泥浆液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搅拌桩成桩质量。(5)从铁路路基沉降标准出发,结合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给出了高速铁路斜坡软土路基段地基处理的五种适宜方法;提出了Ⅰ级铁路及以下等级线路应以“抗滑为主,排水、治软兼顾”为设计原则,并整理了三种不同软基形式下的应对措施;提出了高铁路基设计应以“抗滑、治软并重,完善排水”为原则,整理了四种不同高速铁路斜坡软土路基段地基处理的应对措施。

叶朝良,窦洪磊,李心平,梁凯芳[2](2019)在《西南山区斜坡软土工程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成贵客运专线镇雄车站高原斜坡软土工程地质特征课题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斜坡软土的灾害成因、分布特征、工程特性和可能引发的灾害,统计分析并给出了斜坡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一般范围值,以期对该类地区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姜春亮[3](2016)在《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与稳定性演变的全过程颗粒流分析》文中指出我国西南山区斜坡软弱地基分布极为广泛。鉴于其独特的断面几何特征及斜坡软弱土体属性,存在过量变形和失稳等工程安全问题。既有的关于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的变形与稳定性研究,均忽略了岩土体介质具有强烈的非连续性这一特点,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开展分析,且未对变形与稳定性演变的全过程予以精细化描述。本文以斜坡软弱地基路堤为研究对象,基于颗粒流方法,依托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充分考虑岩土体介质的离散性,研究了路堤填筑完毕之后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竖向沉降、侧向变形如何动态演变及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分析了临界强度折减状态时水平和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动态演变规律,从细观力学角度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的设计与加固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在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双轴试验的土体宏观参数与细观参数之间的标定过程,讨论了颗粒流数值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环节,从宏观变形形态、表层软弱层位移场分布两方面的数值模型与离心模型对比入手,校验了所构建的水平软弱地基路堤、斜坡软弱地基路堤颗粒流数值模型可靠性,从而为后续基于颗粒流方法分析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演变全过程及稳定性奠定了良好基础。(2)基于颗粒流方法,求解了水平和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了路堤荷载作用下水平和斜坡软弱地基变形演变的全过程,分析了变形演变过程中地基变形系数、测点坐标、孔隙率和应力随时步的变化规律,阐释了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和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在变形演变全过程的差异性及其产生机理。(3)介绍了颗粒流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失稳判据,开展了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颗粒流强度折减法分析,讨论了达到临界强度折减状态时水平和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动态演变过程中地基变形系数、测点坐标、孔隙率和应力随时步的变化规律,比较了颗粒流剪切强度折减法与有限元剪切强度折减法、有限差分剪切强度折减法、刚体极限平衡法等其他计算方法的结果的差异性。

刘晋南[4](2014)在《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特性及其双指标设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幅员辽阔,丘陵和山地广泛分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频繁遇到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因斜坡软弱地基的特殊性,易出现垮塌失稳、地基侧向变形过大等典型病害。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工程调研,在全面地回顾、评述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精细化数值仿真技术,基于岩土工程计算力学软件P1axis和FLAC3D,依托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了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变形和稳定性等工程特性,提出了兼顾“变形”与“稳定”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双指标设计体系,归纳总结了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程处治对策。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国内公路、铁路、岩土等行业规范,从成因、分布、工程特性等方面入手,较系统地比较了“斜坡软土”与一般“软土”的异同,明确了“斜坡软土”的概念,并尝试提出了“斜坡软土”相应的判别标准。(2)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斜坡软弱地基在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了路堤分步建造的施工力学行为,从土体变形和稳定安全性两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综合论证了表层软弱层、地面横坡对路基结构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软弱地基不能简单看成斜坡地基和软弱地基的等权重线性叠加;表层软弱层、地面横坡加剧了地基的侧向变形、竖向沉降,改变了潜在滑移面的形态,导致路堤结构稳定性降低,工程中应高度重视下坡脚处的侧向变形以及对表层软弱层的处理。(3)基于弹塑性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斜坡软弱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数值分析模型,真实模拟了路堤水平分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获得普通水平地基、水平软弱地基、普通斜坡地基及斜坡软弱地基四种工况下地基的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随路堤填筑施工的动态变化规律。引入地基变形系数,分析了地基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之间的相互耦合、制约关系,奠定基于侧向变形控制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设计原则的理论基础,结合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所获得的地基变形系数及位移场,讨论了打入桩与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机理。结果表明:引入无量纲化的地基变形系数,并通过其随路堤分层分步建造而变化的趋势,包括单调性、陡缓性、与1.0之间的大小关系等,可科学描述地基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之间的相互耦合、制约关系,能有效指导工程对策选用;打入桩、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机理不同,打入桩主要是控制斜坡软弱地基竖向沉降,同时可适当抑制侧向变形;抗滑桩主要是抑制侧向变形,对沉降控制作用有限。(4)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斜坡软弱地基在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型,探讨了软弱层特性各因素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评价了软弱层特性各因素对变形影响的显着性。结果表明:软弱层土体模量、软弱层厚度是产生过大竖向沉降和侧向变形的决定性因素;地面横坡的存在,是加剧地基变形的重要因素;当软弱层位于地基顶面时,其对地基变形,尤其是侧向变形影响显着;软弱层特性各因素对侧向变形和竖向沉降的影响权重不一致;宜综合考虑软弱层特性多因素的影响,采取地基处理、侧向约束等工程对策限制变形。(5)因现行技术规范尚未明确定义斜坡软弱地基的概念及工程处治对策,或仅通过调整单一影响参数的试算方法尝试修正考虑地层坡度的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为准确获取斜坡软弱地基变形和路堤稳定性的内在联系,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斜坡软弱地基在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型,根据弹塑性变形所获的地基变形系数以及剪切强度折减法所获的稳定安全系数,结合渝怀铁路实际工点的现场测试成果,构建了兼顾“变形”与“稳定”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双指标设计体系,论证了该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出了该设计体系的实际运用步骤。结果表明:兼顾“变形”与“稳定”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双指标设计体系可更真实地反映路堤的稳定状态及变形发展趋势,有效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6)鉴于在路堤下坡脚处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可有效限制地基侧向变形,是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经与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对比、校核,建立了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精细化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抗滑桩桩距、桩长、桩身弹性模量、桩身横截面尺寸及桩位等设计参数对其内力、变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坡脚处实施抗滑桩可显着约束斜坡软弱地基侧向变形;需综合考虑桩身受力、经济性、施工等影响因素以确定合理的桩距;桩身应深入滑移面以下,但随着桩身长度的增长,加固效果增长不明显;随着桩身弹性模量、桩身横截面尺寸的增加,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得到一定提高;抗滑桩宜设置在下坡侧路堤边坡的中部。(7)初步提出了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处治的基本原则,并从提高地基整体抗变形能力、提高地基抗失稳能力、强化路堤本体、采用桩网(桩板)结构等新型结构性路堤以及加强防排水等方面,系统归纳了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主要工程处治对策,明确了不同处治措施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

朱奇炯[5](2013)在《基于可靠度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斜坡软弱地基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工程特性,在其上填筑路堤容易产生路堤连同地基一块滑塌失稳、地基侧向变形过大等风险。显然确保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具有足够的稳定安全性是设计的前提,既有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多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剪切强度折减法,但忽略了实际工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稳定性。围绕这一问题,本文把数理统计理论引入传统确定性分析方法中,开展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可靠度研究。全局最小概率分析方法假定按照确定性分析所获得的最危险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概率即为整个边坡的破坏概率,理论上尚欠严谨,宜采用整体边坡分析方法。基于垂直条分极限平衡法Slide软件平台,依托室内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试验成果,对比了全局最小和整体边坡的计算原理和计算结果,分析归纳了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并讨论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最后采用整体边坡分析研究抗滑桩加固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土工离心试验结果相印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全局最小分析方法,采用整体边坡分析方法能使设计更趋于保守,但分析计算耗时较大。整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较好地说明了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科学有效性。通常以确定性分析获得的稳定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指标,忽略了实际工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稳定性。基于垂直条分极限平衡法Slide软件平台,运用全局最小可靠度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路堤和斜坡软弱层土体参数、地下水位、路堤顶部张拉裂缝水分充填量、微型桩纵向桩距和抗剪强度及水平向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变异性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这些随机变量的敏感性,较好地阐释了室内斜坡软弱地基路堤与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现象差异性的机理。使用可靠度能更客观地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安全性;可根据各因素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影响敏感性的正负、强弱采取相应合理工程对策。刚体极限平衡法或剪切强度折减法已成功运用于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但既有研究多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未考虑路堤、表层软弱层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异性。联合采用有限元剪切强度折减法和点估计法,经与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对比、校核,建立了可描述路堤、表层软弱层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变异性的数值分析模型,比较了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和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破坏概率,研究了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土体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的动态发育规律、屈服区域分布等。研究表明,联合采用剪切强度折减法和点估计法可科学阐释室内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模型失稳破坏的机理,可根据屈服区域分布等规律指导工程实践。从计算原理和计算结果两方面比较了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剪切强度折减法,讨论了蒙特卡洛模拟(Monte-Carlo)和点估计法的特点,评述了两种传统分析方法和抽样方法的组合搭配关系,总结了可靠度分析方法自身对破坏概率的影响因素。

黄明星[6](2011)在《桩网结构处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效果的数值分析》文中指出斜坡软弱地基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类型,在此类地基上进行填方工程,在填方荷载自重作用下,存在着易滑塌失稳、地基侧向变形过大等诸多风险,所以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既有的桩网结构研究多局限于水平软弱地基,虽然该加固方案已经用于铁路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处治效果,但桩网结构在加固水平软弱地基与斜坡软弱地基时,其结构物受力机理及设计要点是否相同,目前尚未开展相关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斜坡软弱地基软弱层性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斜坡软弱地基与普通斜坡地基和水平软弱地基的异同,获得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加固要点,并结合渝怀线斜坡软弱地基站场填方工程的实例建立并验证了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的数值计算模型。本文对比了无工程处治措施、仅铺设土工格栅褥垫层、仅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和桩网结构四种情况下,斜坡软弱地基与水平软弱地基的异同,比较的内容包括路堤整体安全稳定性、地基的沉降和侧移变形、土工格栅所受拉力大小、钢筋混凝土桩所受的轴力、剪力及弯矩及桩土应力比等方面,获得了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的结构物受力特点及设计要点。铁路路堤沿线的地质情况和填方高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土工格栅类型和钢筋混凝土桩身强度等级,并对两者的设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处治效果与经济适用双优的局面。

王明兵[7](2010)在《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基础建设,越来越多的道路不可避免地修筑在软基上。如果软基的承载力不够,不加以处治就会发生工程灾害,所以对软土地基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各个国家和我国的各行业对软土的定义和分类都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软土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根据软土的分类及其工程特点对软基进行了归纳总结。软土地基处治方法很多,各方法均有优缺点。本文总结了各类软基的处治方法,并指出一些方法的不足。在软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必须要进行软基监测,以确保路基稳定。软基监测以沉降与稳定监测为主,本文分析总结了软基的监测项目、监测目的以及监测方案等。了解加载过程中地基的固结情况和计算工后沉降是沉降计算的两方面。根据实测资料推算沉降量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对灰色系统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沉降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分析总结了基于室内外试验数据的有限元模拟计算。本文对依托工程研究区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室内外试验数据分析该处的软基特点,分析该软基的处治方法以及软基的沉降与稳定监测,然后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评价其软基处治效果,并根据实测沉降资料,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预压期沉降进行预测,采用Matlab编程来实现其计算。根据相关试验数据,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该段路基的沉降与稳定情况。

黄佳昕[8](2009)在《山区机场填方地基加强处理区域及顺坡填筑边坡稳定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多山的西南地区机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底部一般都分布有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软弱土层对填筑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山区地形极其复杂,沟谷众多,还有环形地貌。土方填筑势必存在顺坡填筑。本文以昆明新机场高填方地基工程为背景,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山区地形地质条件下(填方)边坡的静力稳定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填筑边坡下方的软弱地基的加强处理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昆明新机场工程提出的“稳定影响区”的概念,本文结合昆明新机场填筑边坡的典型坡比,分析了地基局部加强处理后边坡潜在滑裂面的变化规律,发现当加强区域土体强度足够大时,加强深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所设置矩形加强区域宽度的变化,边坡潜在滑裂面从穿过原地基变为仅在填筑体内。当潜在滑裂面位于填筑体内时,加强区域对应着一个最小加强宽度。本文将使潜在滑裂面位于填筑体内的最小加强宽度视为软弱地基加强区域的最大加强宽度。本文给出了具体的确定方法,并对影响最大加强宽度(加强区域范围)和土体强度的填方高度、坡度、填土性质和地基土性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还采用该方法对昆明新机场填筑边坡工程算例进行了分析,并和昆明新机场建议的基于经验的稳定影响区的设置方法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的方法和昆明新机场的经验加强处理方法,给出了相关的工程建议。其次,本文针对昆明新机场典型的软弱斜坡地基上的填方工程(即顺坡填筑)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原倾斜地基有一定稳定保证的前提下,考虑坡顶挖平后扩展填筑,存在一临界填筑宽度,当填筑宽度小于此值时,潜在滑裂面主要位于原斜坡地基中,填筑坡度仅受填筑体本身的影响;当填筑宽度超过该临界值时,存在最大填筑坡度,此时,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破坏发生在填筑体内。本文结合昆明新机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对上述临界填筑宽度和最大填筑坡度进行了分析讨论。

蒋鑫,邱延峻,魏永幸[9](2006)在《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为解决近年来在西南山区铁路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存在的易滑塌失稳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回顾、评述了当前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研究现状,包括斜坡软弱地基的定义、斜坡软弱地基的应力与变形特点、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斜坡软弱地基的试验分析及工程实践等,并就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破坏模式、对上承结构的影响及合理失稳判据及工程措施的选择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研究结论: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仍然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值得道路工程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卿三惠[10](2005)在《西南铁路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就》文中研究表明本章简要介绍西南地区铁路网布局与铁路建设规模及主要铁路通道概况。重点分析阐述了西南地区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断裂运动与地震活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特征及地震、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对策;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论述西南地区常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隧道涌水、有害气体、采空区、岩爆与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及膨胀土(岩)、红粘土、软土、盐岩等特点岩土的工程地质问题;紧密联系山区铁路选线技术、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技术、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系统总结西南铁路工程地质50年的发展、成就与经验,并对21世纪西南铁路建设态势及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二、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整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整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坡麓相斜坡软土工程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坡软土工程特性研究
        1.2.2 斜坡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坡麓相斜坡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1 斜坡软土物理特性
    2.2 斜坡软土矿物成分分析
        2.2.1 岩土矿物成分分析技术
        2.2.2 X射线衍射试验原理
        2.2.3 试验结果分析
    2.3 斜坡软土微观结构分析
        2.3.1 试样制备与操作
        2.3.2 图像采集与结果分析
    2.4 斜坡软土力学特性
        2.4.1 剪切特性
        2.4.2 固结特性
        2.4.3 无侧限抗压强度
        2.4.4 流变特性
        2.4.5 膨胀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坡麓相斜坡软土动力特性研究
    3.1 动三轴试验方案
    3.2 原状斜坡软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
        3.2.1 试验结果分析
        3.2.2 双曲线模型参数
    3.3 原状斜坡软土动弹性模量特性
        3.3.1 试验结果分析
        3.3.2 最大动弹性模量
    3.4 原状斜坡软土动强度特性
        3.4.1 试验结果分析
        3.4.2 动强度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土搅拌桩空搅工艺在镇雄车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4.1.1 地形地貌
        4.1.2 斜坡软土分布规律
        4.1.3 气象水文条件
        4.1.4 地基设计简介及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施工情况
    4.2 镇雄车站斜坡软土工程特性
        4.2.1 镇雄车站斜坡软土物理力学指标
        4.2.2 灰色斜坡软土物理力学指标
        4.2.3 灰色斜坡软土原状和重塑样的力学指标对比
    4.3 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难以成桩原因分析
    4.4 水泥土搅拌桩空搅工艺原理及工艺试验
        4.4.1 斜坡软土水泥土搅拌桩空搅工艺原理
        4.4.2 斜坡软土水泥土搅拌桩空搅工艺试验
    4.5 施工效果分析
        4.5.1 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
        4.5.2 抽芯检测
        4.5.3 沉降观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坡麓相斜坡软土地基处理及路基应对措施
    5.1 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标准及其处理方法
    5.2 斜坡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适宜性分析
        5.2.1 换填垫层法
        5.2.2 强夯置换法
        5.2.3 柔性桩复合地基
        5.2.4 刚性桩复合地基
        5.2.5 桩板结构
    5.3 Ⅰ级铁路及以下等级线路路基应对措施
        5.3.1 路堤工程软基处理
        5.3.2 一般路堑软基处理
        5.3.3 深路堑软基处理
    5.4 高速铁路斜坡软土路基应对措施
    5.5 坡麓相斜坡软土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西南山区斜坡软土工程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斜坡软土引发的工程问题
2 工程概况
3 斜坡软土成因条件及分布规律
    3.1 斜坡软土成因
    3.2 斜坡软土分布规律
        3.2.1 镇雄车站斜坡软土分布规律
        3.2.2 其它斜坡软土分布规律
4 斜坡软土工程特征
    4.1 矿物成分复杂性
    4.2 分布不均匀性
    4.3 弱膨胀性
    4.4 隐蔽性
    4.5 流滑性
    4.6 与一般软土的指标差异
5 结语

(3)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与稳定性演变的全过程颗粒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研究
        1.2.2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研究
    1.3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研究现状的评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颗粒流方法的基础理论
    2.1 颗粒流方法基本特点
    2.2 颗粒流方法基本假定
    2.3 颗粒流方法基本方程
        2.3.1 物理方程
        2.3.2 运动方程
        2.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4 颗粒流方法接触模型
        2.4.1 接触刚度模型
        2.4.2 接触滑动模型
        2.4.3 黏结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值模型构建及其可靠性校验
    3.1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简介
    3.2 数值模型构建
        3.2.1 土体细观参数的确定
        3.2.2 PFC模型建立
    3.3 数值模型可靠性校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变形演变全过程模拟
    4.1 概述
    4.2 变形演变全过程模拟
    4.3 测点坐标随时步变化分析
    4.4 地基变形系数随时步变化分析
    4.5 孔隙率随时步变化分析
    4.6 测量圆内应力随时步变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颗粒流分析
    5.1 概述
    5.2 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5.3 颗粒流强度折减法模拟结果与分析
        5.3.1 稳定安全系数
        5.3.2 变形演变全过程模拟
        5.3.3 测点坐标随时步变化分析
        5.3.4 地基变形系数随时步变化分析
        5.3.5 孔隙率随时步变化分析
        5.3.6 测量圆内应力随时步变化分析
    5.4 与其它软件模拟结果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4)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特性及其双指标设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分类
        1.2.2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
        1.2.3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试验研究
        1.2.4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特性研究现状评述
        1.2.5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设计方法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研究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斜坡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2.1 “软土”同“斜坡软土”的异同
        2.1.1 “软土”的判别标准、分类及成因
        2.1.2 “斜坡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特性
        2.1.3 “斜坡软土”的分布、成因
        2.1.4 “斜坡软土”的概念及工程特性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宏观变形及稳定特征
    3.1 数值计算原理介绍及分析模型的建立
        3.1.1 Plaxis计算原理
        3.1.2 弹塑性强度折减法
        3.1.3 模型建立
    3.2 主要计算成果分析与讨论
        3.2.1 路堤坡脚处沿地基深度方向的侧向位移分析
        3.2.2 路堤顶面、地基顶面及表层软弱层底面竖向位移分析
        3.2.3 稳定安全系数随分步填筑过程的变化
        3.2.4 潜在滑移面分析
    3.3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成果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变形耦合特性
    4.1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4.1.1 有限元模型及参数
        4.1.2 初始应力及路堤动态填筑施工模拟
    4.2 四种地基条件下路堤分步建造时变形特性
        4.2.1 普通水平地基路堤
        4.2.2 水平软弱地基路堤
        4.2.3 普通斜坡地基路堤
        4.2.4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
    4.3 四种地基条件下地基变形耦合特性比较
    4.4 基于变形耦合关系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对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弱层特性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影响
    5.1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5.2 软弱层特性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影响
        5.2.1 软弱层土体模量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影响
        5.2.2 地面横坡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影响
        5.2.3 软弱层厚度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影响
        5.2.4 软弱层层位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的影响
    5.3 基于变形的软弱层特性多因素显着性分析
        5.3.1 因素水平及试验方案设计
        5.3.2 基于竖向沉降的软弱层特性多因素显着性分析
        5.3.3 基于侧向变形的软弱层特性多因素显着性分析
    5.4 基于变形特征及显着性分析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对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双指标设计体系
    6.1 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6.2 主要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6.2.1 四种地基条件下地基变形系数和稳定安全系数的内在联系
        6.2.2 横断面核心几何参数对双指标的影响规律
    6.3 考虑变形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实例分析与验证
    6.4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双指标设计体系的提出
    6.5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双指标设计体系的实际应用步骤
    6.6 基于双指标设计体系的单线斜坡软弱地基加固措施效果分析
        6.6.1 模型建立
        6.6.2 计算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特性
    7.1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可靠性校核
        7.1.1 Mohr-Coulomb本构
        7.1.2 pile结构单元简介
        7.1.3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简介
        7.1.4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模型
        7.1.5 数值分析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的对比
    7.2 抗滑桩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7.2.1 桩距对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影响
        7.2.2 桩长对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影响
        7.2.3 桩身弹性模量对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影响
        7.2.4 桩身横截面尺寸对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影响
        7.2.5 桩位对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处治对策
    8.1 工程处治基本原则
    8.2 工程处治对策的选用
        8.2.1 提高地基整体抗变形能力
        8.2.2 提高地基抗失稳能力
        8.2.3 强化路堤本体
        8.2.4 新型结构性路堤
        8.2.5 防排水措施
    8.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5)基于可靠度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坡软土材料参数的变异性
        1.2.2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整治措施
        1.2.3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力学行为
        1.2.4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概率极限平衡法探讨
    2.1 全局最小与整体边坡两种概率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
    2.2 基于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概率边坡稳定性分析实例讨论
        2.2.1 分析模型建立
        2.2.2 主要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
    2.3 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整体边坡概率稳定性分析
        2.3.1 分析模型建立
        2.3.2 主要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全局最小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3.1 分析原理及软件介绍
    3.2 分析模型建立
        3.2.1 几何模型
        3.2.2 土体材料模型及参数
        3.2.3 计算分析方法
    3.3 主要计算成果分析与讨论
        3.3.1 概率分析
        3.3.2 敏感性分析
    3.4 实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SRM/PEM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4.1 SSRM/PEM稳定性概率分析原理简介
    4.2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4.2.1 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简介
        4.2.2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4.3 数值分析模型可靠性验证
        4.3.1 数值分析模型与土工离心模型表层软弱层位移场对比
        4.3.2 数值分析模型与土工离心模型最危险滑动面形态对比
    4.4 数值分析模型主要计算结果及讨论
        4.4.1 两种地基条件路堤稳定性宏观计算结果对比
        4.4.2 土体张拉/剪切破坏随路堤填筑的动态发育规律
        4.4.3 两种地基条件下路堤屈服区域分布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可靠度分析方法评述
    5.1 刚体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剪切强度折减法的比较
    5.2 Monte-Carlo模拟和点估计法抽样方法的比较
    5.3 组合模式
    5.4 分析方法对破坏概率PF的影响因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6)桩网结构处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效果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坡软弱地基的研究现状
        1.2.2 桩网结构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斜坡软弱地基软弱层性状分析
    2.1 斜坡软弱层性状对路堤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2.1.1 数值计算的原理
        2.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1.3 软弱层厚度的影响
        2.1.4 地面横坡的影响
        2.1.5 软弱层在地基中位置的影响
        2.1.6 软弱层尖灭度的影响
        2.1.7 软弱层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2.2 斜坡软弱地基与普通斜坡地基的比较
    2.3 斜坡软弱地基与水平软弱地基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斜坡软弱地基站场工程的数值计算与实例分析
    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2 有无反压护道对填方工程的影响分析
    3.3 斜坡软弱地基站场填方工程的数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的机理分析
    4.1 桩网结构加固水平软弱地基
        4.1.1 水平软弱地基加固效果的对比分析
        4.1.2 水平软弱地基结构物的受力特点
        4.1.3 水平软弱地基中的桩土应力比
    4.2 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
        4.2.1 桩设置方式的选择
        4.2.2 整体安全稳定性及变形分析
        4.2.3 斜坡软弱地基中土工格栅的受力特点
        4.2.4 斜坡软弱地基中桩的受力特点
        4.2.5 斜坡软弱地基中的桩土应力比
    4.3 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与水平软弱地基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的优化设计
    5.1 土工格栅的优化
        5.1.1 土工格栅合理强度的分析
        5.1.2 土工格栅设置范围的优化
        5.1.3 土工格栅设置层数的优化
    5.2 钢筋混凝土桩的优化
        5.2.1 桩身合理强度的分析
        5.2.2 桩的布置范围的优化
        5.2.3 桩间距的优化
        5.2.4 "下密上疏"的布桩方式
    5.3 桩网结构的整体协调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软土的定义
        1.3.2 软土的特点
        1.3.3 软基处治方法及不足
        1.3.4 软基监测方法及其局限性
        1.3.5 沉降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章节安排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软基特点与处治
    2.1 软土的定义
    2.2 软基的特点
    2.3 软基的处治方法及施工
    2.4 进港道路滑移段软基特点
    2.5 进港道路滑移段软基处治与施工工艺
        2.5.1 软基处治方法
        2.5.2 软基处治施工工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软基监测
    3.1 软基监测项目
        3.1.1 地基沉降
        3.1.2 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
        3.1.3 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
        3.1.4 地基孔隙水压力
    3.2 进港道路滑移段软基监测方案
    3.3 监测数据分析
        3.3.1 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3.3.2 孔隙水压监测数据分析
        3.3.3 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软基沉降计算与分析
    4.1 灰色系统GM(1,1)模型
        4.1.1 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基本方程
        4.1.2 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序列)
        4.1.3 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
    4.2 BP神经网络模型与算法
        4.2.1 BP学习算法
        4.2.2 标准BP算法的编程步骤
    4.3 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
    4.4 有限元单元法
        4.4.1 有限单元法基础理论
        4.4.2 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
        4.4.3 有限元非线性问题
    4.5 基于实测资料预压期沉降预测
    4.6 有限元模拟计算
    4.7 四种计算方法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8)山区机场填方地基加强处理区域及顺坡填筑边坡稳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填方边坡地基的加固处理
        1.2.2 顺坡填筑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2章 填方地基加强处理区域及其分析
    2.1 概述
    2.2 设置地基加强区域的意义
    2.3 计算模型
        2.3.1 几何模型的选定
        2.3.2 土体材料参数的选定
        2.3.3 单元形式和边界条件
    2.4 原地基局部加强处理后填筑边坡破坏形式分析
    2.5 加强区域范围的确定
        2.5.1 加强区域位置
        2.5.2 加强区域深度和宽度关系
        2.5.3 填方坡比对加强区域范围的影响
        2.5.4 填方高度对加强区域范围的影响
        2.5.5 填土性质对加强区域范围的影响
        2.5.6 地基土性质对加强区域范围的影响
        2.5.7 本节小结
    2.6 加强区域土体强度的确定
        2.6.1 全部软弱地基处理后讨论所需加强区域土体强度
        2.6.2 不同加强深度条件下讨论所需加强区域土体强度
    2.7 昆明新机场项目算例分析
        2.7.1 昆明新机场处理方法
        2.7.2 按本文方法确定加强区域范围
    2.8 西南山区机场填方工程下卧软弱地基加强处理区域的建议
    2.9 小结
第3章 山区机场顺坡填筑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概述
    3.2 顺坡填筑
    3.3 顺坡填筑边坡稳定性分析
        3.3.1 计算模型
        3.3.2 潜在滑裂面位置随填筑宽度的变化
        3.3.3 临界填筑宽度的确定
        3.3.4 最大填方坡度的确定
        3.3.5 填筑界面的影响
    3.4 顺坡填筑相关问题分析
        3.4.1 不同原地基高度
        3.4.2 不同原地基坡度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和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斜坡软弱地基的定义
2 斜坡软弱地基的应力与变形特点
3 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
4 斜坡软弱地基的试验分析及工程实践
5 几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5.1 斜坡软弱地基破坏模式
    5.2 对上承结构的影响及软弱地基定义的拓展
    5.3 合理失稳判据及其等效换算
    5.4 合理工程措施的选择
6 结束语

四、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整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坡麓相斜坡软土工程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 杜同坤.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2]西南山区斜坡软土工程特性分析[J]. 叶朝良,窦洪磊,李心平,梁凯芳. 路基工程, 2019(02)
  • [3]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与稳定性演变的全过程颗粒流分析[D]. 姜春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4]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特性及其双指标设计体系研究[D]. 刘晋南. 西南交通大学, 2014(11)
  • [5]基于可靠度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研究[D]. 朱奇炯.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2)
  • [6]桩网结构处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效果的数值分析[D]. 黄明星.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7]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D]. 王明兵.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6)
  • [8]山区机场填方地基加强处理区域及顺坡填筑边坡稳定分析[D]. 黄佳昕. 清华大学, 2009(S2)
  • [9]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研究[J]. 蒋鑫,邱延峻,魏永幸. 铁道工程学报, 2006(01)
  • [10]西南铁路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就[J]. 卿三惠. 铁道工程学报, 2005(S1)

标签:;  ;  ;  ;  ;  

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修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