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

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

一、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谷云飞,张璇,薛国华,潘广杰,郭玉冰,吴鹏宇,齐玉婕,陈伟刚,田甜[1](2021)在《两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初步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国产Columbus及进口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VNRT并接受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的患者140例,分为CARTO消融组和Columbus消融组。其中CARTO消融组患者40例,Columbus消融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即刻消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整体手术时间[(58.2±23.1)min比(61.3±12.6)min,P>0.05]和X线曝光时间[(4.5±5.6)min比(5.3±1.8)min,P>0.05]无统计学差异,即刻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Columbus与进口CARTO系统指导的AVNRT消融,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潘余楠[2](2020)在《磁导航与手动方式治疗典型房扑射频消融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因心房内大折返产生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出现心悸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甚至心源性休克,需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治疗。传统手动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打断折返环根治房扑,手术成功率高达92%,是典型房扑治疗的主要方法,但辐射量大、对复杂结构难把握、导管难以到位,而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能解决这些问题。自2003年后该技术越来越成熟,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目前已被用于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但关于磁导航系统指导典型房扑的射频消融术方面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文现研究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及传统手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两种方式对典型房扑射频消融的优劣对比,分析两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是否具有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录自2013-10-1至2019-2-1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抽取磁导航系统组17人和传统手动组17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X线暴露时间、X线暴露剂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房扑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有无差别。结果磁导航系统组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为3.09±2.01min、X线暴露剂量为13.11(18.46)m Gy,与传统手动组的X线暴露时间6.28±4.68min(P<0.05)、X线暴露剂量40.06±17.84m Gy(P<0.05)相比明显减少,而手术时间99.00(72.50)min与传统手动组104.29±51.77min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扑手术有效性通过手术成功、房扑复发两方面评估,手术成功定义为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的完全性双向阻滞,房扑复发通过随访12月进行评估,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磁导航系统组无复发病例,传统手动组有1例,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射频消融术的并发症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定义为随访至术后1周时间,长期为术后12月,本研究中磁导航系统组出现的短期并发症有1例急性左心衰竭和1例房颤,长期有1例房颤,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传统手动组出现2例长期并发症房颤,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典型房扑的射频消融术中,与传统手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相比较,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明显减少辐射暴露,且手术时间相近;在手术成功与摆脱房扑复发方面,结果无明显差别,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相似。本研究结果提示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动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仿,但可明显较少患者和手术医生的辐射暴露。

张庄[3](2019)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血清sS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erum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水平,并探讨其与房颤心房纤维化水平及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关系,为临床上术前评估心房纤维化及预测房颤进展提供可能的参考指标。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经临床确诊的5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随访9月的临床结局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复发组定义为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单次手术后有持续时间>30s的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心动过速/扑动/房早)的复发。另收集21名健康志愿者血样作为参考对照。2.资料与血样采集:收集房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术前采集血清sST2及外周血标本,ELISA法测得血清sST2浓度。随访3月,6月,9月的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3.房颤转归评分:利用HATCH评分估计术前阵发性房颤进展风险,分为HATCH评分0分组、HATCH评分1分组。4.左心房低电压区占比测算:术中Ensite Velocity系统和CARTO系统三维电磁导管定位建立左心房三维模型,总左心房面积计算为前壁、下壁、双侧壁、后壁之和。根据选定标准(健康:>0.5 mV,边界区:0.25–0.5 mV和疤痕:<0.25 mV)将左心房采集点分类。定义低电压区域(Atrial low-voltage zones,LVZ)为<0.5mv的区域,计算LVZ范围占左心房表面积的百分比,将LVZ分为I期(<5%),II期(5%-20%),III期(20%-30%),IV期(>30%),评估左心房纤维化水平。5.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后,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ANOVA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是否具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血清sST2与左心房疤痕区占比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sST2水平对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1.51例房颤患者的sST2水平高于21例健康人,房颤患者左心房存在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LVZ IV期患者的血清sST2明显高于LVZ 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HATCH评分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有差异,HATCH 1分者复发率明显高于HATCH评分0分(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ST2水平与左心房内径、疤痕区占比正相关(r分别为0.325,0.778,P<0.05)。4.射频消融术后随访9月内,39位患者维持窦性心律(76%),12位患者心律失常复发(24%),无死亡。复发组相对于未复发组血清sST2水平、左房内径、左房低电压区域占比数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风险模型显示,左房内径、LVZ分期、血清sST2水平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ST2水平预测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95%CI:0.5210.865;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sST2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反映左房低电压区面积占比来评估左房心肌纤维化程度,同时估计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转归风险大小,也是衡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邓盛荣[4](2018)在《Carto3指导下无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IOTVA)是对尚不能确定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起源于左、右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s)的总称。患者虽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但发生IOTVA时仍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当室性心律失常数量达到一定负荷时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部分IOTVA患者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2016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和2017年《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均推荐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I类推荐)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或患者难以耐受或患者主动优先选择的左室流出道(L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Ⅱa类推荐)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与此同时,在依赖X射线的射频消融时,电离辐射对电生理医师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及临床工作中特殊患者(恶性肿瘤后、血液病、免疫力低下、孕妇、儿童以及备孕期的医患人员等要求全面避免X射线)也对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提出了挑战。目前,已有少数对需要避免X射线的IOTVA患者在三维标测引导下成功进行无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的报道,但尚缺乏“完全无射线”条件下对IOTVA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在“完全无射线”条件下对IOTVA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探讨其技术难点,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为“完全无射线”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实践基础与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设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Carto3标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IOTVA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根据导管消融术中是否使用X射线照射分为有射线组和无射线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起源分布、X射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射频消融放电时间、术后即时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成功率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指标,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103例患者,其中有射线组53例(年龄19-76岁),无射线组50例(年龄13-76岁)。有射线组53例患者中,男19例(35.8%),女34例(64.2%),患者平均年龄50.06±13.98岁,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6岁;无射线组患者50例,其中男16例(32.0%),女34例(68.0%),患者平均年龄为43.74±15.28岁,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76岁。有射线组与无射线组比较:体重指数24.04±1.68vs 23.74±1.63、动态心电图提示24h PVCs数量23601.00±11053.78(次/24h)vs24617.96±11747.27(次/24h)、PVCs负荷0.23±0.10 vs 0.23±0.98、术前左房(LA)内径(34.91±4.25mm vs 34.24±5.07mm)、左室舒张末期(LVED)内径(49.83±5.91mm vs 48.60±5.33mm)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57.62±9.56(%)vs 60.98±7.6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射线组0例为单纯室速,6例为室早合并室速,无射线组4例为室速,2例为室早合并室速。(2)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分布本研究103例IOTVA患者中,起源于RVOT者69例(67.0%),起源于LVOT者26例(25.2%),另8例(7.8%)证实起源于RVOT间隔部和左冠窦之间,需要在两处都消融方能终止心律失常。两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分布趋势相近:射线组53例患者中起源于RVOT者31例(58.5%),具体分布为RVOT间隔部16例、游离壁8例、室上嵴(含希氏束旁)6例及肺动脉瓣上1例;起源于LVOT者19例(35.8%),具体分布为左冠状动脉窦(LCC)6例、右冠状动脉窦(RCC)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处(AMC)10例、LCC与RCC之间1例;另3例(5.7%)有RVOT间隔部和CC两处起源。无射线组50例患者中起源于RVOT者38例(76%),具体分布为RVOT间隔部30例、游离壁2例、室上嵴(含希氏束旁)4例及肺动脉瓣上2例;起源于LVOT者7例(14%),具体分布为LCC5例、AMC1例、LCC与RCC之间1例;另有5例(10%)起源于RVOT间隔部和CC之间。(3)两组患者消融结果及术中射频消融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经导管消融术中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术后3天Holter结果显示有射线组与无射线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2%(51/53)与98%(49/50),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射线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为0.00±0.00min,明显优于射线组的16.19±8.44min,且靶点标测时间(19.38±10.36min vs25.20±13.25min)、成功消融时间(9.10±6.17min vs 13.11±7.72 min)、手术总时间(74.50±33.31min vs 92.64±43.80min)均显着短于有射线组(P<0.05)。(4)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Holter,结果显示:两组患者24小时PVC数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01),所有患者均未记录到VT发作。射线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3天Holter记录的PVC次数虽较术前(43594次/24h与38514次/24h)有所减少,但PVC次数仍高达39977次/24h和26765次/24h。至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Holter结果显示PVC几乎完全消失(24小时PVC分别为0次和3次、12次和0次)。而无射线组患者中,也有1例术后3天Holter记录到PVC次数仍高达18355次/24 h(术前40149次/24h),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Holter时见PVC分别为589次/24h和182次/24h。上述结果表明导管消融治疗IOTVA可能具有延迟效应。结论:(1)在Carto三维标测引导下,采用“完全无射线”条件进行IOTVA导管射频消融与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导管射频消融具有相同的即刻成功率。出院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无射线组和射线组的成功率也相似。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不用X线投照与借助X线进行操作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与Carto三维标测结合X线投照进行IOTVA导管消融相比较,“完全无射线”条件下进行IOTVA消融的靶点标测时间、放电消融时间及总手术操作时间均显着缩短。表明不借助X线进行操作更加简便,可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推广应用。

陈晓伟[5](2018)在《犬左房后壁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电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但是目前对心房颤动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探索新的理论机制无疑是未来房颤研究领域的热点,自主神经和心脏系统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联系。最新的研究证明左房后壁(PLA)是自主神经纤维在左心房中最为丰富的部分,临床研究也发现该区域对于房颤的维持机制有关。阐明其机制对于充分认识房颤发生的电生理机制以及探索合理的神经干预策略尤为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犬心脏模型,探讨犬PLA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电生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1)通过建立犬心房颤动心脏模型,探讨PLA自主神经激活对房颤发生的影响;(2)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和局部阻滞PLA自主神经,探讨PLA自主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的影响;(3)通过连续快速起搏犬左心房,探讨PLA自主神经阻滞对起搏诱导的房颤模型的影响及电生理机制;(4)通过carto系统构建犬左心房模型并对PLA自主神经进行定位及消融,探讨PLA自主神经消融对起搏诱导的房颤模型的影响及电生理机制。研究方法:(1)8只比格犬行心脏外科开胸手术,使用高频刺激技术(HFS,S1-S2 train)刺激PLA,测定PLA自主神经在HFS刺激作用下的房颤诱发率、持续时间;(2)16只实验犬随机分成迷走神经刺激组和对照组,测定迷走神经刺激组和对照组PLA自主神经局部阻滞前后心房内PLA、左房顶部(LAR)、肺静脉(PV)、左心耳(LAA)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ERP离散度(ERP-COV)、房颤诱发率和房颤诱发窗口(WOV)变化;(3)16只实验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组1给予6小时心房快速起搏(RAP)后给予阿托品药物,组2给予阿托品药物后进行6小时RAP,分别在基线水平、起搏后1h、2h、3h、4h、5h、6h、阿托品药物应用后测定比格犬ERP、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和房颤诱发窗口变化;(4)16只实验比格犬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水平,心房快速起搏1h、2h、3h、4h、5h、6h后分别测定实验犬ERP、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和房颤诱发窗口变化。研究结果:(1)通过刺激PLA自主神经,成功诱导犬心房颤动发生,在药物阻滞PLA自主神经后,则心房颤动不能诱发;(2)迷走神经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在PLA、LAR、PV、LAA各部位ERP缩短、ERP离散度增加、房颤诱发窗口增大、房颤诱发率增高;而在药物局部阻滞PLA自主神经后上述效应可被抑制;(3)实验犬在左心房快速起搏6h后ERP缩短、ERP离散度增加、房颤诱发率、诱发窗口增加,而PLA自主神经局部药物阻滞后上述电生理反应可被抑制。(4)射频消融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连续心房快速起搏后左心房ERP增加,ERP离散度降低、房颤诱发率、房颤诱发窗口降低。研究结论:(1)PLA自主神经的激活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2)迷走神经刺激可对心房电生理产生影响,PLA自主神经和心房电生理机制相关;(3)通过局部药物阻滞PLA自主神经可抑制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电重构效应;PLA自主神经与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房颤的电生理机制相关;(4)对PLA自主神经行射频消融可抑制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电生理效应和降低房颤发生率。

周烨[6](2017)在《Carto Univu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与X线二维影像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对比研究目的:Carto Univu模块将传统的二维X线影像和三维模型相结合,理论上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两者的优势,但Carto Univu指导下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标测消融尚未有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Carto Univu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室上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即刻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了解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患者共99例,男44例,女55例,平均年龄49±12.9岁(1876岁)。根据指导手术方法将其分入三维Carto Univu组(51例)和二维X线组(48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放置导管曝光时间、标测及消融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放置导管曝光剂量、标测及消融曝光剂量、总曝光剂量、放置导管DAP(Dose Area Product)、标测及消融DAP、总DAP、每次手术的放电消融次数、功率、总放电消融时间、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arto Univu组与二维X线组在手术时间(76.5±29.6min对77.9±24.9min,P>0.05)、放置导管曝光时间(373.8±255.5s对358.8±255.9s,P>0.05)、放置导管曝光剂量(63.2±55.6m Gy对60.7±55.4m Gy,P>0.05),放置导管DAP(782.7±681.1μGym2对782.6±679.4μGym2,P>0.05)、放电消融次数(2.9±2.3次对2.7±1.6次,P>0.05)、术中放电消融功率(33.0±4.8W对31.8±6.7W,P>0.05)和总放电消融时间(155.9±94.0s对147.2±83.6s,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arto Univu组与二维X线组在标测及消融曝光时间(78.4±113.3s对654.5±498.1s,P<0.01)、总曝光时间(457.1±280.4s对1051.7±581.0s,P<0.01)、标测及消融曝光剂量(13.9±21.7m Gy对143.9±178.9m Gy,P<0.01)、总曝光剂量(77.1±68.0m Gy对204.6±199.9m Gy,P<0.01)、标测及消融DAP(215.0±386.1μGym2对1793.5±2217.2μGym2,P<0.01)和总DAP(952.3±825.4μGym2对2576.2±2487.0μGym2,P<0.01)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左侧旁道中Carto Univu组较二维X线组放置导管曝光时间为长(418.6±243.6s对283.4±168.8s,P<0.05),右侧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中两组放置导管曝光剂量无明显差异(284.2±192.5s对488.3±246.2s,P>0.05和373.8±290.1s对393.3±323.1s,P>0.05)。Carto Univu组有7例在标测和消融时射线暴露时间和剂量为零,两组即刻成功率都为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以安全有效指导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并能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剂量,甚至在标测和消融时可以达到“零射线”。第二部分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消融的临床研究目的: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长期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会导致患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且符合指南适应症的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应推荐射频消融术治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指导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并且能降低X线的暴露量,从而使患者和术者减少潜在地辐射伤害。Carto Univu模块充分结合了二维X线影像和三维模型的优点,但在其指导下进行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标测消融尚未有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Carto Univu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早射频消融治疗的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了解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因药物治疗无效且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总数超过10000次/24h行室早射频消融术患者共10例,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51.5±13.9岁(2869岁)。术前病史及心脏彩超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观察手术时间、放置导管曝光时间、标测及消融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放置导管曝光剂量、标测及消融曝光剂量、总曝光剂量、放置导管DAP(Dose Area Product)、标测及消融DAP、总DAP、每次手术的放电消融次数、功率、总放电消融时间、术前动态心电图、术后一周动态心电图、即刻成功率、短期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arto Univu指导下室性早搏手术时间:64.5±19.8min;标测消融时间:30.0±14.0min;放置导管曝光时间(s):168.3±337.8s;标测及消融曝光时间(s):45.1±59.4s;总曝光时间:213.8±336.2s;放置导管曝光剂量(m Gy):48.9±112.5m Gy;标测及消融曝光剂量(m Gy):11.3±15.4m Gy;总曝光剂量(m Gy):60.2±113.1m Gy;放置导管DAP(μGym2):568.8±1274.3μGym2;标测及消融DAP(μGym2):139.0±190.3μGym2;总DAP(μGym2):707.7±1282.8μGym2;放电次数:2.5±0.7次;放电功率:28.3±3.3W;放电总时间:138±37.3s;术前室性早搏总数33193.1±17914.8次/24h,术后一周室性早搏总数184.1±425.9次/24h。术后一周较术前明显减少,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259<0.01);有1例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性早搏标测消融曝光时间为0。术后一周复查动态心电图有4例室性早搏数量为0,其中3例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例为左室二尖瓣环偏前壁室性早搏。手术即刻成功率达100%,短期成功率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以安全有效指导射频消融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早,并能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剂量,其靶点总放电次数减少且不延长手术总时间,对于部分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消融能达到“零射线”。

朱庭延,刘深荣,陈燕玉,谢亮真,何利伟,孟素荣,彭健[7](2016)在《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零射线组23例,即运用Carto3系统重建主动脉窦三维模型后在零射线下行导管消融。另29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为常规消融组。比较两组的靶点标测时间、总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零射线组手术即时成功率看似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3(96%)vs 24/29(83%),P=0.21];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组相比,零射线组靶点标测时间明显缩短(4.3±1.7 vs 7.8±2.6 min,P<0.01),零射线组与常规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8.8 vs 77.4±7.2 min,P=0.332)。与零射线组比较,常规组放电次数明显较多(7.9±3.2 vs 4.8±1.1,P<0.01),零射线组整个手术过程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X线曝光时间为23.1±6 min,随访520个月,常规组复发4例,零射线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3指导下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3指导零射线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其靶点标测时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且不延长手术总时间,而且全手术过程为零射线。

张俊蒙,王云龙,韩智红,汪烨,陈方,任学军[8](2014)在《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消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消融室性期前收缩(PVC),全面评价两种方法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患者371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222例。按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传统组)94例,Carto系统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Carto组)277例。比较两组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费用等;分析不同年度两组手术患者的例数、比例及总成功率。结果消融功率、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在传统组与Carto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组消融温度较Carto组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传统组比较,Carto组手术成功率增加(85.11%vs.93.14%),住院费用也增加[(24044.37±6059.74)元vs.(41324.02±25773.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11年相比,2012年和2013年应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比例显着升高(分别为84.47%vs.45.90%和88.89%vs.45.90%,P均<0.01),同时2013年总手术成功率较2011年显着增加(94.04%vs.80.33%,P<0.01)。结论 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较传统电生理方法可显着增加手术成功率,是当前PVC消融的最主要方法。

张荣华,卢竞前,刘屹,肖玉芬,杨洁[9](2014)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6 min VS 119±52 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 min VS 17±6 min,P<0.05)、放电次数显着减少(4±2次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着缩短(196±73 s VS402±84 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张荣华,卢竞前,刘屹,肖玉芬,杨洁[10](2013)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 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无显着性差异(118±36min VS 119±52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 VS 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着减少(4±2次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着缩短(196±73s VS 402±84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二、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初步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5]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2.2 两组患者手术实例
    2.3 两组患者手术资料的比较
3 讨论

(2)磁导航与手动方式治疗典型房扑射频消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与术语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传统手动导管射频消融术
    1.3 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2.2 手术资料
    2.3 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3 结论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心房扑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血清sS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3 实验流程
        2.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血清sST2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案及样本估计
        1.2 研究对象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基线特征比较
        2.2 不同HATCH评分血清sST2 水平与复发率比较
        2.3 左房低电压区面积比的分组及生存分析
        2.4 房颤患者血清sST2 变化及与复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5 房颤复发的多变量因素比较及ROC曲线分析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Carto3指导下无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Carto3 指导下无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人员的电离辐射损伤与放射防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犬左房后壁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电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1.2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1.3 心房颤动和自主神经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左房后壁自主神经激活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方案
    2.4 统计分析
    2.5 实验结果
    2.6 讨论
    2.7 结论
第三章 左房后壁自主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方案
    3.4 统计分析
    3.5 实验结果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左房后壁自主神经阻滞对起搏诱导的房颤模型的影响及电生理机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方案
    4.4 统计分析
    4.5 实验结果
    4.6 讨论
    4.7 结论
第五章 CARTO系统下左心房建模左房后壁自主神经射频消融对房颤发生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方案
    5.4 统计分析
    5.5 实验结果
    5.6 讨论
    5.7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6)Carto Univu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与X线二维影像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消融的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7)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1.2.2 常规在X线指导下标测消融
        1.2.3 CARTO3指导下零射线标测消融
    1.3 成功标准
    1.4 术后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变量的比较(表2)
3 讨论

(8)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消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2 常规检测指标
    1.3 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方法
    1.4 Carto系统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方法
    1.5 手术成功的定义
    1.6 信息提取和录入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不同电生理标测方法手术参数和手术成功率
    2.3 各年度不同电生理标测方法的手术例数/比例和成功率
3 讨论

(9)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初步比较[J]. 谷云飞,张璇,薛国华,潘广杰,郭玉冰,吴鹏宇,齐玉婕,陈伟刚,田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1(09)
  • [2]磁导航与手动方式治疗典型房扑射频消融的对比研究[D]. 潘余楠. 浙江大学, 2020(02)
  • [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血清sS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 张庄. 江苏大学, 2019(02)
  • [4]Carto3指导下无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D]. 邓盛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5]犬左房后壁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电生理机制研究[D]. 陈晓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Carto Univu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 周烨.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1)
  • [7]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J]. 朱庭延,刘深荣,陈燕玉,谢亮真,何利伟,孟素荣,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08)
  • [8]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消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对比研究[J]. 张俊蒙,王云龙,韩智红,汪烨,陈方,任学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06)
  • [9]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研究[J]. 张荣华,卢竞前,刘屹,肖玉芬,杨洁. 吉林医学, 2014(13)
  • [10]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研究[J]. 张荣华,卢竞前,刘屹,肖玉芬,杨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5)

标签:;  ;  ;  ;  ;  

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